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革命年代,我军以艰苦奋斗著称,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新四军七个师里有个“财神师”

其装备先进、财政储备充裕,甚至还有余力供养全军。

仅1944~1945年间,这支部队就上交了4400万元现款,折算成黄金有20万两,这笔钱足以供养20个“甲级师”

第七师富庶至此,属实令人吃惊。

那么问题来了,第七师为何这么有钱?“富七师”的背后,有哪些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皖南事变,四师变七师

1940年末国共二次合作期间,何应钦和白崇禧发出电令,要求我军在黄河以南的部队,于一个月时间内迁到黄河以北。

朱德等人得知消息后大吃一惊,因为这个决策明显是不合时宜的。

话虽如此,为了抗日大局,我军还是做出了适当的“退步”——

朱德等人表示可以把皖南地区的新四军转移到长江以北,以此牵制敌人。

命令下达后,新四军军部9000多人迅速开拔。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众人行至皖南泾县一带时,突然遭到了顾祝同、上官云相等人袭击。

敌方以80000多人围剿我军9000人,结果不言而喻,新四军军部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就在我军将士群情激愤之际,蒋介石为了逃避国人的口诛笔伐,居然反咬一口,说是新四军叛变,还想借此取消新四军的番号。

这就是著名的“皖南事变”,也是国民党第二波反共浪潮的“顶点”

蒋介石自诩多智,却没想到这次他捅了马蜂窝。

不仅国内民众、海外侨胞对他展开了强烈批判,就连国民党内部都涌起了响亮的反对他的声音。

被蒋介石视为强援的苏联、美国,也都流露出不满之意。

这下蒋介石不得不低头认错了,连忙跑去约周总理面谈,“解决国共之间若干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恶行,自然令人唾弃。

可当时抗战正酣,一致对外、救亡图存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重建新四军军部和各级建制一事被提上日程。

一开始,刘少奇和陈毅等人认为,整编四个师就够了,即第一、二、五、六师。

至于黄克诚第三师、彭雪枫第四师以及张鼎丞第七师,并不在计划范畴,哪怕第二版方案加了第三师、第四师,也依旧没有第七师。

原因很简单,第七师的“底子”是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的部队,那些士兵是后来陆陆续续回来的。

刘少奇和陈毅做计划之时,对此是难以预料的。

直到1941年5月,新四军第七师才在无为市正式成立了,与其他六支兄弟部队相比,第七师是十分“特殊”的。

它在作战方面不算突出,可在商贸以及后勤保障方面,却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也为它后来富甲全军奠定了基础。

二 、军民共建,办经济特区

1942年年底前,日伪军主力大都集中在苏北、苏中地区搞“大扫荡”,苏南也有“清乡”

不过第七师隐藏得很好,只偶尔遭遇一些小规模战事,这给第七师将士们创造了休养生息、安心经商的条件。

由于根据地在农村,第七师一开始主抓的当然是农产品。

皖江地区本就是鱼米之乡,根据地里到处都是等待开辟的南泥湾,根据地军民又格外勤勉,没过多久大家就取得了累累硕果。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七师纪念馆里的“秋收纪念图”

放眼望去,一片丰收景象,战士们在田间忙碌,有的割麦有的翻地,还有的挑着装满麦子的沉甸甸的扁担,好一片“军民团结,共创辉煌”美景。

不仅是普通士兵参与耕种,就连七师的领导们也是生产方面的能手。

比如七师政委曾希圣,就有一手不俗的嫁接技艺;含和支队参谋长更是养鹅能手,养了不少肥鹅给根据地的军民们补身体。

在战斗局势逐渐明朗的1944年,七师将士们加紧开垦荒地、种菜养禽。

据说当年开垦了7000多亩地,种了1000多万棵树,养的家禽更难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粮食方面的交易,是第七师同外界展开贸易的基础,可是当时局面那么艰险,种出来的粮食又该如何大规模卖出去呢?

这就不得不提蔡辉汪子栋以及楠木三人了。

蔡辉是曾希圣特意从华中局财经委员会方面要过来的“专业人才”,汪子栋是汪精卫派出来买粮的人,而楠木则是日本方面安排过来监控汪子栋买粮的。

当时的情况是,我军第七师急需对外构建贸易通道,汪子栋和楠木急着做出成绩。

蔡辉敏锐地发现,有拉拢后两者的可能,于是同他们见面了。

见面之后,三人果然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军提供粮食和山货,汪子栋给我们筹买物资,而楠木则在情报方面给了一些方便。

到后来三方合作逐渐深化,第七师不仅有了情报和贸易通道,甚至还有了一个新的营救被捕人员的方式。

当然,粮食和山货有些时候使用起来没有钱那么方便,为了更好地开展贸易,根据地专门开设了大江银行,发行了“大江币”

然后用大江币将民众手里的伪币替换了出来,最后这些伪币大多用于购买军需物资了。

“大江币”能够顺利推行,和我军的优良作风有着很大关系。

毕竟当时我们没有黄金白银作为储备基金,民众依旧愿意信任我们,这是很难得的。

靠着皖江地区“军民共建”,第七师很快就成了大名鼎鼎的“富七师”。

当时七师战士们吃的是大米,用的是日式装备,每月除了军饷,还能拿到牙膏和香烟,甚至穿上了进口龙头细布料军装。

这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可是独一份!

当然,自己富裕的同时,第七师也没忘了支援兄弟部队,1942年它就已经给新四军军部筹款、输送物资了。

那年第七师一共收入2478万元,除了成本、开销以及结存的189万元外,剩下的700多万全给了华中局和军部。

第七师能做到这一步,属实了不起。

不过这与1944年交的4400万相比,似乎又有些“小巫见大巫”了,那么第七师这一年为什么能拿出那么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贸易总局,打四场大战

1944年,第七师所在的汤家沟已经成为我军19个根据地中最富的一块。

大批来自芜湖、南京以及上海的商人被吸引至此,在当地办工厂、搞投资,皖中区党委还特意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开放政策。

除了普通的工厂,当地还兴办起了运输行和公司,前者既有商业性质,同时也充当着地下交通联络站;

至于后者则是我党同志在上海的经济活动中心,大量的钱财顺着贸易总局流入了根据地。

可能会有人会问,当时贸易总局到底赚了多少钱?

这么说吧,当时第七师的战士们收到的钱都是要用麻袋装、用轮船运的。

在南京以及芜湖等地敌伪机关配合下,第七师获得了大量的珍稀资源,包括武器、药品以及军部迫切需要但是难以搞到手的外币,比如说日元、美钞。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曾希圣1942年提出的“无为变有为,繁昌更繁昌”顺利实现了,“以商养军哺民”更是在一时间传为佳话。

“养军”这点,我们开头就说了,第七师1944年一年就上交了4400万元,以当时的金价来换算足足有20万两。

这笔钱能供养20个甲级师一年时间,这么说大家或许能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

至于“哺民”,除了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还包括在当地新修水利工程。

就拿“黄丝滩大江堤”工程来说,短短三四个月就完工了,造福当地数百万民众,而如今修这么个大堤坝至少要5亿元!

第七师的众人虽然和当地民众生活得十分融洽,可后来也不得不面临分离,结果就在临走之前又打了四场“收官之战”,可以说走得非常“体面”

第一战是“日军武器弹药争夺战”,竞争对手是国民党人。

由于蒋介石和冈村宁次搅和到了一起,冈村宁次下令日军不得向我军投降,所以我们本来是拿不到那批物资的。

不过我们前面提到,楠木和王子栋得到过第七师的帮助,此次他们偷偷运了许多军用物资以及服装出来。

粗略估计,那些物资起码有100吨。

第二战是“货币收回战”,毕竟第七师都要撤离了,之前发行的大江币很快就没用了

为了不让根据地的民众蒙受损失,第七师众人将市面上流通的大江币全部收回,然后集中焚毁了,只有极少量大江币被当地民众珍藏起来。

至于接下来的两战,分别是物资与人员撤离战,物资撤离很简单,能出口的就换成钱存进敌区银行里;

金银这些由干部们随身携带,到地方缴公即可。

至于人员撤离,就没有那么方便了,考虑到人数比较多,当时前后分了六批撤离。

幸运的是在撤离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什么意外,顺利抵达目的地后,第七师主力进入枣庄,机关人员大多编入了苏皖边区政府。

四 、再创佳绩,余后人追忆

随着第七师从皖江撤离,“皖江行署”“贸易总局”的故事画上了句号,不过第七师的传奇故事还在延续。

1946年2月,众人成立了大成贸易公司。

刚成立那年的3月~7月,是这家公司的鼎盛时期。

当时人流如簇、财源广进,靠着煤、盐以及运输生意,曾希圣等人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可惜8月国共谈判破裂了,国民党出动飞机轰炸,大成贸易公司也被迫进行了转移。

这一“走”,公司就到了山东萍上,靠着海运众人很快又把生意做了起来,甚至开了分公司。

可惜的是1947年2月新四军撤编了,大名鼎鼎的“新四军第七师”就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

在曾希圣的建议下,大成贸易公司由国区部直接管辖。

虽然工作的地方不一样了,但是曾希圣等人干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和之前一样的:筹措军费

当然随着战争形势变化,大成贸易公司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像打通海上交通线、护送军政人员南下,这同样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直到1948年8月这些工作才基本完成,蔡辉结清了账目,大成贸易公司退下历史舞台。

蔡辉等“从汤家沟走出”的共产党人,在1940~1949年十年残酷斗争中,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后来这些人大多成为安徽省经济建设的顶梁柱

令人钦佩的是,他们不仅能力出众,品性也十分高洁。

那些人里没有一个人被查出贪腐问题,全都是一生廉洁奉公的楷模人物,而这对于经济行业从业者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不过,其实也不奇怪,毕竟这些人都是通过“十年磨砺”的——

战争年代,情况那么艰苦、危险,这些人中也没有一个选择贪污、逃跑的,反倒是在敌人的“胸口”处买军需、开仓库,在“刀尖上跳舞”

就这么干了十余年,竟没发生一次重大失误,他们本身就是罕见的“奇迹创造者”

这些人的清廉,与国民党人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异,和两党对“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

我党同志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很重视文化教育以及思想文化建设,第七师先后在皖江开办多所学校就是最好的证明;

反观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众人勾心斗角、自私自利,这样一支没有信仰的队伍是注定走不远的。

如今,第七师的故事已经慢慢远去了。

我们应当铭记那些先辈为革命做出的卓越贡献,学习“富七师”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像那些了不起的先辈一样,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参考资料

《蔡辉与富甲全军的经济奇迹》 铁军传媒网

《富七师,甲全军的美誉背后》 合肥晚报

《雄狮驰骋,烽火皖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