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城东大木桥,是广德市地标性建筑之一。原大木桥几经风雨,已不复存在,代替的是水泥混凝土的现代化公路桥梁。于今还有以桥为名的有大木桥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一)

说起大木桥,其历史已有近八百年。大木桥原名福星桥,又叫星桥。“在城东五里,无量溪上,旧传此地星陨为石,因名。”嘉靖丁亥六年(1527年)乡宦张金妻子曹氏和儿媳陈氏捐资首建福星桥。”乡宦张金,为明直隶广德州(今广德市)弘治三年进士,灵佑乡原丰都(州东五里)人,官至岳州府(今湖南岳阳市)知府。

明万历十五年(1587)夏,水冲桥毁。州守钟庚阳捐俸并发动百姓募捐重建,钟守离任,桥仍未完工,后经屠谦、段猷显二州守续建竣工,康熙四年(1665年),广德知州杨苞重修。熊赐玙(杨苞同乡)回乡省亲,绕道广德看望杨苞,恰逢福星桥刚修好,他就题写了著名的《杨公重修福星桥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二)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州守李勋开始重修,至三十六年(1697年)十月告竣。正式改称大木桥。

今热心网友提供了该碑记——《架木桥》。因字迹模糊,笔者简单概括一下。该碑记为汉军正红旗拖沙喇哈番(武官名)、广德知州李勋所立。相关人物有修桥时的总管桥事夏淓、夏旦、陈衡,督工有戈振元、赵明国等。碑记涉及人物还有广德进士、时任武城县令赵嗣晋,时任儒学正事、举人盛彰,时任广德州训导张铨,广德东亭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拔贡夏澍

赵嗣晋,字焕望,号桐崖,广德州人。清康熙二十六年举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授武城令。著有《易经汇解》、《增删古文奇赏》、《四书易经文稿》、《内省录笺释》等。

历史悠久大木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次发现的《架木桥》碑记,从模糊图片来看,它应该是福星桥正式改称“大木桥”的历史见证,具有一定的文物参考价值。当然,更需有相关专业人士拓印和进一步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图:网友“广德赏石”)

作者徐厚冰,《图一》、《图二》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