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潇湘

原创出品 | 潇湘经略

1

这两天,《南方都市报》的一则报道,把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给激怒了,引来很多人围观吃瓜。

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5月9日,《南方都市报》刊发了一则报道《腹背受敌?美摄科技多地起诉字节侵权,天价索赔案受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细看这则报道,就会发现字里行间是暗藏“阴招”的,报道开头第一句便是“正值Tiktok在美背水一战之际,字节跳动在美国面临的一场知识产权诉讼迎来最新进展。”

这是个什么事呢?简单说,就是字节跳动旗下多款产品中的部分代码,涉嫌抄袭国内科技公司美摄科技,美摄科技在2021年4月就开始跟字节打官司,分别在国内和美国德州提起双线诉讼。

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知识产权纠纷,该判的判,该赔的赔,可《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却刻意强调美国封禁TikTok的背景,这就使得案件变得复杂了。为了与政治风暴隔离,美摄科技赶紧发了《关于南方都市报失实报道的严正声明!》,美摄重申:“3年来,我司一直在中美两国依法维权,至今仍在等待法院的最终判决。我司的知产诉讼与2024年美国政府封禁TikTok法案毫无关联。我司是被侵权方,却被南都记者不负责任地臆断为‘趁火打劫’。”

商业的归商业,法律的归法律,政治的归政治。美摄和字节打官司,是在2021年,当时并不存在美国意欲封禁TikTok一说,所以,作为受害者的美摄走法律渠道,伸张正义,本应获得公众舆论的同情和支持,至于最终获赔金额,是百万千万抑或是十几个亿,交由法院即可。索赔是不是天价,媒体说了不算。

本来是企业之间简单明了的知识产权纷争,现在却因媒体的介入而变得更加难解难分,实在完全没有必要。《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并不厚道。

2

弄清案件的原委,我们需要追溯到2021年。那一年,北京美摄科技网络有限公司就起诉字节抄袭代码,因字节旗下的6款APP“剪映”、“巨量创意”、“多闪”、“Faceu激萌”、“图虫”以及“轻颜相机”,存在明显的代码抄袭痕迹,甚至连源代码中的一些bug,也原封不动抄袭照搬。

美摄科技可能一些朋友还没听说过,“美摄”APP估计很多人有用过或听过,美摄科技就是这款短视频制作工具的运营方,此外旗下还有“美摄(Ios版)”、“美摄云剪辑”、“美摄转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有个背景,字节有程序员是从美摄科技跳槽过去的, 偷了美摄的源代码,用于字节的产品。

美摄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交了充分证据,证明字节抄袭代码,虽然字节否认抄袭,拒绝提交源代码。但没办法,字节败诉了,2023年6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令字节跳动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共计627万元。

这样的结果,双方都不满意。美摄认为赔偿金额太低,字节也不服气,案件递交至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二审。因为字节侵权,几乎是铁一般的事实,所以二审的关键,还是看法院判赔多少钱。

有人说美摄科技索赔过高,这种说法对美摄其实很不公平,它忽视了美摄因侵权行为而错过的巨大机会成本。正如美摄科技在声明中所言:“抖音公司等不仅直接盗用我司在视音频领域的技术优势,还利用所抄袭的代码推出与我司直接竞争的火山引擎VESDK软件,以低价排挤我司的市场份额,给我司的正当经营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我司根据抖音公司等的侵权获利,并依据抖音公司恶意妨碍诉讼的情节,请求法院加重赔偿,具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不存在所谓的‘天价索赔’。”

有些自媒体甚至认为,美摄软件仅几十万元的售价,一年销售额几千万,却要索赔二十几亿,是天价索赔,是恶意诉讼,这就显得很不专业了。

知识产权的价值不是一款软件的售价,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案例。2021年7月,普渡大学在德克萨斯州联邦法院起诉意法半导体公司侵犯他们的专利,2023年12月4号,美国德州法院对普渡大学提起的诉讼做出了裁决,认为意法半导体通过销售侵权的碳化硅半导体侵犯了该专利,并判给普渡大学过去 3250 万美元的赔偿金,外加ST该款芯片未来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这意味着普渡大学将参与ST未来每一颗芯片销售利润的分成。

普渡大学律师 Michael Shore 表示,该公司可能需要在 2026 年普渡大学的专利到期之前多支付 1亿多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即使该大学还没有形成专利产品,也没有任何销售,却依然获得上亿美元的赔偿。

因此,对于美摄核心技术的侵权判赔标准,跟这个企业的大小无关。

另外一个专利赔偿案就更有代表性,今年3月3日路透社报道,英特尔侵犯了VLSI Technology LLC拥有的两项与芯片制造有关的专利而被法院判赔超过21亿美元。据彭博社评价,这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专利赔偿案之一。

英特尔代理律师表示,VLSI Technology公司成立于四年前,现今没有产品,其唯一的潜在收入就是这场诉讼。啥意思,就是人家专利至今还没有产品呢,却能判赔天价。这算天价索赔吗?

3

大家需要记住一个常识,源代码就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命根子。很多科技公司,其实就是因一款软件产品而起家,例如微软公司的“MS-DOS”、腾讯公司的“OICQ”,盗走源代码,形同取走人家的心脏。

一款小型手机APP,其源代码至少也在几万行。一款成熟的软件,其源代码动辄几十万行、几百万行。我们熟知的windows7操作系统,其源代码已经达到了五千多万行。这些软件项目均要耗费企业大量人力物力,除非是“开源”项目,一般企业都会将源代码视为核心技术秘密而做保密处理。

源代码属于不折不扣的商业机密。现在国家要发展数字经济,鼓励创新,所以对科技企业的源代码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

去年6月,一审判决出来后,有律师评论说:“‘源代码’是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字节跳动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未充分认识到窃取商业秘密的法律后果。知识产权保护面前,没有大厂与小厂的区分,只有守法者和违法者的界限,现在国家鼓励科技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字节受罚,会让大厂对知识产权保护更有敬畏之心。”

这些年来,盗取源代码的事件,在互联网科技圈屡有发生,而几乎毫无例外,侵权者最终都付出了代价。有意思的是,本次案件的作案方——字节跳动,本身也曾是受害者。此前有媒体报道,字节跳动两位前员工,离职后窃取公司源代码和技术资料,创立某短视频APP,并入侵公司服务器,获取用户信息,将内容用于该APP。两人因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判处十个月有期徒刑。

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莱斯格在其著作《代码:塑造网络空间的法律》中的一个著名观点,他认为利用源代码所架构的软件可以像任何法律规则一样规范我们的生活,“代码即法律”。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时代,源代码将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法律对源代码的知识产权保护,也会越来越严格。

企业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知识产权保护的红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去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