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家线上购药平台、线下药店的处方均由互联网医院开具,线上平台还可做到处方“秒开”。4月,记者以要接入互联网医院为由,联系一家名为在水医方集团的公司,旗下拥有互联网医院,可提供处方开具服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处方“秒开”是基于合理用药系统的辅助。另外,鉴于各地监管政策有所区别,还可配合药店应付监管部门检查,掩饰“先药后方”等问题。

线下药店800元包年 线上处方抽成0.6元/单

4月,记者在线上购买处方药服务时,弹出在水医方集团的相关推荐页,介绍公司旗下在水医方互联网医院。随后,记者以药店要开通处方系统为由,联系该互联网医院运营方。工作人员介绍,集团拥有11块互联网医院牌照,实体医院均为二级资质,可为线上购药平台及线下门店提供电子处方服务,并实现在线诊疗科室全覆盖。只要药店提供营业执照、执业药师注册证等证件和信息,便可开通账号,接入其互联网医院。

收费方面,线下与线上有所区别。线下药店接入为每年800元,可享受图文处方不限量。工作人员表示,还可以帮忙申请赠送3个月服务。线上开方则按照单张收费,互联网医院按照0.6元/单的价格抽成,次月结清。“线上处方的抽成是阶梯式的,如果线上处方量能达到一定规模,如每月两三万单,互联网医院的抽成(标准)还有下降空间。”

在国内网售药品平台中,记者调查发现,由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的情况颇为普遍,区别在于,部分线上平台自建互联网医院,入驻商家均需接入该互联网医院进行处方药销售,大部分电商平台则未指定具体互联网医院,可由入驻商家自由选择。

按照各地平台现有的处方药购买流程,与互联网医院签协议后,在处方药销售时,平台便会自动跳转至互联网医院端,进行问诊与开方。

有一类药店相对特殊,即医保门诊统筹门店,要结合当地的医保政策,使用对应的互联网医院处方。

全科医生兜底 系统辅助为开方提速

在线上购买处方药时,记者分别在凌晨1点、2点线上下单,此时开方速度与白天无异,互联网医院医生“秒接单”,处方也几乎是“秒开”。但在线下医疗机构就诊时,即便省去排队、缴费等环节的时间,仅医生问诊、开药等核心环节,也不可能如此之快。互联网医院“秒开”处方背后,是否有AI的帮助?

这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互联网平台会给医生排班,提供24小时服务。平台的常见做法是:晚上安排中西医结合科或者全科医生排班,基于线上购药针对复诊患者,这些科室的医生可以在处方开具中提供兜底服务,“本身夜班处方也不是特别多,安排部分医生值班,能接得住这些单子就可以了。”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对于如何做到处方“秒开”,工作人员也透露了其中的“行规”:“一些常规用药也没那么复杂,互联网医院平台也会有一些合理用药系统来辅助、提醒医生,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不像线下那样全部依靠医生问诊,还要一个个去看,那样效率太低了,利用工具,客户的体验也会更好一些,医生和药店的成本也会低一点。”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能做到几秒钟开具处方,是有合理用药系统的辅助,如提交的病症是否与药物适应症相符合,“总不能提交妇科疾病,开出了男科用药。”工作人员举例。借助系统辅助,医生就不用挨个字去看,“可以说,有系统先帮忙筛一遍。这是必不可少的,全部靠人工核对,效率低、成本高,是做不到的。用户也希望能快一点,如果两三分钟医生还没有开出处方,用户早就走了。”

北京市卫健委在2023年8月组织制定的《北京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中明确,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要加强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要加强药品管理,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经药师审核合格后方可生效,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有些互联网医院就是通过AI开具处方。药店同样不能借助AI进行审核。整个开方过程仅需数秒,“互联网效率再高也不至于能在几秒内完成,除非弹出处方需求后,医生看都不看,直接点同意。人工操作,再快也要1分钟左右。”

可帮助药店应付检查

部分药店在销售处方药时存在“先药后方”现象,有的工作人员甚至没有要求记者提供处方,仅在记者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处方时表示“(药店)补个方就行了”。线上平台也多为患者先选药再到互联网医院开方。

记者调查发现,地方监管的严格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门店和背后互联网医院的“合规”程度。事后补方,背后离不开互联网医院,要完成这一点,似乎并不困难。前述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药店的一种操作方式,即消费者在没有提供处方的情况下买走了某款处方药,药店在事后为消费者补方,“这种行为我们这里是不监控的,大家(接入药店)自己灵活去把握。”

工作人员还称,互联网医院监控的严格程度,与当地药监部门的政策密切相关。“有些地方查得很严,处方药销售必须是先开具处方,然后才是药品的出库销售,即系统中药品出库的时间要晚于处方开具的时间。”有些地方的监管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开方与出库)只要在同一天就没有问题,这也就导致了部分药店出现上午卖出处方药,下午才开具处方的情况。“我们的处方可以展示具体时间,也可以不展示,看当地管得严不严,我们都可以配合。我们做全国的客户,各种情况都遇到过,系统也很灵活,想不想显示具体的时间,都可以调整。”

【声音】

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按单提成,如何更高效率地“协助”网上药店将药品卖出去,无疑就成为互联网医院医师的一大“动力”。平台默认所有的患者都是复诊患者,仅仅需要平台补方。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流通监管专业委员会委员谭刚认为,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处方药,先在网上选药再跳转到互联网医院医师补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对互联网医院的医师而言,要确认消费者是初次就诊还是复诊开药,而且这一问题要最先进行提示。遇到初诊患者,能做到断然拒绝接诊。对复诊患者,通过询问确认患者是否此前服用过该药等,确认后才开始进入问诊诊疗环节,在掌握清楚患者具体情况后,再为患者开具处方或调整用药量。这才是处方药网售的合规流程,也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应有态度。但站在消费者网上购物的角度,会觉得这种流程不高效、很麻烦。“从根源上来讲,我们的消费者还没有建立起对医疗和药学专业人员的充分依赖,对药品作为特殊商品的认知不足,更多地考虑还是怎样能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取药物,部分网上药店和平台为了稳定客源,战胜竞争者,便会迎合消费者这种需求。”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