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华人生活网(Huarenlife168)

近期回国华人注意了,自7月1日起回国,可能会被抽查手机和电脑!

根据今年4月26日,中国国家安全部公布的《国家安全机关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和《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其中提到当地执法人员将被赋予检查电子装置的权利,届时到访中国的游客或会被当地执法人员检查智能电话或电脑。

具体实施日期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4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有关个人及组织的电子设备、设施及有关程序、工具进行查验,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查验通知书。

紧急情况下,确有必要立即查验的,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人批准,执法人员经出示人民警察证或者侦察证,可以当场实施查验。

社交网络上还有网友表示,自己已经被抽查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该项检查是赋予海关工作人员执法权力,对于普通的入境者来说,现阶段不是每个人一定会被检查,只是抽查。

其实,很多经常出国的民众都知道,美国海关也有抽查的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已经报道过很多特殊案例:

比如有人入境美国时手机里有儿童色情影片遭到遣返;

还曾报道持有F签证的学生手机聊天记录大量涉及非法打工内容被吊销签证;

甚至有人因为手机中有“军训”照片被怀疑参与了军事化训练(在申请美国签证中,都会询问是否参与过军事方面训练,如果填了No,但是有照片,很多人就说不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中国驻美国领事馆已经发布了多次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驻美使领馆特在此提醒,依据美国法律,美边境海关执法人员有权查验入、出美国境旅客(包括美国公民)的国籍、入境目的和携带物品,包括箱包、电子设备、汽车等,且其检查权限不受美宪法第四修正案约束,无须事先申请搜查令。

近期,美边境执法部门进一步明确关于查验入、出美国境旅客电子设备的规定。根据该规定,美边境执法人员无需怀疑即可搜查旅客的手机等电子设备。

如对该旅客产生其涉嫌违法犯罪的合理怀疑,则可对其电子设备进行升级搜查。查验手段包括要求旅客告知该电子设备应用程序密码、备份电子设备中信息并暂扣电子设备(一般不超过5天)等。

该规定原文请见:

https://www.cbp.gov/document/directives/cbp-directive-no-3340-049a-border-search-electronic-devices。

请旅美中国公民留意上述情况,以避免因电子设备被查扣带来的不便与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往返两国的不少民众,现在都知道了,入境美国前手机要“清理”一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如今中国也出台相应政策,也提醒华人同胞多加注意。

不管怎么说,严格的措施是入境安全的保障,

最后祝大家旅途顺利!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和我们讨论。

图片及信息来源: 非注明原创均来自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络留言,会立即删除。

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和图片等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完全真实性,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非获授权不可使用本公众号的内容,违者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公众号不对文中出现的所有第三方广告,以及发布的所有广告负有任何责任。

Sources of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All non-watermarked or specified are from the Internet

Disclaimer: The articles and pictures published on this official account are for the purpose of disseminating beneficial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and do not mean agreeing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ing the complet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 and do not make any guarantees about their scientificity and seriousness. Other media, networks or individuals are not allowed to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official account without authorisation, and those who violate it shall bear legal responsibilities such as copyright. This official account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ll third-party advertisements appearing in the article, as well as all advertisement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