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竹轩午眠

幽窗日影转苍苔,竹几移床午梦回。

独有山禽偏爱客,数声啼破碧云来。

首句“幽窗日影转苍苔”,以“幽窗”作为切入点,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青苔上,日影斑驳,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青苔的生长也反映出竹轩的潮湿与阴凉,与竹子的形象相得益彰。

次句“竹几移床午梦回”,描述了诗人在竹几上移床午睡,醒来后的情景。这里的“竹几”与“床”都是竹轩内的家具,与竹子的主题相呼应。而“午梦回”则表达了诗人午睡后的清醒与舒适,似乎连梦境都充满了竹轩的宁静与美好。

后两句“独有山禽偏爱客,数声啼破碧云来”,则是诗人在午梦回后所闻所见。山禽的啼叫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这里的“山禽偏爱客”似乎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山禽似乎也喜欢与诗人相伴。而“数声啼破碧云来”则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山禽的啼叫声穿透了碧云,传递到了诗人的耳中,令人心旷神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暮春雨后斜阳

花落闲庭燕子泥,小楼帘箔雨晴时。

绿阴满地黄蜂蝶,都在斜阳几树枝。

这首诗《七绝·暮春雨后斜阳》以暮春雨后的斜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且生机勃勃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首句“花落闲庭燕子泥”,描绘了一幅花落满庭的景象,花瓣散落一地,燕子在筑巢,用湿润的泥土粘合花瓣,构建自己的家。这里的“花落”和“燕子泥”都是暮春时节特有的景象,既展示了季节的变迁,又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

次句“小楼帘箔雨晴时”,将视角转向小楼,帘箔轻垂,透露出雨后的清新与宁静。雨后的世界总是格外明亮,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那么生机盎然。

后两句“绿阴满地黄蜂蝶,都在斜阳几树枝”,诗人将视线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只见绿荫满地,黄蜂与蝴蝶在花间飞舞,它们忙碌而快乐,给整个画面增添了更多的动态元素。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斜阳的映照下,几树枝条在斜阳中显得格外醒目,宛如一幅生动的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暮春

落絮飞花三月暮,残红芳草一春愁。

可怜人似东西燕,来去年时未得休。

首句“落絮飞花三月暮”,直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三月的末尾,落絮飘飞,花瓣随风飘散,一片凋零之景。这里的“落絮飞花”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对春天逝去、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次句“残红芳草一春愁”,进一步渲染了暮春时节的哀愁氛围。残红指的是凋零的花朵,芳草则是春天的象征,但在这里,它们却一同构成了诗人的忧愁。整个春天,诗人都在为这些凋零的花朵和消逝的美好而忧愁。

后两句“可怜人似东西燕,来去年时未得休”,诗人将视角转向自身,感叹自己的命运与东西飞翔的燕子相似。燕子每年春天都会飞来,秋天又会飞去,但诗人却觉得自己的奔波劳碌似乎永无止境。这里的“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悲叹。

整首诗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将自身的忧愁与自然的景象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充满了哀而不伤、愁而不怨的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风物看看近故乡

故乡风物近来看,万里归心逐去澜。

今日逢春还忆昔,满城桃李正凋残。

首句“故乡风物近来看”,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归乡之情。这里的“近来看”暗示了诗人即将回到故乡,能够亲眼看到故乡的风物,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次句“万里归心逐去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归乡之心如同追逐波涛一般迫切。这里的“万里”形容了诗人远离故乡的遥远距离,而“归心逐去澜”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急切想要回到故乡的心情。

后两句“今日逢春还忆昔,满城桃李正凋残”,诗人将视角转向春日的景色,通过描绘满城桃李凋残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这里的“逢春”与“凋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春日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看到的却是桃李凋残,这更加深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