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人都不知道,朝鲜战争打了近三年,签订停战协定却只用了短短的10分钟,而且只有朝鲜和美国派出了首席代表签字,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并没有到场。

其中原因颇多,其中之一是李克农在安全方面的考量,事实证明李克农是对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过程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打不下去的战争

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上的纷争,席卷进去了20多个国家,可实际上真正的“主角”就四位:中国、美国、北朝鲜以及南韩。

这四个国家在战争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

首先是中国,我们的目的是挫败敌人的阴谋,让对方知难而退,而这一目的在抗美援朝第一阶段前三次战役中就基本达成了,剩下两次战役算是收尾。

所以第五次战役后,毛主席才会提出“边打边谈,尽量用谈判解决问题”,苏联作为“旁观者”也对我国意见表达了充分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作为侵略者,自然是不想放弃的,可三方面原因促使美国不得不坐上谈判桌

其一,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多,美国直接动用了百亿美元经费以及1500万吨军事装备,却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反而付出了惨重代价;
其二,美国当时已经出动了超过25万名士兵,国内动员是不可能了,再增兵只能抽掉其他地方的军队,稍有不慎就会全盘崩溃;
其三,美国无法同中国打长期的战争。

它的主要对手还是苏联,而且朝鲜半岛只是跳板,重要性和欧洲这个基本盘是没法比的。

综上所述,“侵略者”眼看无利益可占,自然也就打起了退堂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战主力都不想打了,按理说战争本该就此结束,可是南韩却有不同看法:

他们想继续打。

他们不想战争结束的原因很简单,只要这场仗能继续打下去,他们就能继续向美国索要经费和物资援助,要是美国能打赢就更好了,南韩将是最大赢家。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通过抗美援朝第一阶段五次战役取得了谈判的有利条件,但是能不能谈、该怎么谈还是需要思索的问题。

毛主席等人慎重讨论后,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特工之王”李克农,那么他能否完成这个任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传奇上将李克农

李克农的传奇故事,要从1929年说起,当时他加入了周总理领导的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成了中央特科也即隐蔽战线的一员。

潜伏国民党期间,李克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心细如发和胆魄过人。

他在1929~1934年间为我党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其中还包括蒋介石大规模军事围剿方案。

倘若不是顾顺章这个叛徒出卖,李克农的“传奇特工生涯”或许还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历史没有假设,身份暴露后李克农开始转而从事统战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事变之前,李克农就已经作为红军代表和张学良接触了,当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和张学良一道谈判,争取说服东北军刀锋向外,与红军一起去抗击日寇。

这一时期,李克农逐渐展现了自己在外交谈判方面的天赋,原本就对蒋介石有所质疑的张学良,被李克农的话语打动,同意展开进一步的和谈。

毛主席得知后非常高兴,公开夸赞李克农道,

“单枪匹马把工作搞得这样好,属实了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张学良全面接受了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这才有后来的“西安事变”以及第二次国共合作。

多年以后,回忆起李克农在西安的种种表现,张学良还是难掩钦佩之情,称“此人厉害!”,可见当年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

除了张学良外,抗日期间的广西省主席黄旭初也见识过李克农的能耐,两人合伙办学校,短短两年就培养了4000多名抗日骨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开始后,李克农“回归”情报工作,他领导的隐蔽战线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情报支持,可以说是一支“奇兵”

搞情报之余,李克农也依旧在从事统战工作,对敌策反起义主要就是由他负责的。

从北平到湖南,再到川康、西藏,到处都能看到李克农的身影,他是“隐藏的巨人”

虽然在战争期间做出了斐然成果,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基本上就停掉了手头上的工作。

因为他的身体有些撑不住了,一方面是累的,另一方面则是压力太大,但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克农寝食难安,只想再为国家做一番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也认可他的决心和能力,所以亲自点将,让李克农去开城坐镇,并且主持接下来的谈判工作。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李克农充分展现了一名谈判专家的耐心和果断,局面僵持的时候他能和对方坐在那里沉默两个小时,需要决断的时候他也能25秒结束会议!

美方代表并不知晓李克农的辉煌过往,但实打实感受到了压力,他们觉得,

在中朝代表团的背后,有一位巨大的“隐形人物”在策划、指挥着一切,正是此人,才是他们要与之较量却又难以战胜的真正对手。

当然,朝鲜停战谈判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全体谈判人员呕心沥血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代表团的艰苦奋斗

要说停战谈判代表团哪个单位最辛苦,恐怕就是秘书处了,这也是代表团里人数最多的单位之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秘书处的人员要求是比较高的,既要懂外语,又要能独立撰稿,中间不能出现一点错漏,而且时常工作到深更半夜。

毕竟谈判工作本就事关重大,有了消息要第一时间传回国内,保证中共中央了解情况,同时让新华社能发布准确消息。

有时候会议开得比较晚,或者内容比较多,等到简报抄完送到李克农那里审批时已经是半夜了,工作人员还得等中央批复,然后修改乃至于重拟第二天的发言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判的过程本就比较激烈,甚至可以说是唇枪舌剑,这时候如何及时将对方的意图搞明白,同时将几方的立场表达清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这很依赖翻译官。

美国翻译官翻译效果本来就比较差,这就更凸显了我国翻译官翻译准确的重要性,为了保证翻译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秘书处增调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外语干部。

除了翻译之外,记录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当时我国工作人员为了将英文逐字记录,从头学习英语速记,为了多印制些会议信息,大家的手指都磨出了厚厚的茧。

包括秘书处在内的代表团成员,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基本上没有休假,而且当时换洗不方便,很多人一整个冬天都不能洗澡,只能被迫忍受蚤虱在身上肆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卫生问题,饮食问题也令大家十分困扰,当时没什么吃的,基本上就是罐头、饼干,短时间还行,一吃一两年就太过煎熬了,不过大家从来没有抱怨过。

“为了维持营养,也为了缓解压力,但是我们自己种菜,萝卜和茄子长得最好!”

在当时那种艰难的环境下,能够保持这种乐观态度是很难得的,而代表团工作人员的乐观,还不只体现在生活中,同样也体现在了他们的工作上。

当时美国工业技术比较发达,等到谈判后期已经基本取消手记了,转而用一种“三条腿支起来的小型机器”来记录会议内容,用起来十分便捷。

我国代表团虽然当时还没有这样的装备,不过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一定不能在工作中被压倒,我们要压倒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着这份心气,代表党工作人员创造出了“三合一”工作方法,工作内容鲜有错漏,准备停战协定签字文本的时候,更是让心高气傲的美国代表都惊呆了!

足足18本“协议文本”,没有一点错漏。

别说是字符和标点符号准确无误了,就连一点擦痕都没有,而这份不可思议的成果,是工作人员努力三天三夜打造出来的。

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同时,还表现得十分懊恼。

殊不知美国的失败是必然的,狂妄自大的“侵略者”怎么能战胜团结一致的正义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 、鲜为人知的细节

为了结束这场战争,中美朝谈判人员累计召开了500多次会议。

可是停战协定签字仪式的时间,却只有短短10分钟,连现场都是临时布置的,这难免显得有些仓促。

不过,比这些更令人惊讶的,还是彭德怀没有出席签字仪式,到场的“首席代表”,只有美国哈里逊中将和北朝鲜南日大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李克农担心李承晚派人搞偷袭,破坏签字仪式;我国不想喧宾夺主,我们始终坚持“在公共场合以朝方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承晚是当时南韩的总统,他的个人经历比较复杂,能当上总统都有很大的戏剧性。

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坚决反对签订停战协议,而且干得出偷袭这种事。

在朝鲜被日本侵占后,李承晚就热衷于参加爱国民族运动,被先后选举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务总理”

日本投降后他就职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就自行解体了,李承晚转而抱上了美国的大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本就有意在朝鲜半岛扶持傀儡,李承晚得到了麦克阿瑟和部分韩国商人的支持,最终得以顺利上位。

虽然美国也多次想过换掉他,不过,考虑到没有更合适的替代者,美国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而李承晚为了维持自身统治,无所不用其极,终于引发了反抗,最终流亡美国夏威夷。

从李承晚后来的一系列行径中就能看得出来,这个人十分疯狂,再加上他又是坚定的主战派,为了延续战争,甚至不惜指使南韩代表退出“停战谈判”

倘若彭德怀真的出席了这次签字仪式,或许李承晚真的会派人偷袭,放手一搏,这样一来朝鲜半岛的战火不知何时才能熄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明面上以北朝鲜为主也是彭德怀没有出席仪式的重要原因。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签订停战协定的时候,桌面上只摆了朝鲜国旗和联合国旗帜,没有中国国旗。

实际上不仅是这一刻,整场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都没有亮出代表中国的五星红旗,我们是去帮忙的,自身的定位始终都很清晰。

我国代表团的同志经常和朝鲜同志一起出现在敌人面前,但是如果没有和朝鲜提前达成协议,我国工作人员基本不会发言,这和美国形成的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表面上说是来帮助韩国的,实际上处处展现“老大”作态,动辄便在谈判桌上打断别人,这既缺乏礼貌,也没有大国风范。

在朝鲜战争中,我们取得了两次胜利,一次是战场上的胜利,另一次是谈判桌上的胜利,或者和前者同样重要,因为它极大地减少了我国损失,扩大了我国收益。

当然,前者同样不容忽视,没有实力作为基础就没法与对方谈判,和平是脆弱的,它需要强大的力量的守护,它也是来之不易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共同珍惜。

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故事中有所收获,领略革命先辈们的坚韧、勇敢与智慧,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共同缔造更美好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石仲泉谈朝鲜停战协定谈判较量:能战方能言和》 人民网

《在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处的日子》 人民政协报

《李克农:从隐蔽战线走出的开国上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