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权顺利夺取荆州,实现了多年愿望,他在高兴之余,心里却有点惴惴不安。因为孙权现在面对的,是两个大敌,情况十分不妙。

于是,孙权对曹魏和刘备,都小心应付,采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策略,以至于在他们称帝七八年之后,孙权才建立了吴国,当上皇帝。

《三国志》记载,孙权杀了关羽,袭取了荆州,知道刘备必定不肯善罢甘休。他一方面精心部署,严阵以待,防止刘备前来报复;另一方面,努力改善与曹操的关系,防止两面受敌。

曹操见孙权与刘备闹翻,十分高兴,他表奏朝廷,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兼荆州牧,封为南昌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时候,天下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

公元220年春,曹操病逝,到了冬天,曹丕就废汉称帝了。

半年以后,公元221年4月,刘备也在蜀地称帝。

这时,孙权如果称帝,也是很自然的。可是,孙权不仅没有称帝,反而向曹丕称臣。曹丕封孙权为吴王,赐九锡。

孙权主动向曹丕称臣,用意很明显,就是如果刘备来进攻,希望能得到曹魏的帮助,起码保持中立,不要趁火打劫。

曹丕对孙权的心思看得也很清楚,他向孙权提了两个要求:一是征召孙权的长子孙登入朝做官,实际上是当人质;二是要孙权盟誓,效忠曹魏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件事,孙权都没有答应,只是敷衍。于是,曹丕心里更加明白,孙权决不是真心归服。

公元221年7月,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亲率大军东征,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意图夺回荆州。

孙权知道刘备来者不善,先派人求和,刘备怒而不许,孙权只好拼死抵御了。此时吕蒙已死,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兵西去迎敌。

陆逊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把蜀军诱入夷陵一带的树木茂盛之处,突然进行火攻,火烧刘备连营,蜀军惨败,刘备逃到白帝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吴军队获得大胜,孙权并没有乘胜进军,攻打益州,反而将大军撤回,并派使者去白帝城,议和停战。

此时的刘备,心力交瘁,损兵折将,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再战了。

孙权此举,是担心背后的曹丕。曹丕果然集结军队,想要趁火打劫,见东吴早有防备,只得无功而返。

公元222年秋,曹丕见孙权并非真心称臣,又对赤壁之败耿耿于怀,便调集重兵南征,讨伐孙权。

魏国大军分三路进兵,声势浩大。曹仁率军攻打濡须;曹休、张辽领兵进攻洞口;曹真、张郃、徐晃等挥师南下,包围了南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权调兵遣将,分头御敌,急得手忙脚乱。魏国三路大军,除了曹仁遇到濡须坞坚固屏障,没有得手之外,那两路连战连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打得孙权有点招架不住了。

眼看曹军胜利在望,不料遭遇瘟疫流行,魏军战斗力锐减,曹丕只好下令撤兵了。

这一仗,把孙权打得清醒了许多,孙权意识到,曹魏始终是他的头号敌人。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把蜀国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派使者到东吴求和,孙权欣然同意,又派使者回访,两家恢复了友好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孙权,已经认识到,他那“二分天下”的大计,不可能实现了,只能接受“三分天下”的现实,与蜀汉联合,共同对付曹魏。

此后四十多年时间,吴蜀联盟没有再发生破裂,魏、蜀、吴三国的疆域,也基本没有变化,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曹丕称帝之后,也有统一天下之雄心。凭魏国的实力,对蜀、吴各个击破,是有可能的,但蜀吴联合起来,他就无能为力了。

公元224年,曹丕还想再次征讨孙权,他率军到达广陵,见吴军严阵以待,无懈可击。曹丕南望长江,叹息着说:“彼有人才,不可图也。”遗憾地领兵回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诸葛亮趁此机会,开始出兵,讨伐曹魏,此后多次北伐。

曹魏不得不派兵抵御,注意力转移到西方。东吴这边减轻了压力,孙权过上了舒服日子,他开始考虑称帝了。

公元229年4月,孙权在武昌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不久迁都建业,那一年,孙权四十八岁。

孙权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长子孙登为皇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权虽然没有得到“二分天下”,但总算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心情仍然十分喜悦。

此时,孙权又怀念起了为他谋划大计的鲁肃,称赞鲁肃是“明于事势”之人。

孙权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荣登帝位。孙权打天下,也要靠人才。那么,他的谋士武将们,主要有哪些人,他们各自都有什么功绩呢?

请看下一集,东吴托孤大臣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