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核电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受到世人瞩目。

不过那时我国原子能事业刚刚起步,只能将重心放在国防工业上,核电只能先暂缓发展。直至1970年,周总理曾先后三次提出我国要搞核电建设,并多次找核电专家咨询,提出“安全、适应、经济、自力更生”的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二机部组建了“728工程”设计队,慢慢展开工作,并逐步确定了堆形和容量规模。

1974年在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二机部上报国务院,由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听取728工程的情况汇报,正式批准二机部等单位提出来的建设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方案。

周总理之所以批准这项工程,一方面是解决华东用电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积累经验,为日后的核电发展奠定基础。

尽管周总理批准了这项工程,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项工程受到极大的影响,不是人员不全要么就是各部门难以协同,甚至一度停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9月,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担任二机部副部长,在了解到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情况后,他认为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和集中领导的话,中国的核电事业发展将长时间陷入混乱局面。

为此王淦昌联合其他同志一起给邓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在收到这封后,十分重视,批转有关部门要求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最终经过商讨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工作应由二机部统一管理。

在我国核电发展问题上,从1978年到1982年争论了五年之久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要不要自行建造原型核电站,其中的代表就是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主设计的30万千瓦机组,大亚湾核电站是与法国合作建设的90万千瓦机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争论过程中,有些同志认为90万千瓦核电站是国际上成熟的技术,我国即将引进,只要拿到图纸就可以放心连续地一台一台投产,何必再去研究30万千瓦这种落后的技术呢?这不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吗?

二机部的同志坚决认为秦山核电站应当继续坚持,毕竟“728”工程已经在科研、设计、制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花费了上亿经费,岂能说下就下?

1979年1月,谷牧副总理出面协调各方,组织会议商讨这个问题,一机部、二机部、水电部、国防科委、国家建委等单位全都参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各说各有理,张爱萍将军也进行了发言,他是支持秦山核电站的。在他看来自己干和引进并不互相排斥,但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引进外国设别为辅的原则。

最终各部门也是进行了投票,三个部门支持上,三个部门反对,怎么办?负责主持会议的谷牧最后总结道:

728是原型堆,搞这个工程主要是为了掌握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是为了搞系列化电站。鉴于现在已经铺开摊子,有了初步成绩……所以要继续搞下去,各部门应该继续支持。

然而不久后,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事故,这在国内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为此,秦山核电站的下马问题再次被摆上了台面,但二机部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退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淦昌也给张爱萍和党中央领导写了一封信:

正确的核电引进政策不应该是全套进口,而应该在实现技术转让的前提下引进关键设备和特殊材料。……引进的主要目的不是引进电力生产能力,而是引进核电技术,最终建立自己的核电工业体系。

中国核电站的发展问题,最终也是惊动了党中央领导,大家纷纷进行了表态。聂荣臻得知后也是反问道:“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买人家的?”陈云则表态:我们自己必须搞自己的核电站,再也不要三心二意了。

就这样,1981年11月,国务院再次批准“728”工程。经过选址小组的辛勤工作后,将秦山核电站的地址选在浙江省海盐县,并得到党中央的批准。

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建设尽管一波三折,但是建设者们始终知难而进,不断推进工作,于1983年6月1日破土动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我国第一座自主研究设计、自主建造调试、自主运行管理的核电站,开始向电网输送电流,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

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7个有能力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以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的话,坚持自力更生的道路无疑是正确的,不然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打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