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

从1976年到1986年是叶剑英元帅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在这最后的十年时光中,他不顾年老,真正做到了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一派大好形势下,叶剑英度过了他生命中的八十个春秋,迎来了他的八十大寿。

几十年的革命生涯,让叶剑英养成了低调朴素的习惯,因此,他从来就没有将作寿这件事放在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旧照

但当他生日的那一天,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余秋里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他的住所为他祝寿。

邓小平一见到叶剑英就说:“叶帅啊,你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叶剑英则高兴地回答:“你也是老帅嘛,你就是我们老帅中领班的。”

徐向前和聂荣臻特别作了诗送给叶剑英,庆贺他的八十大寿,读了两位元帅的诗之后,叶剑英则一再摆手说:“不敢当,不敢当。”

刚开始插在蛋糕上的寿烛只有8根,叶剑英建议在多插一根,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邓小平则说9根,寓意长长久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和邓小平

这样一解释,大家都很赞同,而叶剑英听着战友们的美好祝愿,招呼大家一起吹起了寿烛。

在战友们离开后,叶剑英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岁月,再看如今这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于是他展望未来,激情澎湃地写下了《八十书怀》: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叶剑英的豪壮气概和真挚情感。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革命到底的豪情值得我们敬佩。

至此,叶剑英以饱满的激情,不竭的力量开始了生命的新征程,投入到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之中。

在此后的时光中,叶剑英将自己的这种豪情完全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坚持依法治国,多次到基层参与调查……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工作繁忙,叶剑英的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和邓小平

那是在1979年,叶剑英已经是一个82岁的老人了。有一段时间,叶剑英出现了走路不稳,而且步子迈的越来越小,走得越来越慢。

这种情况让叶剑英身边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着急,于是他们都劝叶剑英去医院检查身体。可那个时候的叶剑英一心忙于工作,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对于叶剑英的病情,由于检查只能在叶剑英的工作间隙进行,没有办法做系统的全面检查,医疗专家们一时间也很难作出判断。

但叶剑英的身体毕竟是重要的,他的病情不仅是工作人员着急,也牵动着很多领导同志的心。

叶剑英的病情很快便引起了邓小平的重视,在他的关怀下,中央特意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小组,为叶剑英检查和保养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参加会议

为了能尽快查明叶剑英的病情,专家们只好利用叶剑英的休息时间,为他检查身体。

对于医疗专家们的工作,叶剑英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在工作的间隙,叶剑英总是积极配合治疗。

专家们要观察叶剑英步态的时候,他总是会不厌其烦的走着,不停地演示,经常一走就是一身的汗。

这也让医疗人员十分感动,面对这样一位温和还没有架子的元帅,他们由内心产生了由衷地敬佩。

就这样,有很长一段时间,叶剑英都是在一边辛苦工作一边检查分析之中度过的。但最终的检查结果还是出不来。

就连医护人员们都比较着急,也非常担心。而叶剑英是非常理解医护人员的心情。

在一天的饭后,叶剑英主动同医护人员们开玩笑:

“我可能患上了什么疑难杂症,直到现在还没有发明名字,就算你们这么努力去查,还是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那我自己取个名字吧,就叫难治之症吧。”

医护人员们听了都笑了起来,心情也放松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

除此之外,在长时间的检查中,叶剑英还时常同医护人员们提到,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他应该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来对待疾病,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不仅是为了个人,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

这就是叶剑英,他时刻将国家和人民记在心上,想着多做贡献。

最终在专家和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叶剑英的病也终于查清了。原来是叶剑英患上了“帕金森氏病”。

这种病不仅不好治疗,还有很多的并发症,这对一个超过80岁的老人造成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可叶剑英并没有因为身体就选择放弃工作。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从战争年代走来的叶剑英恨不得将一天的时间掰成两半用。

他深知自己已经是高龄,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更应该抓紧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

从此,叶剑英更看重时间。在一次会议上,叶剑英提到要争分夺秒地投身到伟大的建设事业中。

也正是叶剑英比较看重争分夺秒,医护人员们也都争分夺秒为他治疗……

当年的7月,叶剑英来到烟台视察工作。刚到烟台的时候,由于气候的原因,叶剑英就病了。

这次生病让跟随的医生很着急,就提出让叶剑英提前结束工作,回北京治病。但叶剑英还是以工作为重,坚持边治疗边完成调查研究工作。

当时,叶剑英的病刚好,钱昌照就从北京来到烟台。钱昌照得知叶剑英也在烟台的时候,便前去探望。

叶剑英和钱昌照好久都没有见面,此次见面两个人都非常高兴,说了很多很多话。

当谈到身体状况的时候,钱昌照提出:“咱们两个要争取跨过三个世纪。”叶剑英也紧跟着说:“争取跨过三个世纪!”

两位老人又一起说:“一定要争取跨过三个世纪!”

那一天,他们谈笑风生,谈了很长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和粟裕等人

到了1982年,叶剑英的健康状况一直是时好时坏,一过了春天,他的病就更严重的。

由于环境及工作等各方面原因,叶剑英的肺部感染也发作得更频繁了,一发作,他就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输液治疗。

静脉注射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已经80多岁的叶剑英血管又细又脆,加上经常反复穿刺,进行静脉穿刺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这也让为他输液的医护人员有些紧张,细心的叶剑英察觉到之后,特意开了一些玩笑来安慰医护人员们,这也让医护人员们甚为感动。

作为病人,叶剑英不仅能积极面对病情,还反过来去安慰医护人员,想办法去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这是让人敬佩的。

为此,医护人员在心中决定:叶帅把信任给了我们,我们就要将这种信任化为动力,尽一切可能治好叶帅……

由于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叶剑英决定退休。

在1983年初,叶剑英写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请求不再提名他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候选人。

很快,全国人大常委会复信同意了他的请求,并高度赞扬了他革命几十年的卓越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与人交谈

事后,叶剑英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早一天退下来,年轻人就可以早一天挑起重担,我们党的事业就早一天进步得更快”

当年的年底,某天叶剑英在吃饭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经过医疗专家的及时检查和诊断,叶剑英患的是心肌梗塞。

专家们一致认为,叶剑英必须卧床休息。在医疗专家们细心治疗下,叶剑英的身体好了很多,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

在养病的间隙,只要是时间允许,叶剑英总会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天,提到为他治疗的医护人员,叶剑英总是充满感激。

在1984年的元旦,叶剑英的身体好转,工作人员都为此感到高兴,纷纷前来为他拜年。

一进门,工作人员就一起向叶剑英敬礼,齐声说:“祝首长新年好!希望首长健康长寿!”

叶剑英听后心情也非常好,和他们都握了手。拜完年后,叶剑英就同医护人员提出要办公,让秘书们开始汇报工作。

医护人员见叶剑英的态度坚决,考虑到叶剑英的心情,也就答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视察工作

可叶剑英毕竟是80多岁的老人啊,而且还是大病初愈,这样下去,不利于身体恢复。但叶剑英还是放不下工作,对于重要的工作总是要着急了解。

不久叶剑英的肺炎再度复发,病情非常严重,中央和相关的领导同志们也非常重视。

本来在专家们的精心治疗下,叶剑英的病情已经稳定了,但到了夏天的时候,叶剑英的病情再度恶化,已经到了危重的时刻。

他出现了持续的高烧,呼吸困难等状况,根据专家们的分析,叶剑英除了心肺疾病加重外,还并发了很多疾病,病情也非常复杂,而且还在朝着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

为此,中央曾先后两次发出文件,通报叶剑英的病情。

在7月中旬,医疗专家们在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分析后,经过中央的分析后,他们为叶剑英做了气管切开手术。

手术后,医护人员都集中在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地监护着,随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治疗。

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医疗专家们都尽全力抢救,只要是病情需要,各个方面都会大力支持。

某天,医疗专家们在会诊的时候,有人提出需要请广州的著名呼吸系统的专家钟南山教授参加会诊。

在经过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当天钟南山便奇迹般地出现在了抢救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钟南山教授

很快,八一建军节就要到了,但叶剑英的病情仍然处在非常危急的时刻,大家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中央也开始准备追悼会。

到了8月10日左右,奇迹发生了: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叶剑英的病情再次好转,并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已经趋于稳定了。

对此,胡耀邦到北京西山探望叶剑英的时候,对医疗组的人说:“你们创造了医疗历史上的奇迹!”而很多人都称这场抢救是医疗保健历史上的淮海战役。

但不幸的是,这场稳定也只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到了次年的7月,叶剑英的身体再次出现了问题。

他身体极为虚弱,病情也极为反复多变,经常在有所平稳之后,又趋于恶化……

在治疗的这段时光里,中央的领导同志们对叶剑英的病情都极为关注,他们常常听取医疗组有关治疗情况的汇报,并指示:一定要全力以赴,精心治疗。

就这样,叶剑英的病情再次得到了控制,等到了叶剑英病情再次恶化的时候,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前来探望,他亲眼看见了这场抢救和会诊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余秋里

他深有感触,为此,他充满感情地说:

“我相信各位医疗专家们,一定会很快治好叶帅的病,我有三句话送给你们,叫做精心观察,精心护理,精心治疗。你们一定要像抓打仗那样,狠抓敌情。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有什么困难都要和我打电话。”

余秋里说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人们都十分感动,也敬佩余秋里和叶剑英之间的友谊。

早在战争年代,叶剑英和余秋里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多年来,他们一直不曾断了联系,相互关心。

而此时叶剑英的身体也时刻牵动着余秋里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王震将军

之后,王震等同志们也都纷纷前来看望重病的叶剑英,并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能做到余秋里讲的“三个精心”,集中所有的智慧和精力,尽快治好叶剑英的病。

然而,叶剑英的病情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常是好几天,坏几天,而且这种变化是没有原因和规律的。

医护人员们也一直没有放弃,遵照余秋里提出的“三个精心”,日日夜夜守护在叶剑英的身边,尽全力观察治疗,为挽救叶剑英的生命做着最后的努力……

与此同时,那些心系叶剑英的老战友们都时常打电话,询问他的病情。叶剑英的亲人们也都在繁忙的工作之外抽出时间,日夜陪伴在叶剑英的身边。

显然,属于叶剑英的时间不多了,而他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1986年10月中旬,叶剑英的心脏突然出现了问题,病情恶化的程度令医护人员们都深感吃惊。

突然,血压没有了,心率也缓慢,还出现了好多次的室颤……

中央的很多领导同志们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都纷纷来到了西山,来到了叶剑英的身边,并指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叶剑英。

余秋里,王震,邓小平等人,看着病榻上的老战友难受极了,他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叶帅,您一定要挺住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而他们记忆中的阀门也慢慢打开了……

他们想起了当年为叶剑英庆贺八十大寿的情景。虽然那年叶剑英已经老迈,他依然豪情万丈,充满激情。

本来不主张做寿的叶剑英,那天看到老战友们都来了,他还是非常高兴的,同战友们说了很多很多的话……

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晃已经过去了九年,但和偌大的历史长河相比,也只是沧海一粟。

弹指一挥间,整个世界都变了模样,但伟大的叶剑英元帅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那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已经到了要熄灭的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叶剑英

尽管医护人员都尽了一切努力,那些牵挂他的战友们都指示一定要全力抢救,终究还是没办法和命运抗争。

直到最后的时刻,所有的医护人员一直没有放弃抢救,中央的领导们都紧紧看着叶剑英身边的监护仪器,整个现场的气氛十分沉重。

所有人都希望奇迹能再一次出现在叶剑英身上,最终他们还是失望了。

1986年10月22日凌晨,叶剑英那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离开了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晚年叶剑英

10月29日,叶剑英的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央领导人及北京各界的5000余人都参加了会议。

邓小平亲自参与了叶剑英悼词的修改,并主持了追悼会。不久,根据叶剑英的遗愿,他的骨灰被送到了广州。

那是他曾经和战友们用生命奋斗过的地方,而在广州起义的几十年后,他也最终回到了当年牺牲的战友身边。

在叶剑英逝世的一周年,叶剑英的骨灰安放仪式在红花岗烈士陵园举行,那雕像下面是邓小平题写的“叶剑英”三个大字。

如今,叶剑英虽然已经去世了很多年,但他的故事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他的精神将与日月山河同在。

叶剑英元帅,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