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215期】

国 内 航 天

中国四维参加WGDC2024 共襄时空数据价值

5月15日,由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UNGGKIC)作为指导单位、中国测绘学会作为学术指导单位、泰伯网主办、泰伯智库协办的WGDC2024(第十三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在北京召开,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热点对产业的影响,以及在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水利电力、交通出行、金融保险、科技出海等应用创新。

今天上午,中国四维将作为大会特邀合作伙伴重磅亮相,并出席商业卫星与遥感AI论坛,带来《商业遥感卫星系统支撑时空信息服务》主题演讲。

中国四维在展会二层设立特装展台,展示中国四维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在各个行业的高效综合解决方案,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遥感数据产品在不同行业中的创新,一起感受时空数据的无限魅力与广阔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综合中国四维、 WGDC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 微信公众平台)

第十二届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研讨会将在成都召开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十二届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研讨会”定于5月22日-5月24日在成都召开。本届研讨会以“融合创新 智造未来”为主题,面向未来航天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邀请制造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交流提升航天制造能力理念与方法,为制造技术人员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通过跨界融合、交流共享、强强联合,提升航天先进制造品牌和影响力,促进产业升级、赋能航天发展,共筑航天制造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航天生产力促进中心 微信公众平台)

我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晕里的巨大磁环

5月14日,央视新闻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国家天文台徐钧博士和韩金林研究员通过分析研究,揭示了银河系的晕中有一个巨大的磁环结构。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该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发表。

宇宙磁场的起源和演化是天体物理学中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是很多大型射电望远镜项目包括未来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在内的立项优先课题。世界各大射电望远镜都在发展和提升偏振测量能力,希望在这个方向上发力。其中,测量银河系的大尺度磁场结构是一个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韩金林研究员通过观测大批量脉冲星和银河系外射电源的法拉第旋转效应,测量出银河系盘区的大尺度磁场结构,发现银盘中的大尺度磁场的方向是沿着旋臂,并在旋臂之间翻转。在银晕区域,韩金林等研究人员在1997年就率先认证出法拉第旋转效应在内银河天空具有反对称的符号分布,说明了银盘上下的银晕里具有方向相反的环向磁场结构。国际同行专家综述评价该结果非常震撼,后续被更多数据证实,为国际天文界广泛采纳,成为银河系磁场结构模型的基本内容,也被写入多本国际经典教科书。

韩金林研究员提出将太阳附近的脉冲星法拉第旋率测量值作为本地星际介质的贡献从河外射电源法拉第效应天空分布的数值中扣除,这样就可以得到巨大银晕的法拉第旋转效应分布。徐钧博士收集了所有相关的数据,同时也凭借中国天眼FAST测量了很多暗弱脉冲星。

他们按照这个想法处理完数据后发现,全部天空的平均法拉第效应呈现出对银道坐标的反对称分布,并且反对称分布不再局限于内银河区域,而是充满全部天空,从银河系中心区域一直延伸到其相反的方向。这个更加震撼的结果说明银晕中的磁环从离银河系中心6000光年一直延伸到5万光年(太阳大约在3万光年)。太阳附近的局部区域的星际介质显然是巨大的磁环的一部分,其基本性质和表征与大磁环基本一致,但因为深入银盘而使其效应表现得更强。该研究结果对银河系整体磁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编辑 | 刘心继

校对| 刘俞希

主编 | 张文军

副主编 | 麻雨洁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