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诏,能邂逅“良峰书室”,实属偶然。

之前,我并不晓得它,然而,就像前世有缘一样,冥冥之中,就遇到了!

南诏古城这地方,屋极古雅,举目皆是筒瓦,到处可见斯文清丽的门楣大字,如“浩然”、“秀蕤”等。众所周知,筒瓦多用于宫庙府第,仅从这点看,南诏古城就是一处讲究排场的地方。从诏安的考古遗址看,其实早在宋代,境内就有使用筒瓦的习惯。

如前述,能遇到“良峰书室”,或也算是一种必然。

刚看到它时,破破烂烂地,且门口挂满衣裳,差点就错过了。因为门口的红灯笼,多看了一眼,竟意外发现,门楣上依稀似有“書室”两字,走近一细看,果真是“良峯書室”。

良峰是一座有故事的小山,南诏古城的风水要地。书室能以良峰为名,显然不是普通读书人的居所。

屋主是一位穿着拖鞋与七分裤的瘦瘦的中年人,或许是刚刚小酌过,稍带着些酒气。他是热情的,祖宗曾经的腾达让他感到荣耀。他告诉我,他的祖宗是当官的,是漳浦帝师蔡新的妹夫(不知有没有听错),现古厝内的很多摆设与匾额,是他的长辈冒着风险偷偷保护下来的。从他的嘟哝声中,大抵听得出,他在抱怨曾经辉煌的老祖宗,并没有福荫到他。—— 古厝内部,堆满各种杂物,的确是一番破落已久的景象。

隐藏着古厝秘密的,主要是刚进大门时抬头可见的那一方进士匾额,“進士”两个大字的金漆宛在,其落款则为“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伯行為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會試中式第二十六名孫庭楷立”。根据匾额内容我们可以得悉,这座古厝为康熙年间诏安进士、浙江云和知县孙庭楷的宅邸,立匾者为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

经过天井,走上厅堂。可见,厅堂正中悬挂着“三德堂”的大匾额,极为显目。“三德”典故源自《孟子》,当指伯夷的“清”,伊尹的“任”,柳下惠的“和”。“三德堂”匾额下面,立着一张清代官员肖像,肖像主人或就是孙庭楷。肖像画后面还有不少漆金之字。经推敲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溪先生当指李光地,李光地推崇的漆金大字内容是乾隆撰写的《御制盛京赋》第一句。邹文清兄查阅1942年《诏安县志》地方志时,找到了徐鹏的资料,原来他是清末民国诏安人。“丙辰孟夏上浣六日”指丙辰孟夏(四月)初六,也就是1916年5月7日;“恩城”则指南诏古城。

关于孙庭楷与蔡新的关系。我感觉不太可能是妹夫,因为孙庭楷比蔡新年纪大很多。邹文清兄为此专门查阅了诏安县志。他指出,孙庭楷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中进士时,蔡新(1707—1799)才三岁。假设孙庭楷康熙三十五年(1696)中举时很年轻,如22岁,则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时已35岁。故孙至少大蔡30岁。以故,孙庭楷不可能是蔡新的妹夫。

屋主的说法显然是家族内部的口口相传,如果有一定依据的话,我认为,这位“妹夫”很可能是指蔡新的叔叔蔡世远。

理由一,蔡世远作为青年才俊,曾获得福建巡抚张伯行的青睐,被张伯行邀请去主持校订先儒著作。蔡世远与孙庭楷都与张伯行关系密切。理由二,蔡世远也是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与孙庭楷为同榜进士。蔡世远与孙庭楷是同乡,早就相识,且为同年进士,成为“妹夫”的可能性较大。

夜已深,得收笔了。

此间古厝,从门楣的“良峰书室”四字到张伯行立的“进士”匾额,到厅堂的“三德堂”匾额,到徐鹏书写的李光地语录(实为乾隆作品),一座富有理学气息的清代进士第呈现在我们面前。

建议诏安地方有关部门进一步调研后,把它列入文保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林鸿东,鹭客社创办人,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