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双腿,还能去想去的地方吗?”5月14日,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首场宣讲来到绵阳,宣讲人代国宏以一句发问打开了“话匣子”,开始缓缓讲述他从2008年特大地震中失去双腿到重获新生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34次全国助残日(5月19日)即将来临之际,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组织代国宏、肖威搏、叶莹与易诗四位宣讲人,先后走进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西南科技大学,结合自身人生境遇与广大师生用心对话、真诚交流,广泛传递“平等、融合、共享”的新时代残疾人事业价值理念,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18岁学游泳,20岁获得全国冠军,24岁在全国残运会上破纪录……从伤痛、迷茫到奋进,第一次回家乡绵阳宣讲的“无腿蛙王”代国宏,用亲身经历传递乐观与坚强。“我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故事为更多学子答疑解惑,让他们用更积极、正面的思维方式面对人生选择。”代国宏说。

“很高兴来到绵阳,我也刚考上绵阳市2024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2个月后就会再来绵阳报到。”台上,一位拄着拐杖的“95后”宣讲人忍不住分享着这份“上岸成功”的喜悦,他就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三学生肖威搏。幼时因病,他只能依靠双拐行走,但他从未放弃自己,一路走进大学,还获评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叶莹,成都理工大学教师易诗也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鸡蛋向内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四位宣讲人的故事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残疾人朋友的自强不息也让我意识到,应该更加珍惜当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实现理想。”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徐欣欣说。

“我们希望能够以励志故事激励广大在绵青年砥砺奋斗,以榜样为‘镜’,争做时代新人。”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何茂松 文/图)

编辑:贾非 校对:张春梅 审核: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