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论文从投稿到接受往往要经过形式审查、责任编辑、审稿人和主编等重重关卡。这其中虽然最终生杀大权掌握在编辑手中,但本质上决定文章是否录用的还是审稿人。

相信80%的非母语投稿者都收到过这一类审稿意见——“语言问题”。大家在收到它的时候或许心里一凉,但审稿人的奇葩操作不止这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葩审稿人要求大盘点

案例一:

在回复审稿人这一点上,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颜宁教授就曾在微博上吐槽自己「捏着鼻子」看审稿意见:

图片来源:颜宁教授微博

不仅如此,颜宁教授也遇到过审稿人要求引用自己文献的无理要求。对此,颜宁教授发微博怒斥,宁可论文不发表,也绝对拒绝引用这些无关的、所谓的参考文献,甚至已经做好把论文扔到BioRxiv上发表的心理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颜宁教授微博

案例二:

此前,根据生物学霸文章描述,丁香达人@WOrange及其朋友在向期刊投稿后,收到了审稿人的邮件,审稿人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加进审稿的这篇文章里以及索要劳务费。

图片来源:生物学霸、丁香园论坛

图片来源:生物学霸、丁香园论坛

案例三:

2022年底,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的马军教授收到了一封出乎意料的电子邮件。邮件发送者是一位他并不认识的印度裔“科学家”,据称目前在梅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邮件内容主要表达了对方对马军课题组在神经元模型领域最新研究的关注,并透露自己曾作为期刊评审专家审阅过他们的论文,暗示他在这一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评审经验。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科学家”随后提出了一个不寻常的请求:希望能作为合著者加入他们的研究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马军教授科学网博客

这一要求让马军教授感到非常惊讶。带着好奇,他决定在Web of Science学术平台上搜索这位发件人的信息,结果发现其SCI论文数量寥寥,且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挂名”作者,这与一个真正领域专家的身份相去甚远。

马军教授将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

随后,《中国科学报》联系并采访了马军教授。马军教授表示,他感到受到了冒犯,他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钓鱼式”邮件,这也是他首次遭遇学术敲诈的行为。

马军教授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要警惕身边的新型学术敲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