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一浅的艺术之旅深植于他对时间的独特感知和儿时的记忆。小时候,因为父亲是钟表匠,他的生活每天都被钟表的“滴答”声包围。这种持续的声响塑造了他对于时间和物的理解,也激发了他对那些默默无闻、承载着丰富人类情感与历史温度的物件的关注。以至于他成为艺术家之后,在创作的初期,本能地就想到以“钟表”为主题。后来,他又开始将旅途中遇见的门、窗、装饰物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探索时间在这些物体上留下的痕迹。“物比人更重要,人消逝了,物仍存留着温度。”他坚信,历史上的每件物品都是命运的共同体。“在科技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手工艺与物的持久感觉,这些都如同历史中永恒的‘物’,不仅充满了魅力,更与人的心灵紧密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电元”展览现场

从早期的钟表作品到最新展览“一电元”中融合了新古典主义、超现实主义及立体主义风格的创作,我们看到了赵一浅超越时空的沉淀。2023年,他走过欧洲古老的教堂、小巷、博物馆,这一路的所思所感,汇成了展览“一电元”,也成了他心灵旅程的新起点。“每一座城市都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等待我们去翻阅。走过这些地方,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地理上的移动,更像是在时空中旅行。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现代艺术,这些历史的瞬间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闪过。”

旅行之前,他对接下来要画什么、怎么画,概念还很模糊,旅行之后思路变得清晰。他说:“旅行中接触到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促使我重新审视了过去,特别是在图像资源不如现在丰富的时代,艺术更多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创造力,而非技术的产物。我希望通过回溯,探索绘画的根源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电元”展览现场

行走让他的头脑愈发清醒。“在艺术的长河中,我们如今的繁华都显得短暂而渺小。”他更渴望捕捉那些恒久不变的东西,像是能够穿越时间的情感和温度。尽管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当下的艺术呈现出炫目的多样性,但他更倾向于向历史深处回望。“我不是不关心新技术”,赵一浅解释说,但历史给了他一种清醒。“当你深入了解、深入研究,你会发现,真相一直沉睡在历史的怀抱中,只是我们总选择视而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色上衣、白色长裤、黑色运动鞋/Zegna

绿色印花衬衫/Fendi

此次“一电元”展览的创作路径似乎是循着历史的轨迹,从古典到现代?

是的,这是关于时间风格的展示。沿着艺术史的脉络在欧洲行走的那两个月,让我对现代主义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重新审视过去,并反思信息泛滥的时代技术与人的关系,这些思考都反映在我最新的作品中。

当我在美术馆中,面对成千上万的艺术作品时,那么大的阅读量反倒让我很自然地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部分。比如,我特别关注毕加索和维拉斯奎兹(Diego Velázquez)这样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作品就放在那里,维拉斯奎兹的作品也在附近,他们相互致敬的艺术对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旅行回来后,新作品图像和颜色已完全浮现在脑中。所以,“一电元”展览的两部分——“亚当”和“夏娃”,正如历史时间轴上先有古典,再有现代,一个采用冷调,另一个采用暖调。夏娃不仅仅是一个女性的象征,我更将其视为一个时间的象征,它代表了生命的孕育。从古典到现代,就像时间轴上的一个孕育过程。

你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时,最强烈感受是?

过去的时代,图像资源不像现在这样丰富,人们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绘画也更多地体现了人的情感创造。所以我现在的创作和思考也在尝试回归到那个信息不那么丰富的时代,想象那时候的艺术家是如何创作的,回到绘画的本源,探索技术较少介入的艺术形式。因为虽然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但它不能取代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艺术家应关注如何利用技术服务于艺术的深层需求,而不是让技术主导创作。

同时,我也在反思当前的艺术生态,探讨我们所追求的方向是否有误。比如,早期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更多强调政治性和社会性,但现在这种讨论已经渐渐淡出了。这让我思考,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不是几年后也会变得无关紧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色衬衫、黄色长裤

黑色腰带、黑色皮鞋、银色腰链

均为Alexander McQueen

在历史的广阔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未来?

有时我会思考,如果将宇宙大爆炸视作时间的开端,那我们现在只是存在于宇宙历史的一个特定时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原始工具到探索宇宙的高科技,人类的每一次创新似乎都在试图回答那个根本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将去往何处?人类的历史、科技发展,乃至整个宇宙的探索,可能只是通向下一个阶段的桥梁。最终,我们探索的宇宙边界可能会受到物理限制,比如水和氧气的限制,这就是我们探索的局限。也许,未来人类的发展会转向创建硅基生命形式,从而超越当前的生物学限制,更深入地了解宇宙。这一切可能听起来很疯狂,但在不断的科技进步面前,可能就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只要保持持续探索、创造就可以了?

我们研究自己,就是在研究宇宙大爆炸的过程。但是,真正让我们愉悦的是这个探索的过程本身,而不仅是结果。我们是否真的关心自己的起源和终点?并非每个人都关注这些问题,但我们为何持续地进行这些探索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快乐,激发了想象力,拥有了追求。这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满可能性和梦想。梦想是重要的,因为它们源自我们的不完整。如果我们已经是完整的,那么我们还需要梦想吗?没有梦想,人类可能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意义深远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he Crowd》

布面油画,180×300cm,2021

2021年,赵一浅曾在宝龙美术馆举办名为“寓言”的个展,其中的作品《The Crowd》《Smile Of The New World》将类似emoji的微笑表情与旧照片及群体场景结合,呈现出一种表面的欢乐与内心的诡异反差。这些作品中尤以取自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家庭照片为例,引发观众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他对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快速的消费文化发展和技术进步,使我们忘却了与自然的本质联系。”通过与他的对话,我们明显感受到他对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度思考。

个展“寓言”中的一件标志性作品“New Idol”,有着极为卡通、可爱的外观,让人迅速想到经典形象“米奇”。赵一浅却刻意赋予它一种悲伤感,以反映当代人普遍的信仰缺失和内心脆弱。因为这件作品,他被和潮流扯上了关系,但他自嘲自己其实是“一个反潮流的力量”。“就像安迪·沃霍尔通过罐头反映消费时代的欲望和梦想,我用‘New Idol’来反思这个时代。当你使用一个全球公认的符号时,你实际上是在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eaven》

布面油画,100×120cm,2017-2022

从最初以物为主角的装置、绘画,到涉足时代偶像和经典神像,再到对立体主义的致敬,赵一浅每一次的艺术转变都是深思熟虑之后为之。他说:“艺术的真谛在于其穿越时间的能力,捕捉那些永恒的元素。借用经典图腾和流行符号,都是为了表达深层的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豪斯的再现》

布面油画,180×220cm,2022

艺术家们通过艺术进行对话和质疑,其根本目的是触动人心。只有源自内心的艺术作品,才能超越时间的界限,留下痕迹。对于现下流行的“技术艺术”的潮流,赵一浅更是表现出了他的“叛逆”,无论潮流如何迭代,他笃定,双手创造的自然美感才有乐趣,而表现人类心灵的大智大觉,是艺术的永恒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色上衣、白色长裤、黑色运动鞋/Zegna

绿色印花衬衫/Fendi

现在大批的年轻艺术家倾向于使用新技术去做艺术,你怎么看?

在某些时期,使用科技手段创作艺术确实有其价值。但我在全球范围内旅行和观察后发现,真正能够感动人心的依然是传统的艺术形式。比如,你看美国的艺术场景,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会故意保持一种原始、粗糙的风格。这种趋势在某些时候看似过时,但实际上它反映了艺术的一种持久魅力。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像NFT这样的概念很快就被新的技术所取代,因为它们更新换代太快了。我认为,我们的艺术家不必太过深入了解科技。更本源的艺术创作,如绘画、雕塑等,可能更能打动人心,改变一些东西。我们处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但艺术的本质在于触动人心,这与科技的迅速迭代是不同的。

你更倾向于做一些朴实、简单的事情?

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官僚主导的世界。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时代,我们用工具解决生存问题,创造剩余价值进入交易阶段,最终发展到使用机器的工业时代。现在,我们通过工具创造了AI,AI可以自动地创造价值,似乎人类不再需要直接参与劳动。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我所说的技术官僚——一个新的统治阶级,他们掌握着制定规则的权力。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因为当AI完全掌控世界时,人类可能会彻底失去思考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太想投身于这种技术主导的趋势。我觉得我的思考可能没有太多实际用处,但我所做的事情能够感动我自己。就像我被20世纪初的艺术家们感动一样,他们在阳光雨露中自由地创作,与自然保持最真实的关系。在未来,这种与自然的真实联系一样会感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色上衣、白色长裤、黑色运动鞋/Zegna

绿色印花衬衫/Fendi

你谈到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技术官僚主导的世界里,你认为这种结构未来会被打破吗?

很难。包括现在文化界的官僚,比如好莱坞,我认为如今好莱坞已经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好电影了。20年前的好莱坞电影,导演们还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拍电影,那些作品充满了真正的情感和创造力。但现在,一切都是由数据和算法决定,从电影的预算到预计收益。每一个镜头、每一秒的情感表达都是计算出来的,演员们被告知按照数据来表演。这种方法或许能避免错误,但它也淡化了人类的情感体验,这正是科技带来的悲哀。

你认为在当下的时代,艺术家能做或者应该做哪些对时代有所贡献的事情?

我们的价值在于能在这个世界留下什么,而不仅仅是顺应潮流。当前的挑战在于,整个国际社会都在推动AI化,这背后的控制和管理问题非常严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社会是应该以人为本还是技术为主?真正的人类进步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这些都是深刻的哲学问题。

艺术家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拥有大量的时间来思考。与每天朝九晚五上班的人不同,艺术家不受固定职责的束缚,且成本相对较低,因为个人思考的成本远低于一个团队。这让他们有更多的能力和精力去深入思考,而深入的思考是推动进步的关键。虽然表面看来,画一幅画似乎不会改变世界,但这些创作行为却能激发那些忙碌生活中人的想象力。艺术的这种触动是它的真正价值所在。梵高的色彩为无数品牌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艺术家这一职业非常特殊,他们的“闲暇”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当大家都忙于日常而无暇深思时,艺术家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dam-01-Blue-03》

布面油画,150×150cm,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dam-02-Blue-04》

布面油画,180×150cm,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dam-01-Blue-01》

布面油画,40×30cm,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dam-02-Colour A-05》

布面油画,180×150cm×3,2024

对于当下所处的数字时代,赵一浅表现了他的担忧和思考,透过本次“一电元”展览呈现的18张创作于2023-2024年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点。“Adam亚当”系列通过角色的变形、背景的替换、主体与背景图层逻辑式的处理、事件与语境切割、当下与历史切割,展现出一种荒诞的孤独感,让人想到信息泛滥的世界中现代人的精神孤岛。与“Adam亚当”系列并行展出的“Eve夏娃”系列,则以明确的毕加索风格,探索艺术历史与现代性的对话。提醒我们在对于现代性进程、中心主义的反思中,始终有这样一条路径可行,即对其起源展开回溯,找到某种进路得以重新打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ve-Pink-04》

布面油画,180×150cm,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ve-X02-Pink-01》

布面油画,50×40cm,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ve-01-Pink-03》

布面油画,150×150cm,2023

“一电元”作为此次展览的标题,巧妙地谐音了“伊甸园”,象征技术与数码存储的混合,通过一系列的语词游戏和视觉错觉,构建了一个虚拟而实际影响深远的新伊甸园。“一”是黑客帝国中的The Chosen One,即男主Neo,反映系统内的计算错误与规律的一部分;“电”则指向电力存在的新物质形式,提醒哪怕是平面绘画这一基于“手性”的作品之下,早已是一个区分于数码(Digital)的、电子的、电力的物质存在世界;“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元宇宙(Metaverse)。这一指向未来的新造的世界,却用了“元”这一带有“初始”意味的字眼,恰如我们所以为的人类的来处——伊甸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ngel》

布面油画,160×110cm,2019

其实早在2021年的“寓言”个展中,赵一浅便开始探讨数字时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的讨论。在作品“Angel”里,他将AI描绘为一个金色机器人——由人类劳工精心打造并维护,下方雕刻有圣经箴言“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机器人成为了上帝的代替品,创造光明,而人类则被描绘为头戴光环的天使。是真的天使吗?在古典画作中被视为报佳音的使者,很有可能也是导致人类命运走向灭亡的魔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色上衣、白色长裤/Zegna

绿色印花衬衫/Fendi

“一电元”提示着我们你对数字时代的关注?

我对当前的数字时代持有反思态度。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泛滥,让每个人“信息平等”,甚至是路边摊贩也能谈论国际形势,仿佛每个人都具备了专家的知识。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尤为普遍,他们浏览大量信息后,往往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但这些所谓的“了解”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应只满足于表面的信息。历史教育我们,真正的知识和智慧不仅仅是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和理解背后的联系和原因。

你有想过数字时代的未来吗?

我经常与朋友讨论,从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的转变可能已经在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角色可能正在根本上改变。未来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像现在这样学习、思考和阅读,因为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即时获取。当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都能通过数据轻松找到时,人们还需要进行大量阅读吗?这样的世界,创造力还有展现的空间吗?数据的积累可能会使我们失去必要的思考。

人正在失去人最本质的东西?

对。我们正在使AI变得异常强大,但这同样可能导致我们的毁灭。人的本质是会犯错的,这些错误是我们成长的动力。然而,如果AI能够几乎无错地解决所有问题,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和人类的本质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有时,当AI还在犯错的阶段,我反而会感到一种动容。这就像毕加索的画作,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打破常规和逻辑,带来强烈的感染力,连他自己也无法复制前一幅作品。相比之下,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院派的绘画作品虽然逻辑性强,但显得过于机械和统一,这使得这些作品虽精确但缺乏个性,很难让观众感受到画家的独特风格,这其实是一种悲哀。

有一种乐观的说法是:AI会解放人类,使人类能够更专注于处理更加感性或更深层次的精神问题。

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痛苦和挑战,人类的精神生活还会有动力吗?毕竟,痛苦和挑战是激发人类最伟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如果AI解决了所有问题,人类将何去何从?我坚信人类的精神源自痛苦。没有痛苦,我们就缺少了深层次的思考。痛苦关键在于,它能激发人类强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不仅使我们能够构建幻想,还能塑造现实。它是人类的独特之处,源于我们的阅读和丰富的体验。另外,研究表明,远古时期有多种人类,而生存下来的人类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我们具备了虚构的能力。这使我们不仅能够想象,还能创建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成复杂的社会网络。

痛苦和虚构能力才是我们前进的源动力?

我们利用虚构创建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例如,当一个社群超过150人时,我们难以与每个人保持直接联系,这就是邓巴数的理论。为了管理更大的集体,我们创造了层级制度和象征性的领导者或神。这种虚构不仅帮助我们组织大型社团,也推动了我们经济系统的发展,从货币到金融再到数字货币,都是基于虚构的信任。我们通过虚构解决了无数危机,比如通过吸引投资建立大型项目,这本质上也是虚构。我们说服他人相信未来的可能性,这正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

同时,痛苦也是推动人类精神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痛苦,我们可能就缺乏推动创新和探索新境界的动力。因此,面对现代数字化挑战时,我认为尽管AI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速度极快,但它们也可能削弱人类的思考和创造力。如果没有错误,没有不确定性,我们可能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所以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这听起来很矛盾。但实际上,我倾向于这种态度——面对困境时,总是做最坏的打算,然后发现实际情况也没那么糟糕。

展讯

赵一浅:一电元

THE GARDEN OF EDEN

——Zhao Yiqian Solo

艺术家:赵一浅

策展人:徐子羿

展览时间:

即日起至05/31

展览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吉里国际艺术区E2 势象空间

编辑-原晓

新媒体编辑-Monster C

形象-文世超

采访、文字-Tracy

摄影-李少东

化妆、发型-犇犇

服装助理-小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