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据史籍可查至少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在三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烧香产生了很多的用途,不管是古时,还是现在,人们在敬拜神明、祭祀祖先以及丧葬的时候都会使用到烧香的方式。烧香的祭拜的习俗流传了几千年,因此在我国民间也有很多关于烧香的禁忌,例如老话就有

“烧香不烧断头香”的说法,可什么是断头香呢?为什么不能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烧香的历史

烧香,在我国古时也称为“焚香”,我国著名诗人岑参在《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中就曾写道:“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证疑。”在甲骨文中,“焚”字本义是用火烧林木或草,早在伏羲神农时代,人们就会把采集到的植物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

而到了周文王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焚香之礼祭祀天地、神佛、祖先以及圣人,《诗·周颂·维清》中说:“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笺:“文王受命始祭天。”《周礼》中也有相关记载:“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焚香祭祀的礼仪也从此开始沿袭,一直到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烧香不烧断头香”

在我国,烧香有很多的禁忌,例如民间就有“右手不装香,左脚不踩罡”、“装香不装正,如同插根棍”、“人最忌三长两短,香最怕两短一长”等说法,除此还有一个是非常忌讳的就是不能烧断头香,这在《西厢记》、《长生殿》、《看钱奴》等我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均有相关的记载,比如,元人杂剧《看钱奴》中第三折有一句戏词:“这都是俺前生业,可着我便今世当,莫不是曾烧着什么断头香。”又如,在《长生殿》的第三十二出中李隆基思念杨玉环的时候说:“今日呵,我在这厢,你在那厢,把着这断头香在手添凄怆。”

这些无不表明烧断头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那断头香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断头香不能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折断的香

意思就是说香在烧之前就是断掉的,已经不是完整的了,有的地方把这样的香称之为断头香,在祭祀时是不能使用的,否则将视为是对神佛或是祖先的不敬。

2、长短不一致的香

通常来说,在制作香的时候,香的规格应该都是一致的,一般不会出现长短不一的情况,但是如果把不同厂商制作出来不同规格的香混在一起使用,就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和其他的香相比,短一点的香就像断头了一样,因此这种情况有的地方就被称之为“断头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晚上烧的香

有的地域是讲究早晚烧香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早上没有烧香,那么晚上也不要烧了,因为晚上烧的香就被认为是“断头香“。人们认为早上烧的香是”头”,因此很多地方有一早“烧头香”的说法,所以早上没烧香,晚上再烧的话,就是“断头香”。不过这一说法,只有个别的地方的习俗。

4、没点完就熄灭了的香

这种也是最被广泛认可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在烧香的过程中,香还没烧完,就在半途中熄灭了,这种香就被称之为“断头香”。烧香祭拜是为了供养天地诸神或是祭祀祖先神灵,而香火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媒介,是连接世俗与另一世界的桥梁和通讯工具,人们对天地神灵或是祖先的祈福祈愿都是通过烧香时的袅袅烟雾传递出去的,而焚烧的香突然断裂,古人认为是神灵或是祖先不再对自己进行庇佑,是一种不详的预兆。

其实,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过于紧张,因为香的断裂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例如香的质量、工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焚香文化,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香事虽小,却大有可观。大家在平时用香时最好是使用长短一致的香,如果出现中途断掉的话也不要过于紧张,因为无论是祭拜神佛还是祭祀祖先,最主要的是保有一颗尊敬和虔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