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有着“常胜将军”的称号,自跟随刘备身边起,他忠心为主、劳苦功高,是众多三国人物之中的人气之王。这样一位文韬武略、堪当大任的英雄人物,本应该是刘备麾下加以重用的英才,然而在多部由《三国演义》改编而来的影视剧中,刘备临死之前都会对诸葛亮说赵云“不堪重任”。《三国演义》毕竟只是一本小说,无法考证刘备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可是细究《三国志》等多本正史文献时,会发现刘备确实没有重用过赵云。究竟是何原因,让刘备不愿意重用赵云这样的帅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云剧照

世人观赵云,都认可他“五虎上将”的身份,不论是读三国正史,或者是读三国小说,会发现赵云是一个智勇兼备、文韬武略、深谋远虑,有着远见卓识,堪当大任的帅才。比如以少胜多的汉水之战,临危不惧的箕谷撤退,都反映了赵云出奇制胜的统兵才能。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帅才,却一直没有得到刘备集团的重用。难不成是刘备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才不愿意重用赵云吗?事实或非如此,笔者结合史料文献归纳出了赵云不受刘备重用的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云剧照

第一:刘备受儒家思想影响,门第观念作怪。自秦汉时期至魏晋南北朝,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门第等级,这种社会现象自然也在三国时期存在。据有限的史料介绍得知,赵云为常山真定人,但是在这些资料中从没有交代他的家世。如若赵云有着显赫门第,史料中必然会有记载,既然没有交代出清楚他的家世,也可以推测得知赵云很有可能只是寻常百姓人家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云画像

或许会有读者会反对这一方面,比如关羽、张飞皆是草莽出身,他们二人却得到了重用。关、张二人自刘备创业以来就跟随身旁,他们三人情同手足,得到重用本就在意料之中。可是赵云本来是公孙瓒门下将军,后来才中途归顺刘备。没有显赫门第,又是半路归顺刘备的赵云,自然无法轻易进入刘备的核心圈子,因此很难得到刘备提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剧照

第二:赵云的归顺经历,导致刘备对他心存芥蒂。前文中有提到,赵云初次出场本是投在公孙瓒门下,只是他的这位先主是个庸才,并无一统天下之志。刘备与赵云初次见面,就想要将赵云拉入自己的阵营。只是赵云是个极重情义之人,他知道刘备是个良主,但是他并不愿意对先主背信弃义,所以他并没有答应刘备改换门庭。当公孙瓒被消灭以后,他这才归顺刘备。由此可以推断,赵云留给刘备的第一印象并不友好,所以这也成为了他往后难以获得刘备信任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云剧照

第三:赵云总是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场合,提出与刘备相左的意见。赵云作为有着远见卓识的统帅将领,总是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比如刘备刚在蜀地建立政权,就打算没收刘璋的田地房产,赏赐给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这个时候众人之中只有赵云反对,他直言蜀地人民刚饱受战乱,这万亩良田应当分给百姓,而不是将军。再比如称帝后,刘备就准备向东吴开战,赵云分析认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只可惜这次刘备一意孤行,导致蜀军大败。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经常反对刘备意见的赵云,其实很难得到刘备信任。这也让赵云一生不得志,最终成为了被三国历史所埋没的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