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举报!”2022年5月的一天,张英向江苏省新沂市检察院反映其丈夫刘强生前与哥哥刘刚为躲避债务打“假官司”。

一起迷雾重重的虚假诉讼案由此揭开了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兄弟精心商定“剧本”

据张英讲述,2014年,刘刚请求刘强到法院虚假起诉自己欠钱。那时,两家关系很好,于是刘强同意了刘刚的请求,到法院起诉了哥哥,诉请刘刚偿还其欠款9.6万元。经新沂市法院调解,二人达成了调解协议,由刘刚分9期支付欠款。此后,根据刘刚事前和刘强商定的“剧本”,刘刚不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刘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定期扣划刘刚的工资进行还款。

从起诉到执行,双方均无异议。直到刘强去世,事态发生了变化。

2021年,刘强因病去世。刘强的儿子刘洋在最后一笔6.5万元执行款到账后,依照先前约定将钱转给了刘刚的儿子刘海。可刘刚一家突然提出要分刘强翻盖的父辈的房产,为此还闹到了法院。

“我们帮了他那么多,他却翻脸不认人,又和我们争房子!”张英愤愤不平,她还向检察官提供了她与刘刚一家商讨此事时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而其儿子刘洋的账户流水确实显示,法院将最后一笔6.5万元执行款打入刘洋的账户后,该款项回流至了刘刚的儿子刘海的账户中。

综合张英的口述及银行账户流水,检察官初步断定该案可能系一起虚假诉讼案件,决定依职权立案审查。

检察监督发现诸多疑点

刘强已经死亡,当事人证词无从获取。仅凭张英的口述以及银行账户流水,还不足以认定该案构成虚假诉讼。询问刘刚,刘刚也拒不承认虚假诉讼,一口咬定自己确实欠弟弟刘强钱。办案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经过充分研判,检察官决定从外围取证。银行账户流水显示,前两次执行款到账后,都被刘强在当日或次日一次性全部取出,这一点有些不符合常理。再通过查询刘刚的其他涉诉案件,检察官发现,刘强起诉刘刚的次年,刘刚又因多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被其他人申请强制执行,这一点印证了张英关于刘强帮刘刚躲债而进行虚假诉讼的说法。

同时,刘洋表示,父亲去世后,刘海确实找到自己帮忙领钱,并且提供了双方关于帮忙领钱和房产争议的聊天记录。该记录显示,刘海并不否认找刘洋帮忙领钱的行为,而刘海本人后来也承认找刘洋帮忙领钱的事实,只是辩称,最后那笔6.5万元是法院返还的多执行了的刘刚的工资。

“既然是多执行了的工资款,法院应当返还给刘刚本人,为什么还要找刘洋帮忙领钱呢?退一步讲,刘刚还有其他案件正在执行,即使是多执行了的款项,又怎么可能返还呢?”面对检察官的追问,刘海开始闪烁其词。

笔迹鉴定锁定真相

案件系虚假诉讼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检察官认为,证据还是不够完整。经过仔细梳理案件材料,检察官觉得起诉状的笔迹有点眼熟,经过反复比对,发现起诉状主文部分的笔迹与刘刚在笔录中签名的笔迹非常相似。

“难道是哥哥刘刚写好了诉状交给弟弟刘强签字后再去起诉的?”为证实这一想法,检察官调取了刘刚、刘强在同时期的书写笔迹作为样本,将起诉状作为检材送检。经检察技术部门鉴定,起诉状主文部分的笔迹系哥哥刘刚所留,签名及联系方式的笔迹系弟弟刘强所留。面对确凿的证据,刘刚不得不承认,起诉状是他写好交给刘强的。

原来,刘刚退休前因为担保欠了一屁股债。为保住自己的工资,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弟弟刘强做自己的债主,每个月执行的钱再让弟弟还回来,既保住退休工资,又能躲避其他债权人的执行。于是,他自己写好了起诉状,前往刘强家,打出“亲情牌”说服刘强帮忙,一起炮制这场虚假诉讼。

2022年6月,新沂市检察院就这起虚假诉讼案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并将涉嫌刑事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同年9月,新沂市公安局对该案立案侦查。2023年8月,法院对该案开庭再审,并裁定撤销原民事调解书,驳回原审原告起诉。刘刚不服,提起上诉。今年1月,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目前,法院已经启动执行回转程序,相关款项正在回转中。

(文中案件当事人均为化名)

(来源:检察日报·民生周刊版 作者:管莹 韩莹萱 刘渊园 武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