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2024》栏目频繁登上热搜。

本来娱乐节目登上热搜也不奇怪,平常热搜榜上除了突发的社会新闻,基本就是娱乐新闻。

而今年的《歌手2024》却让人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什么味道?爱国主义的味道。

以前的《歌手》栏目都是华语乐坛的人自嗨,而且还有很多修音假唱的问题。

今年节目组估计也是在娃哈哈香飘飘等事件的启发下,请了两个外国人,一个美国人一个加拿大人。

而这两位歌手的实力却让人震惊,和平日里习惯了修音假唱的国内歌手形成鲜明对比。

曾经有一期叫《歌手·当打之年》,而现在这一期应该叫《歌手·挨打之年》。

特别是在没有技术加持,完全靠歌手基本功时,两位外国选手吊打国内歌手。网友戏称外国选手是来支教的。

可这两位外国选手在 spotify (国外的音乐平台)上连前 500 都进不到。节目组本想请两个人来当沙包,当陪衬,没想到沙包成了主角。国外的末流歌手竟吊打国内顶流,不知道这是不是故意设计的剧情。

第一期的结果,两位外国选手高居前二,国内所谓的一姐,仅排第三,其他歌手紧随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本来技不如人,甘拜下风也没啥好说的,可接下来在舆论场上的操作,却让人感觉有那味了。

因为被外国人按在地上摩擦,国人深感屈辱,纷纷摇人想一雪前耻。

说那英是“五旬老太守国门”,韩红也发微博说“我是中国歌手韩红,我请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还给那英韩红组合取了个“拆那红”。

歌手纪敏佳竟然喊出了“ 我作为国家队我!愿!出!战 !”

在腾格尔的评论区:“腾,国危,吾慌,速归,驱洋,救国。一一叶赫那拉”
“腾叔,无比期待您蒙古歌王驾着铁骑去歌手2024踏平格莱美”。

这操作都开始向国家荣誉,民族自信上靠了。这只是一个地方电视台的一档节目而已,上升到国家荣誉合适吗?

而观众看到外国人吊打中国人,情绪很容易被操纵,不自觉就会想着支持中国人。现在更是全民动员,粉丝呼唤偶像前去应战。

这画面有没有似曾相识,在擂台赛,外国人吊打中国人。最后呼唤英雄来为国争光。这是什么味道,这是霍元甲、陈真、叶问的味道啊。

在这一系列电影里的套路不就是这样的吗?

先是外国大力士在擂台赛横行霸道,无人能敌,打翻了好几个武林高手,全国人民都怒了,后来主角登场,爆锤老外,观众鼓掌欢呼。爽。

而现在内娱开始摇人,不就是在为英雄出场做铺垫吗?

可内娱找得到霍元甲吗?找得到陈真吗?找得到叶问吗?最后恐怕只能找到马保国。

因为实力差距大,最后黑掉外国选手估计会被骂惨,但是这不重要,在这极限拉扯中,流量不就来了吗?

网络熙熙,皆为流量而来,网络攘攘,皆为流量而往。

而最简单最直接最大的流量就是爱国的流量,在娃哈哈,香飘飘等都靠着爱国流量尝到甜头后,明知道只要煽动爱国情绪就能挣到钱,总有人会不自觉的往上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往上靠。

于是以前只是华语歌手自嗨的节目,特意引进两个外国人,节目组的算盘我在外地都听到了。

按照这尿性,大胆预测一下,最终有人力挽狂澜,打败外国歌手,夺得冠军,“为国争光”。

是不是感觉历史总在押韵了。

本来请外国歌手可以形成鲶鱼效应,可以督促国内的歌手多练习基本功,别一天尽整饭圈、粉头、控评、水军、直播、走穴、捞钱等套路。

一大堆滥竽充数之辈,何等何能敢自封国家队?

家国情怀,国家荣誉,这是国之重器,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蹭一蹭流量。

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娃哈哈打爱国牌时,爱国人士买起来,香飘飘打爱国牌时,爱国人士囤起来,现在看一个综艺节目也要打爱国牌……

可每次热血过后都发现只不过是被人割了爱国韭菜,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对爱国牌免疫,等真正需要爱国的时候,又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被人忽悠够了,麻木了,不信了。

所以对于这些蹭爱国流量,耗爱国信用的行为,应该坚决予以抵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