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韬颖这个名字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十分陌生的,但在晚清末年,爱新觉罗·韬颖可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名字。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或看过《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其中“紫薇”和“小燕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格格”这个称呼也是清朝特有的,是清朝皇族女儿的特殊称谓。一般来说,像这样的皇亲国戚,自打出生之日起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终究是身份显赫,受万人景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现在只有百年的历史,而清晚期更是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就算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也必将卷入时代的洪流之中,尘烟散去之后,清王朝也成为了历史。

这期间饱受人们热议的就是末代王朝的那些皇亲国戚了,他们从满清贵族一瞬之间就成了平头百姓,连末代皇帝溥仪到最后都成了人民的公仆,就别说其他人了。

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当了半辈子富贵闲人,晚年却沦落街头摆摊的晚清最美格格——爱新觉罗·韬颖。

爱新觉罗·韬颖,1913年出生于北京紫荆城内,父亲是醇亲王载沣,哥哥是清末代皇帝溥仪,并且是溥仪同一胞母的亲妹妹,因为排行老三,故被时人称之为“三格格”。

一家人都对韬颖十分的喜爱,给她取了多个名字,母亲为她取了个小名叫佩格,父亲为她取了字唤作蕊秀,兄长溥仪为她题名叫做秉颢,洋人帝师庄士敦叫她Lily,虽然家人为她取了很多名字,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她只是爱新觉罗·韬颖,紫禁城里的三格格,溥仪的亲妹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百年以前的中国,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1911年,随着全国保路运动的相继爆发,沉睡了许久的东方雄狮逐渐苏醒,一年以后,大清王朝也在辛亥革命的呼喊中被推翻,溥仪成了中国的最后一位封建帝王。

韬颖出生的时候,清朝刚刚覆灭不久,而她的到来对于当时的满清皇室来说,是一件大喜事,虽然清朝灭亡了,但是满清皇室依旧享有特权,是高人一等的存在,韬颖一家人包括溥仪在内都住在紫禁城内,而且当时组建的民国政府还专门做出规定,每年给予他们四百万两的费用,让他们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所以韬颖自出生起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光是给她哺乳的奶妈都有三位,等到她年长一些时,教她读诗写字以及琴棋书画的老师都是从外面专门请进宫中的,生活中包括做饭、洗衣服等一切事务都有人负责,据说韬颖在十几岁时,连自己的指甲都不剪。

韬颖每顿饭的伙食至少都有八个菜,而且都是山珍海味,光是她一个人一天的伙食费都抵得上普通百姓一年的支出了,他们一家人还会觉得在日常生活中谈钱,是一种非常俗气的行为,所以他们十分厌恶谈钱,殊不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韬颖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学习各种知识和礼仪,除此之外就是与她的哥哥溥仪在一起玩耍,所以韬颖和溥仪的关系是十分亲近的,溥仪也对自己这个三妹疼爱有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种和谐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1924年,大军阀冯玉祥率部队进驻北京,并将末帝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无奈之下,满清皇室只好暂时定居于天津,那时的韬颖才11岁,知道自己即将离开紫禁城时,还哭了许久。

韬颖在天津生活后,开始了对日语的学习,这也为她日后远赴日本提供了许多便利,也正是在天津生活的这段时间,韬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儿长成了一位落落大方、美丽知性的女子。

关于韬颖的美貌,溥仪还专门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提及过,从现存的照片中来看,韬颖的确算得上是一位美人,毕竟那个时候没有高超的化妆技术,而韬颖也凭借自己出众的外表被人们称为晚清的最美格格。

19岁的韬颖美丽动人,出于对自己妹妹的喜爱,溥仪亲自为她挑选了一位如意郎君,那便是皇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事实证明,两人的确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并且韬颖还为瑞麒生下了三个孩子。

1931年,日本妄想侵略中国的野心在不断膨胀,为了将自己虚伪的面容装扮得好看一点,日本人将鬼点子打在了溥仪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警卫队奉命保护溥仪前往东北,名义上是保护,其实就是软禁加劫持,而溥仪到达东北以后,在日本人的一番运作下,登基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而韬颖也随着溥仪来到了东北,并且她和润麒的婚礼就是在伪满洲国的首都,也就是今天的长春所举办的。

就在两人新婚后不久,韬颖和润麒就作为伪满洲国的代表被派往了日本,就如同历史上的交换质子一样,只不过溥仪因为自身原因一直没有子嗣,而韬颖是皇帝的妹妹,瑞麒是皇后的弟弟,他们两人无疑就成了最佳的人选。

因为两人是作为“特使”前往日本的,所以日本人对他们也还算尊重,不过相比较于在国内锦衣玉食的生活来说,可谓是天差地别。

虽然两人名义上是去日本学习,实际上只是作为人质前往日本生活,并且日本人明知两人为夫妻关系,却硬生生地将两人分开,不让两人在一起生活。

而且两人在日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就比如韬颖到了日本以后,一方面要出任日本妇女协会的名誉会长,一方面还要负责教授日本的皇室学习中文,好在两人都曾学习过日语,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问题,这也使得两人在日本的生活中有所诉求时,可以及时提出,适当的改善了生活环境。

不过,两人在日本的生活始终是寄人篱下的,需要看日本人的脸色行事,这使得韬颖十分苦恼,毕竟从小到大也没受过这种气,心情不舒的她与溥仪进行了大量的书信往来,溥仪自然也知道妹妹的痛苦,但作为哥哥的溥仪也被日本人捆绑在所谓的伪满洲帝国中,自身难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在日本生活了两年多以后,就以回国探亲的理由,相继回到了东北长春,不过回来以后,两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回到日本了,而日本方面也不再勉强两人,毕竟建立伪满洲政权的实际影响并没有日本人所设想的那么大,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人对于革命、对于推翻封建制度的决心是彻底的。

于是韬颖夫妇两人就常驻于长春,过上了十分悠闲且幸福的日子,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韬颖为瑞麒生下了三个孩子,不过好景不长,惬意的生活总会有结束的时候,就如同中国遭受的苦难也会有结束一样,他们的这种生活只持续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1945年,随着日本在投降协议书上签字,中国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但对于伪满洲政权扶持下的溥仪来说,就如同灭顶之灾,虽然他也是身不由己,迫于无奈才当了这个伪皇帝,但始终是与日本人在进行合作,必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深知这一点的溥仪准备逃往日本,但在逃跑过程中就被苏联的军队抓到,并转送回国,在战犯营中接受劳改教育,而其他满清贵族也是四散而逃,瑞麒就在逃跑途中与韬颖走散了。

这时的韬颖无依无靠,再加上还有三个孩子在身旁,只得先前往自己婆婆的房子中居住。

虽然国家并没有追究韬颖的责任,但生活在市井中的她,不得不面对来自生活中柴米油盐的困扰,在以前她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一切都会有人帮她解决,而今时不同往日,所有的一切都得靠她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幼生长在高墙之内的韬颖,从此刻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无能,为了养育三个孩子长大成人,没有一技之长的她只好选择在街头摆摊,以此来增加经济上的收入,主要贩卖的是香烟和一些日常杂货。

由于韬颖的特殊身份,她在摆摊过程中还会受到人们的指指点点以及冷嘲热讽,为了生活能够继续,她不得不一直忍耐,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时,回想起这些辛酸会以泪洗面。

或许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韬颖当初为何不从宫中带点东西出来变卖,哪怕是桌子椅子,那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可她当初离开的时候又怎会想到自己有如此遭遇呢,更何况谁没事会从自己家拿东西走,而她的随身物件,也早就被她变卖了。

1951年,韬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后,韬颖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哥哥溥仪还在劳改,丈夫润麒下落不明,而现在父亲又突然离世了,好在载沣离世后遗留给韬颖几间房产,这又使她燃起了新的希望。

这时的韬颖早就已经明白,过去的荣华富贵不会再有了,要想改变现在的生活,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行。

于是,凭借着父亲遗留下的财产,韬颖积极地参加街道工作,并且从小学习过礼仪文化,又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她,在待人待物上变现的十分的和善,迅速被当地居民推选为了居民组长,曾今紫禁城里的三格格变为了人民的公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时任中国政协常委的著名学者章士钊与友人在逛书摊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满宫残照记》,其中收录了许多韬颖在日本生活时与溥仪的来信,这使得章士钊将注意力迅速放在了韬颖身上。

于是,章士钊经过了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韬颖,并要求她写一份自述,然后将这份自述呈送给毛主席观阅,彼时的韬颖已经四十出头的年纪,经历了太多太多,面对章士钊的这个请求,她的情绪仿佛有了突破口,便极富深情的写下了一篇自述。

“走进了人民群众变成了一个有志气的人”

这是毛主席在看完了韬颖所写的自述后,对她的评价,并在随后亲自接见了她,经过中央高层的一致协商,韬颖被任命为北京市东城区的政协委员。

1957年,丈夫瑞麒突然回到了北京找到了韬颖,原来瑞麒不是消失不见,而是和溥仪一样,被抓进了战犯营进行劳动教育,十二年之久,他们夫妻二人终于团聚了。

回到家里的润麒看到韬颖把家里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且为了生活做出了巨大的改变,感到十分欣慰,而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已经渐渐长大成人,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一家五口人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深受鼓舞的瑞麒也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有着了不起的成就。

1992年,韬颖逝世于北京,终年7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韬颖这一类人很是特别,出生时便是达官显贵,去世时是平头百姓,既是旧王朝的遗存,也是新中国的见证者,他们所经历的远比常人要丰富,在人生的后半段,无论是韬颖、瑞麒以及溥仪,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征程中来,成为了人民的公仆,他们能做出这样的改变,而不是一味的自暴自弃或者是固步自封,是十分让人欣慰的。

对于韬颖来讲,她从出生在皇族之时,就决定了她的命运将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回望她的前半生,她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很多时候她都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对比清朝以前的末代贵族来讲,她也是十分幸运的,在后半生通过自食其力,有一个好的结局。

同时,韬颖也是一位优秀的母亲,在无依无靠的时候,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改变,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三个孩子,她是值得让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