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用觉得恐惧是一个问题。但你如果没有觉察,任由恐惧来决定你的人生,这才是问题。”

共创活好的环境

『niwo』

在2023年12月,niwo与内在小孩领域的先驱人物,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老师,在中国共同开办“走出恐惧系列工作坊“,带领大家一起探寻和疗愈负面感受的源头。

在这一期走出恐惧工作坊结束后,我们也特别邀请了钱维德老师为参课学员举办了一场专题分享会,与学员一同深度分享近期的发生,回顾课上的美好瞬间,为大家在课后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至右依次为克里希那南达、阿曼娜和钱维德老师,摄于2023年12月走出恐惧工作坊

钱维德,分别于英国和美国获得工作心理学和口语传播学硕士学位,有近二十年的身心灵工作教学经验,是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创立的 [爱的学习学院] 中国首席导师。

钱老师多年来致力于国内伴侣关系和亲子关系品质的提升,解开家庭制约和内在对爱的渴求之间重重纠结,其教学注重培养内外在一个足够有爱的空间,包容并尊重自己和他人独特的生命本质。

以下内容源自钱老师在分享会Q&A中的精彩回答▼

我有段时间突然就开始怕黑,睡觉也不敢把灯关掉,这个是为什么呢?

Q&A

Q1

钱老师:综合来看,孩子通常是怕黑的,底层其实是身体对于生存的恐惧。但对于成人而言,老实说有一点怕黑其实没什么,但如果有过度的害怕,它可能来源于其他层面,不管你是晚上睡觉怕黑、或者梦到一个怪兽,其实它的背后都是一个叫做压力和害怕的累积。

那要怎么办呢?第一个你要知道的是,害怕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人不可能没有害怕这是第一个。如果一个人都没有感觉到害怕,这个人反而挺危险。所以有害怕的感觉,不要觉得有问题。这对小朋友来说也是一样的,千万不要告诉他说:“你的害怕是有问题,你不应该这么害怕。”反而应该很习惯的把害怕就是当呼吸一样,害怕是很正常的。

第二个方面,也是我的推测,因为你刚刚提到,有很多问题你都是用头脑去把它解决的。所以当有问题出现,你就用头脑把它解释掉了,所以你可能有一段时间会觉得没有那么害怕。但是害怕是属于身体的感受,可能就是天黑了、晚上做梦了,或者当你自己一个人了,当害怕的感觉出来时,只要是你头脑无法解释的,你就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把灯关掉,你解释不了这片黑漆里面有什么东西,你脑子是没办法弄清楚的。所以你只能开着灯,一旦你看清楚周围的东西,你脑子清楚后,你才能安心。所以你要知道你保护自己的方法,其实就是在用你头脑的思维。

但这么做并没办法驱散我们的害怕,只是暂时感觉不到而已。所以最后很有可能,在你的生活中,说不定很多事情你其实都是基于恐惧去做的决定,例如去挣钱、去结婚,去跟谁讲话去,不跟谁讲话等等... 你这得去探究“不敢关灯”的行为背后是因为害怕些什么?

这个害怕可能是你内在潜意识被累积起来的,在你的情况里这份害怕呈现在黑暗中,那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呈现的是鬼、是死亡等等,但它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就是恐惧这个感觉而已。

所以我的建议,首先是要去探索我每一件事情或者行为,它背后害怕的是什么,而我想去保护的感觉又是什么?就是去认识自己的恐惧

然后,开始学着不要只是因为恐惧去做生活中的决定。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去面对恐惧:

第一个就是叫做勇敢,不是用自己的思维去把恐惧合理化,或者逃避恐惧,而是尝试去做一些稍微勇敢一点,更真实一点的事情。

第二个,就是在生活里创造爱。要知道,爱跟恐惧,其实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有爱的话,就会少点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个是在提醒我们,虽然我们在生活里,已经有很多旧有的方法去应对恐惧,但似乎潜意识的东西有时不一定是用我们的惯有行为就可以应对得了的,所以我们在能量上就需要多创造一些爱和勇气。

这么一来,那个恐惧相对来说就不会那么庞大。虽然可能还是会存在,但不会那么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23年12月走出恐惧工作坊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恐惧,我也好像没什么感觉...这个要怎么办?

Q&A

Q2

钱老师:大多数人通常是在生活搞砸的时候,例如突然之间失败了、被拒绝了,或者是生活不顺利的时候,恐惧自然就会出来。

通常恐惧在身体分成三种状态,一种就是叫做活跃式的,你的身体在颤抖、你手不知道应该放到放哪里、脑子很多的想法,嘴巴说话说得很快,眼睛不停在眨等等,你会从身体上感觉到这种状态。在生活中的话,例如消化不良、睡不着等情况,其实你身体的病症其实也呈现某种你长期来一直有的一些恐惧。

第二种呈现的方式是消极式的,整个人没有什么能量,怎么睡也睡不够,随便做点什么就累了,或者是常常没办法注意力集中,脑袋一片空白,也没有什么动力,这些其实也可以呈现就是恐惧在身体的的消极式的状态。

第三种其实是,在教学当中也是比较难的例子,但这种例子非常非常多,它叫做“麻木掉自己的感觉”。这样的人生活变得很上脑,做什么事情都是用标准,都是用好坏,都是用成败对错,似乎活在一个规则的世界里,这件事情该不该做都是很清楚的规则,那么他只要去做正确的事情,然后他把它做好,那事实上他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他就算结了婚其实也这只是为了"我要有个婚姻的样子”。

但事实上他是没有感受的,其实跟他在一起的人也感受不到他。那这一类的人其实你要他承认或相信他有恐惧,这是非常难的,因为这也是一种保护机制。

他可能小时候在成长过程中选择了这种保护机制,就是“让我不要有感觉,那我就不会那么害怕”。但感觉是一个整体的体系,如果你感觉不到恐惧,你感觉不到悲伤,那你也感觉不到喜悦,好像人生就是这种无感。他可能觉得他过了一个像样的人生,但其实都是比这个社会的标准在告诉他“他过得还不错"。

所以这种要觉察是非常难的,可能只有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或者某个片刻突然停下来的时候。比如说晚上他突然之间手机刷累了,他停下来了,在很安静的时候,他可能突然觉得自己很空洞,他可能不太能感受到深刻的悲伤,害怕、喜悦、爱,但他可以感觉到麻木、空洞。

有的时候人是到中年会感觉到这个东西,我们称之为中年危机,他该有的都有了,接下来要干嘛?他会感觉到这种空洞,或者困境。这个时候他可能开始质疑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他拥有事业、拥有家庭、拥有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当他开始去思考人生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个契机,他可能才开始渴望去感觉到生命的意义,可能就会有驱动力去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内在。这其实是一个灵魂的觉醒,一个灵魂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有一个学员,他在深圳也算是做得挺不错的企业家。他在课程最后一天的时候举手,他说:“我跟我高二的儿子好像谈不来话,我觉得不太对劲。”那其实对于没感觉的人,当他突然发现生活不对劲的那一刻,其实就是个转机。

我问他:“那你想要的是什么?”,他接着说:“他都不跟我说话。”我说:“对,他再长大一点了就更不会再跟你说话了,你大概也就可以跟他再说一两年话,因为他现在还在你身边。”然后他突然发现了他的生命里似乎少了些什么。

其实少的就是感觉,他跟他孩子之间没有感觉的交流。所以只有那种知道自己动机在哪里的人,他才会意识到:”噢,我想要知道怎么样做才可以让我不麻木?”

所以我让他回去跟他儿子聊,跟他儿子说他的渴望,说他的领悟。他以前都没有跟他儿子交流过,感觉全部都是要求他儿子去干嘛。然后他问:“那我要怎么做?”我说:”你就问去你儿子他现在想干嘛?就是他希望跟你做什么?然后他就说的什么,只要你做得到的,你都陪他去做。“

后来他们去打篮球、去滑雪、去旅游,父子俩现在的关系变得非常非常的好。他的儿子可能依旧不是他理想中的儿子,但是他的感觉被他儿子带回来了。

所以在走出恐惧工作坊里,我们有用呼吸的方式、用动身体的方式、用内在探索的方式,把你的感觉带回来。但你只有当你有这个动机,它才能驱动你去探寻。

感觉其实没什么用的,但是感觉却是身为一个人最珍贵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23年12月走出恐惧工作坊

恐惧一定要被解决掉吗?

Q&A

Q3

钱老师:恐惧是无法被解决的,它不会被解决,也不需要被解决。

面对恐惧,第一个需要觉察,也就是知道我们哪些行为是出自恐惧的行为,我什么时候是因为害怕才做这件事情?或因为害怕我才不做这件事情?

要知道我们人生最快乐的事,都是出自于爱与热情的行为,我选择去这件事情或者跟这些人在一起,出自于爱、意义和热情,而不是基于恐惧去做选择。

在《走出恐惧》这本书里,所谓的走出,其实意思就是不要被恐惧抓住。如果说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出于恐惧才做,那你其实已经被恐惧给抓住。在这本书里,想做到走出恐惧之前,需要先走近恐惧。意思就是说要先觉察,然后第二步就是,你可以学习去打开内在空间,让恐惧在你的内在空间里流动。你也不躲开,你也不慌张,然后你自己的内在的空间里去做出我们叫做”智慧的选择“。

恐惧是自然且正常的,有些恐惧是童年带来的,但你不需要因为童年带来的恐惧去决定你现在的行为,那个恐惧会一直在你的身体里,每次我们被拒绝、被怀疑、别人给我们压力、对方不尊重我们,或者是让我们失望的时候,恐惧的感觉都有可能出来,但你并不需要解决或者消除它。

有些人可能是用麻木解决掉它,觉得自己只要没感觉之后就不会恐惧,这个反而是最糟糕的选择。恐惧其实是让我们去感受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情绪。同时我们要知道的,生活里有很多值得去做并且很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一开始我们可能会害怕去做,比如说要上台演讲去呈现自己、又或是向别人表达爱,这个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但它可能是让我害怕的。所以很多的恐惧的出现反而在告诉我,这件事情我不想再等了,我应该即刻就去做。

所以不用觉得恐惧是一个问题。你如果没有觉察,任由恐惧来决定你的人生,这才是问题。

导师介绍

/ 走出恐惧工作坊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里希那南达(Krishnananda) 是一位美国人。拥有哈佛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位,曾是一名精神病学家,后来在加州大学受训成为专业心理治疗师。

阿曼娜(Amana)丹麦人,有着心理咨询及身体治疗的专业背景,将深度共情、敏感、直觉感知和冥想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

他们从事心理治疗和生命成长40余年,是内在小孩领域内的先驱人物。著作包含《走出恐惧》、《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真爱的旅程》等,并有多种译本。

如果想要更深刻的看见和感受,不要错过作者夫妇即将在中国举办的工作坊。

作为领域内的先驱人物,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老师在世界各地带领工作坊及训练课程,他们从2023年起在中国与niwo成长学院共同打造“走出恐惧系列工作坊“,帮助大家一起探寻和疗愈负面感受的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一步一步地,用非常细腻的描述方法,为我们揭开内在小孩的面纱,从恐惧、羞愧、惊吓,到被遗弃和被剥夺等让我们缺乏安全感的根源开始说起,为我们每个人的恐惧找到了对号入座的情境。

在三天的工作坊里,您将收获:

  • 深度沉浸的没有批判或压力的环境

  • 透过了解与接受来看见自己疗愈自己

  • 挖掘出恐惧最深的根源起因

  • 建立承诺与专注的能量

  • 聆听与信任身体

  • 重新唤醒我们的身体能量和内在智慧

  • 最深的伤痛可以转化为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 此工作坊是中英双语环境,安排身心灵领域内专业翻译老师全程陪伴,确保师生沟通&理解无障碍。

报名细则

【课程时间】

2024年6月7-9日

【地点】

北京周边 (具体地点报名后专人服务通知)

【滚动报名中】

详情联系

微信/电话:15120053091

niwo,共创活好的环境

www.niwolife.com

为防止走失

请点亮在看

或星标我们

别吝啬转发

留言最欢迎

⬇️⬇️⬇️

了解更多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