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807位真人故事

我是张文,旅英29年,目前55岁,在爱丁堡大学攻读心理治疗博士学位。

幸福的原生家庭是我坚实的后盾,支持我步履不停,探索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先后两次放弃教师铁饭碗,获得两个硕士学位,然后在英国和北京创立2家留学咨询公司。

从事留学服务27年,至今已帮助上万人实现留学梦想,并搭建了中英文化教育和商业投资桥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年过五旬,我仍在继续努力,考入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拍摄英国教育宣传片)

1969年,我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家里有哥哥姐姐,我是老三。由于与哥哥姐姐的年龄差距较大,我在家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我的父母都在政府部门工作。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经济师,家庭氛围民主又开明。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我们兄妹三人的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

知识改变命运,是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鼓励我们多读书。我们家里有一个巨大的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父母深知身体健康是追求梦想的坚实基石,他们以身作则带动我们兄妹三人强身健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的我)

从我五六岁开始,父母就带着我们晨跑。无论外面是漆黑一片还是气温寒冷,我们一家人都会准时起床,一起出门跑步,迎接新的一天。这样的家庭运动不仅强健我的身体,更培养我坚韧不拔的意志。

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至今,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坚持跑步,每次大约跑五六公里。

我们家是兴隆县第一户拥有电视的家庭。那时候电视还是稀罕物,每到晚上,邻居们就会聚集在我们家,有的甚至站在院子墙上,只为一睹电视节目的精彩。逢年过节这份热闹更是达到了顶点。

自幼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我早已习惯家中常有客人的热闹场景。我常常静静地坐在一旁,聆听大人们讨论各种社会话题。

这些对话在小小的我心中荡起了大大的涟漪,激起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岁的我在承德)

幸运地是,爸爸经常出差都会带上我。有一次,父亲作为兴隆县水利局的局长带我去北京出差,还体验了翻滚过山车,那种刺激和兴奋的感觉至今难忘。

兴隆县离北京并不遥远,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从一个小县城来到繁华的大都市,那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是难以言表的。

这些旅行让我开阔了眼界,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的道理,也让我心生向往,渴望将来也能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和工作。

虽然那个年代物质不丰富,但我在精神上得到了丰富的滋养。我为能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感到无比幸运。正是这种坚实的家庭基础,赋予了我勇气和力量。

它让我明白,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复杂,有多少挑战,我都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支持我去探索、尝试,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物浦大学MBA毕业典礼的我)

我的学业成绩一直以来都不错。高中毕业我考入承德师专,母亲虽然对我的录取结果有些失望,但并未多说什么。

我也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努力。师专毕业后,我有机会在一个卫生学校担任教师。尽管这份工作稳定,但我渴望更大的舞台,决定继续深造,最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深爱不语。父亲私下告诉我,母亲虽然不舍我离家,但她内心深处其实非常骄傲,也支持我的决定。

研究生时期,钱媛老师(钱钟书之女)是我的导师。她的课堂生动而富有魅力,讲解内容如同流水般自然流畅,让人如沐春风,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很多宝贵的知识,也让我的英语水平大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加拿大)

1991年,24岁的我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北京服装学院当教师,日子平稳而安逸。

可是这样的日子越长,我内心就越不安。

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还年轻,渴望更多可能性。

因此,我开始考虑出国留学,并为之做准备。我在西单的“女人街”开设一家服饰店,并且加入旅行社开始带团出游。

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我积累了一定的资金。1995年,在承德火车站和父母痛哭分别之后,我带着一万多英镑的积蓄,勇敢地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程。

到达英国后,我在利物浦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并住在学生宿舍里。当时,中国留学生并不多,在我就读课程的100多人中,只有三个中国留学生。大多数是英国本地学生以及来自“亚洲四小龙”国家的留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喜欢中式服装)

因为英语水平较好,刚到英国时,我适应相对顺利。但身在异国,对家的思念仍同潮水般汹涌。

在那个通讯手段有限的时代,与家人的联系大多只能通过书信来维系,电话因费用昂贵而显得格外珍贵。每当收到父母的信件,我总是激动不已,视若珍宝。我也会定期寄信回家,偶尔附上照片,向他们展示我在英国的生活,分享异国的新鲜体验和文化差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上的压力不断向我袭来。我开始在餐馆打工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每晚能挣20英镑。

工作中也遇到过歧视以及不友好,我感到愤怒和不公。转而一想,这些困难和挑战只是一时的,它们并不能定义我的未来。

我的目标和梦想远比眼前的困境更加重要。但凡打不到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这种积极的心态帮助我渡过那段艰难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上钟爱的旗袍,在米其林餐厅就餐)

在英国攻读MBA期间,我开始探索商业机会,尝试国际贸易,却因合作伙伴问题未能成功。

无心插柳柳成荫,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的孩子实现英国留学梦。在那个时代,英国留学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没有新东方、环球雅思这样的大型留学服务机构。

我意识到,留学咨询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我决定把握这个机会,开始专注于英国留学咨询服务。

完成硕士学业后,我全身仅剩300英镑。我开始拼命打工,并积极寻找工作机会。然而,当时英国的就业市场对于国际学生并不友好,很难找到愿意雇佣并提供工作签证的公司。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决定自主创业,注册自己的留学咨询公司,就像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跨过泥泞,才能拥有战胜风浪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参加曼彻斯特年度十公里赛跑)

1997年,我初出校门,因为资源有限,于是求助一位越南人协助注册公司,以保持工作签证。这种依赖关系让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拿捏和控制,自己辛勤创业的成果也被拿走很多。

有一次,他甚至拿走了一箱子的钱,这让我感到非常无奈和沮丧。同时,我也意识到必须改变,摆脱依赖他人的不利局面。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我的客户群体日益扩大,不仅普通家庭寻求我的帮助,一些国内名人和明星的子女也成为我的服务对象。

作为英国留学服务行业的先行者,我在该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在那段时间,我开始频繁往来于中国和英国之间,并在国内家中设立办公室,着手将业务扩展到国内市场,并开始独立掌控财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坐飞机飞往韩国)

随着英国业务的减少,我的越南合作伙伴在英国的收入也受到影响,他开始寻找其他赚钱途径。而我则全身心投入到国内市场拓展中,2011年,我在北京成立公司,运用在英国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为更多学生提供留学咨询服务。

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我成功获得了英国绿卡,这为我在英国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和自由度。获得绿卡后,我彻底结束与越南人的合作关系,开始独立运营自己的业务,包括中英文化教育、体育商业投资等。

期间,我还出版了两本书:《如何正确踏上赴英留学之路》和《感受英国》。

通过书籍的传播,我能够帮助更多人去了解英国,同时也为我的留学咨询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这些经历让我认识到,专业知识和真诚分享是赢得客户信任和业务成功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韩国)

直到今天,我已经在留学领域深耕了27年,见证了英国留学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我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回报,不仅帮助无数学生实现他们的留学梦想,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

这段经历证明,通过不断探索和抓住机遇,我们可以在意想不到的领域找到自己的道路并取得成功。

疫情期间,许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合作伙伴和公司因为各种原因而倒闭。在这个特殊时期,我的公司能够坚持下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口碑和客户的信任。

客户的正面反馈和推荐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资产,通过他们口口相传,我们的业务得以持续增长。这种基于信任的推广方式,比任何广告都来得更加有效和持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瑞典)

然而命运无常。疫情期间我经历了好友的离婚和母亲去世,这些事件给我带来深深的痛苦和失落感。

成人的世界,静静崩溃,默默自愈。在2021年,52岁的我考入爱丁堡大学攻读心理治疗博士学位。

攻读心理治疗博士学位,不仅是为了让我能够更好地处理和走出失去母亲的阴影,更是出于一个强烈的愿望——帮助他人。我希望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支持我的朋友和家人,以及我在留学业务中接触到的孩子们。

在留学咨询行业工作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国学生在国外面临的心理挑战,如焦虑、考试压力、种族歧视、文化冲突、学习方式差异和家庭关系问题等。

我正在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现实与理想间隙综合症”这一概念,以描述中国留学生的特定心理状态。作为留学顾问和心理咨询师,我希望我能为中国留学生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贝尔法斯特)

心理学习预计需要七到八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毕业的时候我将近60岁。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就是要不留遗憾,找到想做的事情,然后勇往直前。

我很认同心理学上的这句话,我们童年的剧本往往由父母绘制,每个人的起点或许不同,但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书写更美好的人生。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当我们读过很多书,我们就不会将自己囿于生活的鸡毛蒜皮,也不会困于一时的人生低谷。

当我们走过很多路,见过高山的巍峨,沙漠的广阔,见过各种风土人情,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很多问题其实轻如浮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愿我们每个人步履不停,一路向前。

【口述:张文】

【撰稿:平平】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