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2岁的周恩来同和张若名、郭隆真一起从上海乘坐邮船来到了法国巴黎。

在法国,周恩来与赵世炎等人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他开始决心寻找一位有着同样革命理想的终身伴侣。

最初时,周恩来与张若名走的比较近,后来,由于斗争,张若名不得已脱离组织,一心读书,周恩来对此事有感,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终身革命,那么,他要寻找的伴侣,也一定是需要一位甘愿终身革命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作为天津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注意到了一位年轻的女性领袖,她正是邓颖超。

邓颖超是名门出身,从北平女师毕业后,先后在京师国立高等师范附小、京师公立女子第七高小任教,1919年,她和周恩来等人领导了天津的学生运动。

到1924年,距离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在这5年里,有许多人都失去了往日的锋芒,而邓颖超不仅没有离开革命,反而是一直待在革命的最前列。

周恩来对邓颖超的精神和意志感到佩服,此后,他开始从遥远的巴黎,与邓颖超通信,他们通过鸿雁传书的方式,相互了解,相互问好,对于周恩来这个人,邓颖超还曾问自己的母亲杨振德。

杨振德曾经见过周恩来,她对周恩来比较满意:“恩来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是个感情很专一的人。”

不久后,两人在信中,确立了恋爱关系,一次,周恩来还给邓颖超寄来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寄给邓颖超,在信中,周恩来说:“希望我们两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都是德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袖,他们最终都为革命而献身,周恩来将照片送给邓颖超的含义或许也是,他表明,自己终身都将坚决革命。

邓颖超看到照片,明白了周恩来的意思,她也是这样想的,也正是因为他们两人共同的理想,两人最终走在了一起,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守。

1925年8月,在广州市文德东路文德里,周恩来与邓颖超在陋室里结为夫妻,此后,两人携手走完了一生的时光。

在我党中,周恩来始终是最为重要的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政府总理,而邓颖超,在我党中的资历也很老,大革命时期,邓颖超先后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中共中央妇委书记等职。

土地革命时期,邓颖超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长、中央政治局秘书,中央机关总支书记等职,当邓颖超卸任中共中央局秘书长后,是邓小平接替了她,从此事上看,可见邓颖超的资历之老。

建国后,邓颖超被安排为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当时,她并没有在政府部门中担任任何的职务,对于此事,有许多人都看不下去,有人问周恩来,为什么不给邓颖超在政府部门安排一个职务,周恩来说,其实是为了避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颖超知道此事后,毫无怨言,党外人士黄炎培听后,感慨的说:“这就是共产党,这就是周恩来啊!”

1974年,中央在筹办召开“四届人大”时,有人提议,要选邓颖超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个职务,相当于副国级。

此事经讨论后,大家一致同意,当时毛主席在长沙,周恩来抱病从北京飞往长沙向毛主席汇报此事,毛主席对于四届人大的人选表示了同意,当他得知邓颖超被选为副委员长时,也表示了同意。

毛主席知道周恩来的性格,因而为了让周恩来承认此事,将邓颖超正式安排为副委员长,毛主席还特地写了一个手令:我同意在四届人大上安排邓颖超同志一个副委员长的职务。

回到北京后,周恩来却是依然不同意邓颖超在政府部门工作,就将毛主席的这个手令给压了下来,放在了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此事大家一直都不知道,因而在四届人大选举时,邓颖超并未被选为副委员长。

直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因病去世,他去世后,工作人员在收拾他的遗物时,从他的抽屉里发现了这么一张手令,这张手令,立刻给送到了华国锋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底,在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时,华国锋谈到了此事,同时,他也表明,增选邓颖超为副委员长,待到下一次全会时,给予追认。

周恩来的伟大人格,让许多人都叹服,从此之后,邓颖超屡屡担任了许多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1978年,她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83年,在第六次全国政协会议上,邓颖超被选为了全国政协主席,成为了正国级,而邓颖超也由此成为了我党唯一的一位正国级女性领导。

1984年,周恩来的弟弟周同宇带着一家前去探望邓颖超时,邓颖超谈到了周恩来压住毛主席手令的事,邓颖超说:“今天我倒要说说我的委屈........人家老早就要提我做副委员长,他坚决反对。后来小平同志告诉我说,就是你那位老兄反对.....定工资时,蔡大姐(蔡畅)是三级,我知道他的作风,我按部长级待遇不定四级而定到五级,报到他那审批时,又给压到六级.....因我是名人之妻,他一直在压我......我们党内开会,都是会上反映的意见,人家认为应提我选我,如果你伯伯在,他一定不会让我担任就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的伟大人格,让人敬仰,让人叹服。

1988年,在周恩来去世12年后,邓颖超写出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中学之时,读来感动不已,现今了解周恩来的一生后,再读此文,感动的同时,又多了许多的敬仰和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