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咖概念是被生椰拿铁带起来的。当时从一线到十八线,生椰拿铁都是无敌爆款。有人就琢磨出来一个果咖细分赛道。出来了「本来不该有」、「FELICITY ORIGIN」、「怪物困了」、「卡瓦尼」、「卡小逗」等不少品牌,也有拿融资的。

现在这概念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走下坡路了。「本来不该有」门店数量从700多锐减6成。「FELICITY ORIGIN」、「卡瓦尼」公号停更,旗下很多门店闭店。还要不少果咖疑似倒闭或转型。

果咖需求是一个幻觉或是伪命题,支撑不起一个独立赛道,跑出一个千店品牌。作为一个补充品类存在于咖啡类菜单上可以,以专门店的形式出现目前来看很难。

果咖人的想法是用这个去切咖啡增量市场。给喝不惯咖啡的人,一个入门的诱饵,试图把咖啡local化。逻辑上是成立的,这有点道理。曾经认识个老板,6、7年前在西安做咖啡自动售卖机,没多久黄了,因为没人喝,当时北方咖啡普及度很低。但现在西安咖啡饮品店很多,市场需要一个教育过程。

但大部分喝咖啡的人,进化路径几乎都是果咖、奶咖到美式。结果果咖替纯咖教育了用户,做了嫁衣。

切记,是生椰拿铁带火了果咖。生椰拿铁谁推火的大家都知道。没错,就是那位美利坚韭菜收割机、纳斯达克泥石流、美股投资者绕不开的噩梦、西方资金养育东方消费者的国际主义精神继承者、一个没有感情的优惠券机器、刷锅水届的卡丽熙、2019世界烧钱大赛的无冕之王。

大品牌在菜单上加个新品很简单,但对果咖专门店来说则是降维打击。这就变成逻辑闭环,做果咖→给人做嫁衣;做全品类→正面开战,打不过大牌。

果咖是头部玩家无意中留下的陷阱。「围城必阙」,在这稍微有点词不达意。但对大牌来说不用什么东西都亲自去尝试。做点留白,自然有人想抓住机会一飞冲天,也就间接帮忙做了验证。大牌只需要观察它,适当的时候跟进或无视。

且至今为止,很多有体量的连锁咖啡店,排名TOP3的单品,也不是果咖。果咖对新手来说确实适口性更好。适口性强的产品可以来做咖啡市场教育,但果咖不是唯一选择。还可以有茶咖、燕麦奶咖等等,都在挤压纯果咖店的生存空间。再加上头部玩家的规模扩张以及高举高打的价格战,果咖专卖店像是一个笑话。并且,所有这些教育行为,最后都会被头部品牌「摘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