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边界线最长的国家是哪两个?许多人可能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美国和加拿大。这当然没有错,不过,在苏联解体之前,这个答案却并不对,因为,苏联与中国才是世界上边境线最长的两个国家。从远东的黑龙江一直到西北地区和中亚,中国和苏联都有领土接壤。

苏联和中国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和苏联的边境线高达7300余公里,换算成华里,将近一万五千里,甚至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而这些,还不算中蒙边境高达4710公里的边界线。

要知道,蒙古原本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因为沙俄和苏联从中作梗,才最终导致了蒙古国的独立。

正是因为从始至终都是苏联的一手操纵,因此,苏联对于蒙古国的控制是极为牢固的。包括二战末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苏联军队之中就有大量蒙古骑兵。

而到了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对于蒙古国的影响更是深入到方方面面,从军队、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于意识形态,苏联都对于蒙古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蒙古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许多人认为,与其说蒙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还不如说蒙古是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因此,除了名义以上,蒙古国之于苏联,甚至可称得上苏联的一部分,苏联军队在蒙古国境内也一直来去自如。

所以,中蒙边境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中苏边境,这样一算,中苏之间的边境就更加夸张。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加起来,居然长达12000公里。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地球赤道的半径也只有4万公里,中苏边境之长甚至已经超过了地球周长的1/4。

如此漫长到恐怖的边境,意味着中苏一旦交恶,苏联完全有机会从12,000公里的边境线上的任何一点对中国发动进攻。同时也意味着,即便中国军队数量再多,也不可能守得过来。

这样一来,导致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中国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变得极为巨大。而苏联也充分地利用了自身军事优势,开始在中苏边境驻扎重兵,这使得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苏联的重兵压境极为忌惮。

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对中国百万大军压境,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而苏联则在1991年12月25日解体,也就是说,新中国和苏联一共当了42年的邻居。

而中苏之间的关系更是一言难尽,中苏之间大致可用10年蜜月、10年论战、10年对抗、10年僵持和两年缓解来形容。所以,中国苏联虽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漫长的国境线,还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然而,中苏之间关系破裂和对峙的时间,远远高于合作和蜜月的时间。

而在对抗和僵持期间,从70年代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驻扎的百万大军,成为中国最沉重的话题。

所以,现在许多国人提起苏联,最大的印象,除了苏联在蜜月时期帮助中国建设工业体系之外,大概就只剩下苏联逼债、中苏论战和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了。

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苏关系破裂之后,面对北方庞大的苏联钢铁洪流,中国一直是十分警惕的。所以,针对苏联的军事威胁,并针对性地做出相应措施,一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战略之一。

因此,中国除了在中苏边境派遣大量军队应对苏联有可能的进攻之外,由于苏强中弱,中国还做了一系列其他应对措施。

例如,从1964年开始,毛主席开始在中国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三线建设,就是最为著名的一个。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中国的战略局势变得极为糟糕,当时,中国不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关系破裂,而且,由于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越,中国也早已与美国交恶。

所以,当时中国的国际环境十分糟糕。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应对列强有可能带来的侵略,避免中国再次出现抗日战争时期极端恶劣的局面。从1964年开始,中央决定在西北和西南地区也就是中国的腹心之地建设第2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

三线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从1964年开始一直到1980年,在长达16年的时间内,在被划为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当时,投入中西部三线地区的基本建设费用占据全国总投资的40%之巨,具体花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上千万民工、400万多干部、工人、知识分子和解放军参加三线建设。

正是这种战天斗地的热情和全面的战略规划,使得在祖国大西北和大西南的群山峻岭之间,一举建立起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

三线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对于苏联为何如此忌惮?不是因为中国小题大做,而是苏联曾经的战绩,确实无法让任何一个国家小觑。苏联的钢铁洪流有多恐怖?

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苏联的钢铁洪流一直是整个西欧的梦魇。可以说,自铁幕拉开之后,老牌列强云集的欧洲最为恐惧的,就是苏联百万红军大兵压境。整个冷战期间,西欧诸国一直在苏联的钢铁洪流之下瑟瑟发抖。

要知道,西欧诸国清一色的都是发达国家,得益于殖民时代的疯狂掠夺和先发优势,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之后,他们不但有着深厚的底蕴、发达的科技和强大的军事工业。

同时,经过第1次世界大战和第2次世界大战的实战演练,这些国家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西欧各国还有着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作为后盾。

然而即便如此,面对苏联的百万大军,西欧国家依然战战兢兢,所思所想,从来都是如何防御苏联的钢铁洪流,而不是反攻将苏联消灭。

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和军事发达的西欧各国对苏联的钢铁洪流尚且如此恐惧,那么,底子更薄、工业更为弱小,武器装备更远算不上先进的中国,在面临同样的大军压境时,又怎么不可能紧张呢?

那么,苏联何时在中苏边境驻军的最多?最多时,苏联在中苏边境的军队有多少呢?真的达到了百万的级别吗?

苏联开始在中苏边境大量增兵,自然是在中苏关系破裂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共同的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考量,中苏的关系还是颇为不错的。尤其在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后,中苏的关系更是进入蜜月期。

所以,作为盟友,苏联自然没有必要在中苏边境维持大量的军队。因此,苏联开始在远东等中苏边境大量裁撤部队,即便是留存下来的部队也进行了缩编。

苏联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破裂,这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应对和威慑中国,从1965年开始,苏联开始在中苏边境大量增兵。1965年时,驻扎在中苏边境的苏联陆军总兵力只有15个师约13万余人。

而从1967年开始,苏联开始向与中国黑龙江省直接接壤的远东地区大量增兵。苏联先是从波罗的海沿岸调来第21近卫坦克师,同时,又从列宁格勒军区调来了第2近卫坦克师。

加上原本就驻扎在中苏边境的第32、第49、第66、第111和第5近卫坦克师,到70年代初,中苏边境东段也就是苏联远东地区,已经拥有高达7个师,拥有的坦克也超过2300辆。

不仅仅地面部队,对于苏联一贯十分擅长的空中力量,苏联也极大的增强了武备。所以,在大量调进坦克师的同时,1967年夏天,苏联还在外贝加尔军区重新建立了苏联第23航空集团军。

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苏边境西段,也就是中国新疆与苏联中亚地区接壤的边境,也是苏联大量增兵的方向。1968年,苏联将原本驻扎在苏伊边境的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调往中亚地区。

而在1969年珍宝岛冲突之后,苏联更是重建了苏联中亚军区,并赋予其统一指挥中苏边境西段苏联军队的权限。

因此,在苏联的大量增兵和部署之下,中苏边境的苏联军队开始急剧增加。到1970年时,中苏边境的苏联军队比5年前的13万翻了一倍还多,达到了30个师29万余人的巨大兵力。

而到了1973年,苏联军队更是进一步增长到38.8万人的规模。然而,这依然不算完,在苏联的持续增兵之下,1977年,驻扎在中苏边境的苏联军队已经高达40个师,约41.5万余人兵力。

苏联阅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不仅仅是中苏边境,事实上,犹如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的蒙古,自然也没有被苏联放弃利用。

从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和蒙古国迅速沆瀣一气,1966年1月15日,先是苏联和蒙古签订了针对中国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时,苏联也开始向蒙古大量驻扎军队。

1968年4月,苏联将原驻扎在欧洲地区列宁格勒军区第2近卫坦克师调入蒙古国境内,第二年春天,原属于苏联外贝加尔军区的第41摩步师也开始驻扎在蒙古。

1970年5月,苏联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正式建立第39个兵种合成集团军司令部,统一指挥苏联所有驻蒙军队。而后,又先后有一个坦克师和两个摩步师进入蒙古境内,并被编入39集团军。

苏联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80年中期,驻扎在蒙古的苏联军队已经拥有两个坦克师、三个摩步师、一个独立航空兵,总兵力高达5万余人。

这支驻蒙苏军拥有1800余辆坦克、2500余辆装甲车、1400余门火炮、190架固定翼飞机和130架直升机,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精锐之师。

而这些,还不包括苏联总参情报局第20独立侦察旅、第25独立侦察旅和第88通信旅、第17铁道兵旅等驻蒙部队。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在蒙古大量驻军,并不完全是因为苏联霸权主义的单方面行动。事实上,苏联之所以能够在蒙古如此轻易的驻军,相当大程度是蒙古自己的意愿。

苏联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自独立之后,蒙古对于中国就极为警惕,也十分恐惧,可以说,为了防备中国,蒙古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邀请苏联驻军,不过是他们最常规的表现。

因此,到1977年时,算上蒙古的5万余驻军,苏联已经在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驻扎了超过45万人的巨大兵力。

然而,这依然不算结束,1978年8月12日,中国和日本正式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于苏联而言,中国和日本签订的这个条约对于苏联最大的影响便是第2条。因为,在中国的坚持下,这一条事实成为反霸条款:

苏联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美刚刚建交的蜜月期,中日周边有能力或有可能谋求霸权的,只可能是苏联一个国家。与此同时,因此,苏联对于中国和日本签订的这一条约极为警惕,也对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危产生了巨大的疑虑。

再加上1979年,中国对苏联支持的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苏联对与中国的不满愈发强烈。

在这种情况之下,勃列日涅夫不但专门巡视远东地区,而且在完成巡视之后,还决定进一步加强苏联红军在远东地区的武备。

因此,勃列日涅夫一方面加速了对于现有中苏边境苏联驻军的武器装备更新,另一方面,也开始继续将大量精锐部队调往远东。

勃列日涅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苏联开始在中苏边境再一次增兵,苏联在中苏边境的驻军,不但规模更为庞大,而且武器也更为先进。例如,SS-20导弹和超音速轰炸机逆火等战略武器,都开始出现在远东地区。

最多时,苏联在中苏边境究竟有多少兵力,装备有有多强?巅峰时期,苏联在中苏边境驻扎的武装力量总兵力约有54个师。

这其中,与黑龙江接壤的苏联远东战区的力量最为强大,当时,苏联远东军区拥有9个齐装满员的摩托化步兵师、9个在军区内就地组建的步兵师,同时,还有4个航空师和5个独立航空团。

苏联远东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再加上总参谋部直辖的第55轰炸师、第73重型轰炸师,以及第11红旗防空集团军和第53导弹集团军等部队,苏联远东地区拥有的地面力量总兵力,已经高达5个集团军37万人。这些部队装备有坦克6000余辆、装甲车8700余辆、火炮5800余门及2000余架各类飞机,可以说,实力极为雄厚。

而苏联的外贝加尔军区拥有3个坦克师、1个炮兵师、2个轰炸师、1个歼击师、1个运输师、2个混成师、7个独立航空团和1个近卫轰炸师,最多时,总兵力虽然比远东军区稍弱,也达到26万人、3100余辆坦克、4000余辆装甲车、3900门火炮和200多架直升机的规模。

而在西伯利亚军区,苏联驻扎的部队则为两个后备坦克师、5个摩步师,以及其他各类独立部队。巅峰时期,西伯利亚军区也拥有8万余人兵力,装备有2000多辆坦克、3500余辆装甲车和各类火炮2200门。

苏联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装备先进的地面部队之外,由于苏联远东地区直接毗邻太平洋,因此,苏联远东地区还驻扎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苏联太平洋舰队。

1980年初,苏联太平洋舰队装备有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66艘、各类潜艇89艘及超过110架岸基攻击机。可以说,仅凭苏联驻扎在远东地区的太平洋舰队,就对于中国的海军拥有压倒性优势。

除了陆军和海军之外,空军一直是苏联的优势之一,因此,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苏联也驻扎了大量空中力量。例如,装备上百架战略轰炸机的苏联空军第30集团军,就驻扎在伊尔库斯克。同时,一直驻扎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战略火箭军,也开始急剧扩编。

苏联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1981年,与中国直接相邻的苏联4个军区的战略火箭军部队,已经拥有9个师的兵力。这其中,就包括驻扎在苏联远东地区和外贝加尔军区的两个有能力发射核炮弹的重炮旅。

在中苏交恶,尤其是珍宝岛等军事冲突爆发之后,苏联开始在中苏及中蒙边境上万公里的边境之上疯狂地增加驻军。

虽然这些驻军的目的并不一定是为了进攻中国,但是,如此庞大且先进的部队,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理所当然的被中国视为一种巨大威胁。

因此,七八十年代,驻扎在中苏边境的苏联百万大军,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军事威胁。

苏联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在中苏边境的规模最庞大时,是在80年代末。然而,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苏联很快盛极而衰,没过几年,随着国际局势剧烈变化,与美国并列为超级大国的社会主义阵营老大苏联轰然倒塌,解体为15个国家。

而随着苏联的解体,曾经陈兵中国边境百万的苏联军队也走得走,散得散,中国与苏联的军事对峙也就此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