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随笔

海马仙鹤,跨越时空的震撼

陈海波

打飞的到洛阳开会,又挤出时间去开封,不仅为了正在盛放的牡丹,更为一睹“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前年9月,随着国家文物局公布关于北宋州桥的重大考古新成果——尤其是浮雕石壁的发现,人们的视线一下再次聚集到开封的中轴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行有幸得河南大学席院长推荐的遗址考古专家曹老师亲自讲解,走在遗址中,看着层层叠压的地层和标记,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已通过发掘完整展示,感慨于在这里,时间是可见而立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1642年,黄河涌入开封城,这条河道已尘封近380年。彼时河道上的最后一版“州桥”如今正展现在观众面前,准确来说,我们看到的并非北宋当年那座“御桥”,而是约为明早期所建的一座砖石结构单孔拱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州桥是唐德宗建中年间汴州节度使李勉在汴河之上所建之桥,因位于汴州城之南门,故名“州桥”,五代时改称“汴桥”。北宋时视汴河为天河,故改称“天汉桥”,又因其正对东京城中轴线御街,又名“御桥”。靖康之乱后,州桥经金、元、明三代,亦随淤积不断变窄,甚至成为明朝市民丢弃生活垃圾的臭河,直至明末崇祯十五年被洪水灌城后彻底淤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之所以将此处定做北宋州桥遗址,而非唐或明代州桥遗址,则是因为相比于唐或明,州桥在北宋时所承载的政治与精神意义、以及它的整体建造都是此间汴河上最顶峰的时刻。作为当时一条通往皇城的桥,州桥北望宣德楼,南望朱雀门,可说是彼时东京城的地理中心。虽然目前由于开封城城摞城的考古难度,北宋州桥并无法现世,但根据河道两岸的挖掘,已基本确认了北宋时州桥东西宽约50米、南北跨度25米的宏伟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道两岸的大型浮雕石壁无疑是此行最大的震撼。多少人曾以为《东京梦华录》中“州桥正对大内御街……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的描述是一种文艺性的创作,而此等石壁竟然真的存在,并且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从规模、题材、风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目前发掘情况得知,石壁的建筑方法为最底部至少为两层方木,上窄下宽铺垫,方木以上先用六层素面青石条错缝垒砌,再上为16层雕刻有纹饰的青石条平放错缝垒砌,青石条规格不一,条石之间似用特殊材料砌粘,极其坚固。海马、仙鹤、祥云,近距离观看这些雕刻,想象它们曾代表过的政治庄严,便不由感到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海马”如梦幻般跃然壁上身姿矫健,昂首挺胸,仿佛从深海中跃出,欲破壁而出,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洞察着世间的一切奥秘。仙鹤腾飞,轻盈飘逸,犹如天空中最美的使者。祥云缠绕在海马与仙鹤之间,仿佛遍布于天际,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祥瑞色彩。岁月流转,它们踏着祥云再次归来,让人何等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于石壁的创作年代,是北宋时所作,还是明代修葺州桥时所作,至今有些不同意见。曹老师分享了一点她的判断,我觉得十分在理。即在这些石壁石块上,利用《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字为序排列,但石壁上的“玄”处,写作“元”。结合宋代避“玄”而以“元”代之的习惯,便可以充分说明,石壁最初年代无疑是北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曹老师也谈到挖掘出的瓷器,经过4年的考古发掘,开封州桥及其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万余件,而瓷器标本多达5.6万件之多,这其中又以明代瓷器数量最多。“考古人员们非常希望多挖出些宋瓷,但我觉得宋瓷出土的少正是对宋代州桥重要性及北宋河道管理严格、每年花20万贯疏通河道保持通畅的证明”,她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人深省的观点更让我意识到,从瓷器到桥梁,从河道到社会,每个点都联系着无数条线,展现一个面和它的方方面面。于是感慨于遗址本身之外,也钦佩和感谢这些考古人员和研究员。正是因为这一群人的坚持,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瞬间,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与记忆。他们如在沙漠中寻找绿洲,漫长而艰辛,每一次推演、每一次发现、每一次论证,需要多大的耐心与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观时,耳边不时传来周围车辆的喇叭声,这里是现代开封城市的交通要道。也曾听人抱怨过,说因为挖掘,开封的中轴线被切断了,试想如果不是2021年石壁石刻的发现,或许州桥遗址的命运会很不同。而这些为之解密奉献一生的人们又会怎样呢?好在,海马仙鹤踏着祥瑞之云,送来了最好的礼物。虽然在现实里,拼尽全力也没有收到礼物的人,实在还有太多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海波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瓷海新波公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