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4条简讯 | 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

01

我国检测到条新冠变异株序列

近日,新冠新变异株KP.2在美国等地蔓延。5月14日,国家疾控局发布消息称,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KP.2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至0.3%之间,处于极低水平。

国家疾控局称,KP.2于2024年1月2日在印度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2月以来,KP.2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今年3月11日,我国首次从广东本土病例中监测到KP.2变异株。

国家疾控局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KP.2亚分支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从1月上旬的0.16%增长至5月上旬的14%左右。近期,部分国家KP.2亚分支流行程度相对较高,占比高达10%至30%。

KP.2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JN.1变异株的第三代亚分支,KP.2新增变异位点中,有2个位于S蛋白,提示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因此KP.2也是JN.1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但目前尚未检索到KP.2的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较当前流行的JN.1变异株发生明显改变的报道。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为JN.1、JN.1.16和JN.1.4。由于KP.2仍为JN.1变异株的亚分支,现有研究认为,其传播优势较JN.1变异株其他亚分支不会有大幅提升。

国家疾控局专家研判认为,考虑到当前KP.2亚分支感染病例在我国本土病例中的占比极低,以及此前我国JN.1引起的疫情目前已经降低到较低水平,KP.2亚分支短期内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的可能性低,引发新一次感染高峰的可能性低。

(来演:第一财经)

02

司美格鲁肽长期减重效果获证实

日前,在2024年欧洲肥胖大会(ECO)上,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公布了减重疗法Wegovy(semaglutide,司美格鲁肽)两项具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结果。分析显示,Wegovy显著的减重效果可维持长达4年,并且无论患者减重多少,其心血管健康皆能获得改善。Wegovy的长期减重疗效结果同步刊登于《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当中。

这次公布的两项研究是基于对SELECT临床3期试验的分析结果。SELECT试验包含了来自41个国家/地区的17604名超重或肥胖成人患者,他们接受每周一次皮下注射2.4 mg Wegovy或安慰剂治疗。这些患者之前曾患过心脏病、中风和/或外周动脉疾病,但在参加研究时没有罹患1型或2型糖尿病。2023年,SELECT试验报告显示,患者在经过Wegovy治疗超过3年后,其因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0%,患者平均体重减轻了9.4%。

这次所公布的第一项研究显示,Wegovy治疗可以使没有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成人患者体重减轻持续超过65周,并可维持长达4年。在208周时,Wegovy组患者平均体重减少了10.2%、腰围减少7.7厘米、腰高比减少了6.9%(安慰剂组患者则分别减少1.5%、1.3厘米和1.0%;所有比较P<0.0001)。此外,Wegovy组患者皆显示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减轻,无论患者的性别、种族、体型和生活地区为何。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2年治疗后,超过一半(52%)接受Wegovy治疗患者的BMI类别降低,此数值在安慰剂组为16%。例如,Wegovy组中的肥胖患者(BMI≥30 kg/m²)比例从71%降至43%,而安慰剂组则从72%降至68%。此外,12%的Wegovy组患者达到了健康体重(BMI≤25 kg/m²),而安慰剂组仅为1.2%。

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Wegovy产生预期以外的安全问题。Wegovy组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比例低于安慰剂组(33% vs 36%)。更多接受Wegovy治疗的患者因胃肠症状(包括恶心和腹泻)而退出试验,主要发生在20周剂量递增阶段。此外,在各个BMI类别(<30、30至<35、35至<40和≥40 kg/m²)中,与安慰剂相比,使用Wegovy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Wegovy为43.23、43.54、51.07和47.06,安慰剂为50.48、49.66、52.73和60.85)。Wegovy没有导致患者的胰腺炎发病率增加,但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Wegovy组更高。

“我们对Wegovy的长期分析表明,在地理和种族多样化的成年超重和肥胖但未患糖尿病人群中,临床相关的体重减轻可以维持长达4年。在如此庞大和多样化人群中观察到这种程度的体重减轻显示,Wegovy可能具有影响多种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公共卫生负担的潜力。尽管我们的试验侧重于心血管事件,但许多其他慢性疾病,包括几种类型的癌症、骨关节炎以及焦虑和抑郁等,也可能从有效的体重管理中受益。”美国新奥尔良彭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re)的Donna Ryan教授说道,他领导了这项Wegovy长期减重效果的研究。

而这次所公布的第二项研究则检视了患者在基线时的体重指标、研究期间体重变化与心血管结果之间的关系,这包括发生首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心力衰竭的时间。MACE包含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患者在基线时的体重和体重减轻量如何,Wegovy治疗均带来心血管益处。也就是说,即使是肥胖程度较轻的患者,或者那些减重幅度不多的患者,其心血管疾病预后也能获得改善。

“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在临床上看到大约一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体重相当于SELECT试验中患者的水平,他们很可能从Wegovy治疗中获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John Deanfield教授说道,“我们的发现表明,这种治疗效果的幅度与体重减轻的量无关,表明该药物还有除了减少不健康体脂外的其他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作用。这些替代机制可能包括对血糖、血压或炎症的积极影响,以及直接对心肌和血管的影响,或这些因素的一种或多种组合。”Deanfield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

这次所公布的积极结果为Wegovy的长期减重效果与其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益处提供有力的证据。然而,研究人员也提醒,SELECT在试验设计上并非一项一级预防试验,因此不能将数据外推到所有超重和肥胖成人用以预防MACE。此外,尽管该试验参与者样本量大且多样化,但并不包括足够多来自不同种族群体的个体,因此难以借此推断该药物在不同种族患者中的效果。

Wegovy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它能够刺激胰岛素的生成,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食欲和食物摄入量。2021年6月FDA批准其用于治疗普通肥胖患者,它是自2014年以来美国FDA批准的首款用于控制普通肥胖症或超重的新药。该药物并在同年晚些时候再获欧盟批准治疗肥胖适应症。今年3月,Wegovy再获FDA批准,用于降低患有心血管疾病和肥胖或超重的成人心血管死亡、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上个月,诺和诺德在202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当中公布3期试验STEP HFpEF DM的结果。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每周一次皮下注射Wegovy可使患有2型糖尿病(T2M)的肥胖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心力衰竭相关症状与身体限制大幅减少、改善运动功能。该试验结果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当中。诺和诺德已于今年早些时候提交了该试验结果以及先前关于Wegovy治疗HFpEF患者的另一项临床3期试验成果给美国FDA,以期获得该药物治疗HFpEF的扩展适应症的批准。

(来源:药明康德)

03

环境绿化程度与减轻焦虑有关

由于住宅环境的绿化程度是一个可以改变的因素,接触绿色环境在减少生理应激和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其中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2024年3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田耀华团队在Nature Mental Health 在线发表题为“Long-term exposure to residential greenness and decreased risk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的409,556名参与者的数据,表明长期暴露于绿色环境可以降低抑郁和焦虑的风险。

自1990年以来,精神障碍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而且它们对全球健康负担的贡献正在增加。抑郁症和焦虑症往往并存,是两种最普遍和致残性最强的精神障碍,分别影响到全世界2.8亿人和3.01亿人。大多数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通常被认为是遗传背景、行为特征和终生暴露于多种环境的结果。确定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可改变因素可能提供未来的干预目标,并揭示新的治疗方案。

住宅绿化是一种独特的、潜在的可改变的暴露结构,越来越被认为是减少生理应激和改善人类健康的强大环境决定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估计了绿色环境对精神健康障碍,特别是抑郁症的影响。然而,大多数调查都是横断面的,样本量有限,这不足以证明因果关系,因为精神健康状况较好的居民可能更喜欢居住在绿地丰富的地区。只有三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了绿色与抑郁症或焦虑症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发现并不一致。在美国和中国进行的两项纵向研究发现,住宅绿化与抑郁之间存在负相关,而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任何绿色空间指标与抑郁或焦虑之间都没有关联。这些不一致的结果可归因于各研究在样本量、暴露评估方法和结果定义方面的实质性异质性。因此,需要更大规模、设计良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调查周围绿化在事件抑郁和焦虑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对健康影响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从三个领域提出了一些假设:提供环境效益(例如,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建设能力(例如,促进体育活动和社会凝聚力)和恢复能力(例如,注意力和压力恢复)。与短期接触的即时积极心理影响相比,长期接触绿色空间更有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为心理健康提供累积和深远的益处。然而,目前几乎没有基于人群的证据来证实这些潜在的途径,并且哪种途径在将长期绿色暴露与心理健康联系起来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仍不清楚。

在排除了基线时患有抑郁或焦虑、有严重抑郁家族史、缺乏随访或缺乏绿色暴露信息的参与者后,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的409,556名参与者的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300 m、500 m、1000 m和1500 m缓冲区内的住宅绿化度进行了评估。通过与死亡登记、住院情况、初级保健和自我报告的记录相联系,确定了偶发性抑郁和焦虑病例。采用时变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绿化与事件抑郁和焦虑之间的关系。在中位11.9年的随访期间,分别有14,309(3.5%,306.9/100,000人年)和16,692(4.1%,358.0/100,000人年)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和焦虑症。

与NDVI 300 m的最低四分位数相比,抑郁和焦虑的最高四分位数的风险比和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0.84 (95% CI, 0.82-0.85, P < 0.001)和0.86 (95% CI, 0.84 - 0.87, P < 0.001)。500 m、1000 m和1500 m的NDVI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空气污染(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PM2.5)、NO2、NOx、SO2和O3)在上述关联中起主要中介作用。例如,NDVI 300 m与PM2.5、NO2、NOx、SO2和O3的降低分别为52.9% (95% CI, 31.6 - 73.1%)、28.4% (95% CI, 13.4-50.3%)、30.9% (95% CI, 17.8-48.1%)、2.4% (95% CI, 1.4-4.1%)和27.7% (95% CI, 19.4-37.9%)。这项全国性的研究强调,长期接触绿色住宅与降低抑郁和焦虑的风险有关。减少空气污染是绿色环境与抑郁和焦虑之间的重要中介。

(来源:iNature)

04

每天喝含糖饮料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增加

众所周知,糖吃多了不好。但相较于明晃晃的白砂糖,有一种隐藏的“糖分炸弹”埋伏在我们周围,那就是——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SSBs),SSBs是指添加了任何形式糖(如红糖、玉米糖、玉米糖浆、果糖、葡萄糖等)的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

我国于2016年推出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提及了“控糖”的概念,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首先,我们来简单量化一下25g添加糖是个什么概念呢?

一瓶500mL的可乐中约含53g糖,相当于13块左右的方糖块儿;几乎一口吨完的养乐多,仅100mL的小瓶量中含有高达15.7g的糖;最常见的冰红茶,一瓶中含糖量为48.5g,其热量相当于2碗米饭......

这些“糖分刺客”,随意喝上一瓶,今日的糖分就会轻松超标。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含糖饮料与各种慢性病具有相关性,比如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然而,最新的几项研究警醒,“快乐水”可能暗藏着更多的健康雷区。

含糖饮料=“脱发剂”,特别是对于男性!

来自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针对超1,000名中国男性的调查中发现,年轻男性的含糖饮料(SSB)摄入量与雄性脱发(MPHL)之间有着直接联系——与不饮用含糖饮料的相比,每天饮用含糖饮料超过1瓶(每周>3500mL)的参与者发生脱发的风险比前者显著增加2.36倍!

研究者从中国31个省收集到1951名年龄在18-45岁的男性,评估了他们的“头秃”状况以及饮食摄入、生活方式和心理情况等。为统一计算,SSB摄入量被换算为4个等级:大量(>3500mL/周)、适量(1500~3500mL/周)、少量(1~1500mL/周)和永不(0mL/周)。

与对照组相比,MPHL患者往往更年长,常染头或烫头,更爱吃“垃圾食品”,多有吸烟和饮酒史,有着更少的体育锻炼和更短的睡眠时间。

从饮用SSB的频率来看,在全部人群中有44.6%的每天至少消费一次,另有25.1%和18.5%的参与者分别消费4-7次/周和1-3次/周。

而MPHL组饮用SSB的频率和总量明显更高—— MPHL组的SSB摄入量为平均4293mL/周,远高于正常对照组(2513mL/周)。同时,在MPHL组中饮用SSB>3500mL/周(相当于每天>1瓶)的参与者占29.4%,而该比例在对照组中仅为17.2%。

在粗模型中,与从未饮用的相比,每周饮用SSB超过7次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患MPHL,后者的患病率是前者的3.36倍;同样,每周饮用量超过3500mL的参与者出现“脱发”的风险比从不喝的显著增加2.53倍!即使在调整后的模型中(包括基础信息、饮食习惯),差异依然显著。

真可谓,喝含糖饮料一时爽,掉发脱发火葬场!

含糖饮料使肝癌和慢性肝病死亡风险激增

此前,JAMA Network上刊登的一项研究中[2],研究人员对近10万人进行20.9年的随访后发现:与仅饮用≤3杯/月的相比,每天饮用至少1杯含糖饮料的绝经后妇女的肝癌发病率明显升高85%,因罹患慢性肝病所致的死亡率也比前者高68%。本项研究是科学家们首次证实饮用含糖饮料与慢性肝病相关死亡之间存在正相关。

结果显示:每天饮用≥1份含糖饮料的绝经后妇女的肝癌发病率为18例/10万人年,而相比之下,每月≤3份含糖饮料的肝癌发病率仅为10.3例/10万人年。与几乎不饮用含糖饮料的相比,每日至少一杯软饮料或果味饮料与罹患肝癌的风险升高66%和71%有关。

与之类似,每天饮用≥1份和每月≤3份含糖饮料的绝经后妇女的慢性肝病死亡率分别为17.7例/10万人年和7.1例/10万人年。同时,更高水平的含糖饮料摄入还与慢性肝病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具体来说,与几乎不饮用的相比,每日至少一杯软饮料可使患慢性肝病而死亡的风险上升80%。

那人工代糖饮料or 纯天然果汁行不行?

含糖饮料“劣迹斑斑”,但耐不住大家的口腹之欲,因此近年来,一种折中和平衡产物应运而生——人工代糖饮料(ASBs,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目前市面上各种0糖0卡饮料、代糖饮料也是层出不穷。那它们真的对健康无害吗?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全面”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调查了含糖饮料(SSB)、人工代糖饮料(ASB)以及天然果汁(NJ)的每日饮用量对多种慢性病的影响,为未来的“减糖指南”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者从UK Biobank中收集了184,093名参与者,并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评估了SSB、ASB和NJ的每日消费量。

本研究中,碳酸饮料、汽水以及浓缩果汁(非纯天然)均属于SSB,低卡代糖饮料归属于ASB,而纯水果/蔬菜汁(如葡萄柚汁、橙汁等)为NJ。其中,每250mL被定义为1个单位。

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研究结果显示:SSB和ASB的摄入量与基线慢性共病的患病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具体来说,与不饮用SSB的参与者相比,每日饮用1.1-2个、>2个单位的慢性共病风险的患病率增加11%和31%;与不饮用ASB的相比,每日饮用0.1-1个、1.1-2个、>2个单位的患病率分别增加13%、27%和59%。

相比之下,适量饮用NJ反而能够降低共病的患病风险。即与不饮用NJ的相比,每日饮用0.1-1个和1.1-2个单位的共病患病患病率分别降低8%和10%,但过量则不具有健康好处。

综上所述,每天饮用>1个单位的SSB或饮用>0个单位的ASB,与慢性共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增加以及慢性病数量增加有关;相反,适量摄入NJ与慢性共病风险降低和慢性病数量减少有一定关联,基本上每日控制在250mL为最佳。

总结

含糖饮料,这位看似无害的甜蜜杀手,实则不断堆积着对我们的健康伤害。与其沉迷于一时的“甜蜜”,不如选择健康的饮品,适量的天然果汁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生活中的小确幸不是来自糖分的堆砌,而是源于对自己身体的温柔以待。而真正的快乐,也不该是建立在健康的牺牲之上。

(来源:生物谷)

—The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