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8月的一个晚上,周总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靠在椅背上休息,这时,敲门声忽然响起。

“总理,有一封加急文件,是专门给您的。”

周总理接过文件,看到松江县的印章,感到十分奇怪。

一般情况下,文件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最后才能到达中央,但自己手中这个却是一封从县里寄来的越级信件。

想到这时新中国才成立刚刚两年,不少国民党势力还在大陆残留,周总理不敢怠慢,他忙打开信件,结果刚看一眼,眉头就马上皱起来了。

而看完信以后,周总理勃然大怒,他在结尾批示:开除陈绣云,之后他又在报纸上宣布,即日起断绝与陈绣云的所有关系。

那么,陈绣云跟周总理究竟是什么关系?她做了什么事会让周总理怒不可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才女”陈绣云

1908年,周总理刚刚十岁,生母和乳母都去世后,家里已经没有能照顾他们的大人了,没办法,年幼的周总理只能带着两个弟弟艰难生活。

十四姨娘一家对周总理多有照顾,不光帮忙抚养弟弟,还赞助了周总理的学费。

参加革命后,周总理因为心念组织,几十年没有回过家,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姨娘对他的恩情,所以对她们一家非常照顾,尤其是表妹陈绣云。

陈绣云家里条件不错,读过几年书。村里文化人少,谁家有信件过来,总喜欢叫陈绣云过去读,时间久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称她为“才女”。

陈绣云始终窝在村子里,固步自封,被夸得久了,她便开始恃才自傲起来,性格也变得乖戾,觉得什么都配不上自己。

时间一晃过去40多年,刚建国的时候,全国上下百废待兴,急需有才干的人建设国家。这时,陈家的老人已经多半离去了,陈绣云也已经成了40多岁的妇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周总理

她走在街上,仍摆着才女的架势,心比天高,冲得不得了。

一天,一个街坊看她在门口闲坐,便过去问她:“新中国刚成立,县里急需人才,你怎么不去找个工作,建设祖国呢?”

陈绣云答:“我不去,这世上伯乐太少,我去了也是受气。”

街坊笑着说:“怎么会受气呢?自古以来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听说你表哥当了国家的二把手,你去讨个一官半职还不容易吗?”

陈绣云一下子站了起来,说:“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自己还有个表哥呢,我这就写封信过去,说不定能当个县长!”

于是,陈绣云主动联系了周总理,她在信上写:“表妹空有一身本事,却无人赏识,希望表哥能给县里带个信,让他们给我安排份美差。”把信塞入邮筒后,她就美滋滋地回到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夫妇

借周总理的名气找工作

这封信很快就被送到了周总理面前,他打开一看,脸上瞬间蒙了一层阴云。

一旁的邓颖超看见了,问:“有什么难解的案子吗?”

周总理答:“案子倒还好解,可是这家事儿,却是难办得很哪。”

他本想回信拒绝,但因为公务繁忙,只能托付邓颖超写一封回信寄过去,

邓颖超问:“回信怎么写?”

他答:“还像以前对其他亲戚那样,讲些道理回绝掉。唉,这种走后门的事怎么能办呢?中国是人民的国家,又不是我周家的国家。”

邓颖超点点头,很快拟了一封回信寄给了陈绣云。

陈绣云接到信非常高兴,她满心欢喜地打开,没想到,里面居然是一通诸如“要脚踏实地”的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绣云哪受得了这种气,她心想:“你忘了我家当时是怎么对你了?怎么连这种小事都不能办?”

但她细一琢磨,这事也不好闹掰,不然自己连一点便宜都占不到。

思来想去,她决定拿着这封信到市里去,就说自己是周总理的家眷,看看那群人作何反应。

陈绣云带着信到了华东局民主妇女研究会,张口就说:“我有能力,给我份工作!”

研究会的同志们客客气气地把她请到里头,然后问她:“您有哪方面的本领?”

陈绣云毫不客气地说:“我会作诗,会写文章,而且我学习能力很强,不管什么事儿都能上手。”

招生的同志一听这么厉害,连忙给她递了份简历。

简历正面是个人信息,背面有几道简单的题目,能测验一下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绣云接过简历,不一会便填好了。

核验的同志看了看她的诗词和文笔,心里五味杂陈,虽然他们觉得此人难堪大用,但还是很有礼貌地说:“不好意思,您的文笔不错,但我们这儿的工作内容跟您不匹配,请再找其他地方吧。”

陈绣云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这分明就是送客啊!

她把负责人悄悄拉到角落里,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信来,负责人还以为她要行贿,忙向后闪,然而陈绣云却急忙说:“你别怕,这里边不是钱,只是一封信。”

负责人上前一步接过信,从信头开始一字一句地读起来,在看到写信人流畅的文笔和严谨的措辞时,他心想:写信的倒是个人才。

读到最后,他看到落款处赫然写着“周恩来”三个字,顿时吓了一跳,他狐疑地盯着陈绣云,露出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陈绣云也不知道这封信其实是邓颖超代写的,她自豪地说:“你没看错,这就是周总理真迹,我是他表妹,奉他的指令来讨工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负责人心里奇怪,这封信明明是周总理劝她不要以自己的名义去找工作,怎么会是叫她来找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