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哉,今日之乐乎,美味也!”刘备曾拊掌感慨的绵阳米粉,有着1800多年历史。烫熟即食,汤鲜味美,加以牛肉、鸡块、竹笋、海带等,辅以酸菜、香菜、葱花,清香扑鼻……小小吃食,凝聚着手艺人的匠心和巧思,是传统美食,更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

绵阳人好吃米粉,尤以几家老字号最为出名。其中,起源于1981年的老字号——永华米粉,凭着其独特的口味,家喻户晓,传承至今。

作为第二代传承人的李莉,更是坚韧执着地几十年如一日,只为做好与米粉相关的每一件小事,坚守绵阳特色美食“舌尖”上的匠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选料到炒料坚持做好每件小事

凌晨4时,人们沉浸在梦中,城市还笼罩在黑夜里,位于涪城路的永华米粉总店灯火通明,店长李莉已经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

“到店第一件事便是熬汤。”李莉介绍,为了保证干净卫生和新鲜的口感,永华米粉的汤都是现熬,每天要熬二十多锅,“熬完差不多就早上7点,客人也陆陆续续地来了。”

米粉好不好吃,主要在于浇头。浇头,俗称“臊子”,可谓绵阳米粉的灵魂伴侣,更是永华米粉的独家秘诀。

好臊子首先要选好料。“为了保证饮食健康和口感纯粹,我们在炒料时,都不会加太多佐料来人工提味,比如我们炒牛肉只加姜、炒酱。”李莉介绍,所以对材料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精选上等的牛肉,肉一定要干爽、新鲜。

而敏锐的嗅觉和味觉,则让李莉总能在茫茫“料”海中选到最适合的材料。“有熟识的老顾客跟我聊天时,提到曾经在其他地方吃到味道偏苦的米粉,这其实是花椒没选好。”为了找到上好的花椒,李莉曾四处寻访。“看花椒的成色就知道品质好不好,闻一闻就知道是否适合炒料。”她说。

50%在于材料,还有50%是技术和操作细节。火候要准,汤底才能达到一定的浓度;切法不对,吃起来就会塞牙;没煮到位咬不动,煮太烂又会没有口感;第一勺舀汤,第二勺舀油,怎么舀、舀多少,味道都会不一样……李莉在后厨忙活,做好做精每一个细节,也让永华米粉的牛肉麻辣酱香味等秘制口味远近驰名,食客纷至沓来。

尽管已在这个行业多年,但李莉并不厌倦。“做一行爱一行,如果自己都不喜欢,就肯定做不好。”李莉每天凌晨准时到岗,从选材、炒料到餐厅服务,事无巨细,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在她的努力下,永华米粉拥有了很多粉丝,除了周边的居民,还有大老远驱车而来的客人,这也给了李莉坚持的动力和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谋生到责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对李莉来说,手艺不仅是谋生工具,更是一种情怀、一份信任、一份责任。

生意做久了,不乏为了追求利益更大化、不愿意买好材料的餐饮店,但李莉不这样想。“节约了材料,就会失去味道,最重要的是食品安全也可能有隐患,自己良心过不去,也对不住长期以来支持我们的顾客。”李莉认为,保持味道和食品健康安全不仅是生意红火的秘诀,也是作为餐饮经营者应有的社会责任。

除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李莉心中还有属于这碗小食更大的世界。“米粉不仅是绵阳人生活的一部分,也代表着绵阳的城市形象。”2023年,李莉将永华米粉总店重新装修,给客人提供更整洁、明亮、舒适的就餐环境,她还花费4万余元,购入了兼具排烟和净化的环保抽油烟系统。

“店面的整体提升,有助于环保和提升绵阳米粉的整体形象。希望用我们仅有的力量,在行业里带个好头。”李莉说,

一个人,一门手艺,就是一辈子。李莉内心笃定、推己及人、精益求精,足以谓之匠心。

中华特色名小吃、最佳连锁餐饮企业、绵阳金牌小吃……在李莉的带领下,除了将永华米粉最负盛名的牛肉麻辣酱香味继续传承,收获食客和行业的认可之外,李莉也让永华米粉的老字号招牌闪耀在更多城市。

如今,永华米粉已在绵阳、广元、成都、重庆等地拥有30余家加盟店,李莉希望永华米粉能够成为绵阳美食的一块金字品牌,走出家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绵阳,爱上绵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