1952年,朝鲜战场的局势慢慢稳定下来,敌我双方的战线基本维持在38线左右,志愿军因为后勤补给问题无力再向联合国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而联合国军也没办法在阵地战中击败志愿军,双方随即陷入到对峙之中,谁也不敢贸然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志愿军并未就此放松警惕,邓华将军敏锐的意识到,联合国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卷土重来,因此志愿军应该未雨绸缪,提前修筑工事,做到有备无患。于是乎,在邓华的指挥下,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以及朝鲜老百姓开始在前线进行大规模土工作业,修建碉堡、藏兵洞、要塞等防御工事,并将其用交通壕连接起来,组成一套立体的防御工事,既可以阻挡敌人的进攻,也可以作为向南反击的依托。

至1953年初,工事基本完工,其绵延数百公里,贯穿朝鲜半岛东、西两侧,如同一道天险。联合国军得知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在38线一侧修筑了一道“钢筋混凝土”长城,不禁大受震撼,联合国军最高指挥官克拉克随即派遣侦察机对我方的立体工事进行了全面侦察,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克拉克和他的参谋在仔细分析了这些照片后,认为志愿军的立体工事固若金汤,以联合国军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该消息传回了美国国内,美国国会在经过认真的辩证与商议之后,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继续和志愿军对峙只会白白浪费资源,除此之外毫无意义,因此美国国会便打算与志愿军讲和,结束这场激烈的局部战争。可美国的主战派政客却并不同意停战,他们认为既然正面无法突破,那就直接绕到志愿军侧后发起突袭,给志愿军来一个“两面夹击”,借以彻底扭转朝鲜战场的局势。

克拉克也不想停战,而且他对主战派的主张很感兴趣,后来他还专门和参谋商议过“侧击”志愿军的可能性,参谋表示如果能在北朝鲜西海岸发起一场登陆作战,那联合国军就能再现仁川登陆的“奇迹”,给志愿军致命一击。克拉克为此很是兴奋,他随即将登陆作战方案提交给国会,请求国会予以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会比较谨慎,因此并没有让克拉克“乱来”,而是先让他派人到北朝鲜去实地侦察一下,看登陆是否具有可行性。克拉克随即挑选了几个接受过特工训练的韩国人,将他们秘密送到北朝鲜从事间谍侦察活动。可让克拉克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几个特工刚到北朝鲜没多久便被志愿军逮捕,志愿军随即对他们进行了审问,这几个特工看似铁骨铮铮,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志愿军稍微吓唬他们一下,他们就将实情全部讲了出来,志愿军由此知悉了联合国军的登陆计划。

很快,中共中央便得知了此事,毛主席在与军委的同志们商议过后,决定增派志愿军进入朝鲜,专门驻扎在西海岸,防备联合国军搞登陆作战。与此同时,志愿军还利用抓获的特工向联合国军释放假消息,称志愿军已经获得两轮增兵,总兵力达上百万,并且还换装了全套苏式装备,战斗力不可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国军随后出动侦察机对北朝鲜的西海岸进行了侦察,果然发现此地有大量志愿军驻扎,其规模至少有十几个军,约20多万人。克拉克当即意识到登陆计划已经泄露,志愿军已经有所戒备,如果强行登陆的话,只会“碰钉子”,届时有可能会遭受迎头痛击。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联合国军成功登陆,实现了预定的战略目标,重创了志愿军,就一定能保证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吗,万一苏联下场了怎么办,这会不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克拉克是越想越害怕,于是便中止了登陆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拉克肯定想不到,自己其实已经中了志愿军的“迷魂大法”,我方虽然在西海岸有驻军,但规模并没有20万,有很多营房、工事其实都是假的,专门用来迷惑联合国军的侦察机。至于增兵之类的消息,自然也都是“迷魂大法”的一环,联合国军完全陷入了志愿军精心编制的“信息茧房”,最终自己把自己吓破了胆。一直到朝战结束的40多年后,真相才终于大白,美国实际上被志愿军耍得团团转,一时沦为了全世界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