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的豪宅卖的特别好:

中海顺昌玖里196.5亿,滨江凯旋门70.27亿,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99.97亿,保利世博天悦80.8亿,香港置地启元44.5亿。

再叠加马上开盘的凯德茂名公馆75套套均三千万+的豪宅,这两个月上海豪宅的总销售额即将突破500亿,这个数据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我不是为了鼓吹上海楼市的辉煌。

市场实际上很惨,二手豪宅也开始了无量下跌,中介门店不知道倒闭了多少家。

当然,这些还只是暂时的影响。

上海豪宅的井喷供应,其实将会造成一个更大的后果:

倒逼上海楼市全面洗牌。

01

最近跟开发商懂里的操盘手聊天,大家对豪宅热销的看法出奇一致,就是“幸运”。

这么讲的出发点,大多是对于上海未来巨量的豪宅供应量的担忧。

“如果现在不抓紧入市,未来很有可能就卖不掉了。”

上海楼市到底藏了多少豪宅的供应量其实很难有个定数,因为总会出现一些隐藏在水面下的项目突然冒出来。

凭借着公开市场的数据,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

待供应的豪宅总建面超过300万㎡,套数大约在13000套左右。

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已经开始整备或者收储,但是还没有出让或遴选的地块,全部算上,套数只会更多。

这些房子中还掺杂着大量的风貌类产品,总价都是妥妥的5000万+,又把去化难度拔高了一层。

上海一年到底能消化多少豪宅呢?

上海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平均2000万以上的房子成交量也就一年一千多套,5000万以上的成交量大部分时候都是一百套出头。

除了少数几个年份市场好供应多会出现一些差异,大部分时候都很稳定。

如果按照这个平均去化速度,上海现在的新房豪宅至少得卖个十年,高总价的房子,恐怕再多些年都未必卖的完。

今年到目前为止,高总价的新房都卖了一千多套了,其实基本已经消耗掉一年的购买力了。

即便是考虑到前两年新房豪宅供应量比较少,积累了一些存量购买力,后面的豪宅也铁定不会这么舒服了。

此外,本就受打击的二手豪宅市场,高倒挂其实已经岌岌可危,不少二手豪宅成交价已经大幅回调。

这个跌价势头一旦逐渐成为共识,新房的销售很快就会重回寒冬,恐怕会让后市更差。

02

之前,业内普遍有个共识是,这么多豪宅不会快速的上市,不会一次性拖垮市场。

但是,理论是这么回事,开发商的钱袋子抗不扛得住又是另一回事了。

现在的行情大家都清楚,别管是什么类型的开发商都没啥余粮了,拖着不上才是最不可能的。

综合来看,新房豪宅的超量供应肯定是既定事实了,二手豪宅的价格下跌也会成为另一个既定事实。

当下唯一能宽慰大家的是,幸好豪宅和中产社区之间的价格差距还是比较大,短期还不至于把中产社区价格也压得那么惨。

但是这个逻辑成立的前提是,默认这些豪宅只是相比于原来跌价了,但是还走的是豪宅的价格体系。

但是这个逻辑只能在短期成立,随着豪宅越来越多。

中长期来看,一部分房子肯定是要跌落豪宅圈成为中产社区,其房价也是注定会暴跌的。

这么说的核心原因在于:

市场上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市场容纳不了那么多的豪宅。

上海有两百多个板块,分化十分复杂

贵的地方太便宜,便宜的地方太贵

03

从产品维度来讲,豪宅之所以称为豪宅,跟地段、产品力、品牌、房龄等多个维度都有关系。

但是这个视角其实是比较狭隘的,因为豪宅本质上是购买力分化的结果:

最顶级的购买力有多少,豪宅的数量就应该有多少。

这些顶级购买力认可的房子,其实就是豪宅。

假设现有的有钱人资金不变,房地产开发水平倒退到三十年前;

那么上海最贵的房子就应该是古北二期和那些老大楼,因为这是他们能选择到的最好的产品,。

这些房子在今天视角看很垃圾,但是如果只有他们,他么就是豪宅。

那么上海到底有多少的顶级购买力呢?

按照胡润最新的统计:

上海总资产≥1000万的家庭数量为26.49万户,较上年减少2.3%。按户均3人计算,涉及约79.5万人,约占上海2476万常住人口的3.2%。

上海净资产≥1000万的家庭数量为14.65万户,按户均3人计算,涉及约44万人,约占上海2476万常住人口的1.8%。

1000万可以视作顶级中产,1个亿视为顶级富豪。

上海总资产≥1亿的家庭数量为1.68万户,较上年减少4.4%。按户均3人计算,涉及约5万人,约占上海2476万常住人口的2‰。

上海净资产≥1亿的家庭数量为1.02万户,按户均3人计算,涉及约3万人,约占上海2476万常住人口的1.2‰。

这个数据其实十分合理,推算一下,其实也完全符合二八定律。

1000万以上的家庭几乎可以称之为中产中的佼佼者,在总人口比例中就得是二八定律的一次平方,基本也就是20%*20%也就是4%左右。

以此类推,过亿的家庭还得再乘一次4%,考虑到上海能虹吸全国顶级的购买力,最终实际千分之二的比例倒是十分合理。

那么,上海大概有多少套豪宅呢?

我们大致统计了一下,整个上海大概有近800万套住宅:

其中总价超过1500万的房子有25万套左右,3000万的房子大概有5万套出头,5000万以上的只有1.5万套左右。

算一下各自价位段的占比就会发现:

存量的豪宅总数和居民购买力总量几乎是完全匹配的。

而其中的部分偏差也可以理解,毕竟顶级家庭都不止一套房子。

从数据上我们也能看出,上海的豪宅本质上没有出现所谓的供需失衡;

或者说,上海大概需要的就是那五万套三千万的房子,多了就吃不消了。

这种情况下,短期内还有一些所谓的豪宅能够在豪宅圈里享受豪宅的价格体系,比中产社区贵很多,最多是没什么成交量。

长期来看,有些社区势必是要被挤出豪宅这个圈子的,到时候,价格旧藏不住了,肯定是要掉到中产社区的水平的。

这个维度来看,有些豪宅恐怕买的时候就会跳进坑里。

04

这种优胜劣汰其实很明显。

以黄浦为例,未来待上市的豪宅数量全市最多,怎么可能老牌豪宅都屹立不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黄浦是宇宙中心,其他区域的那些豪宅们就要当心了,跌落的风险很大。

当然,开篇说的是上海楼市全面洗牌,到这里都只聊了豪宅,关我中产和刚需什么关系?

这是因为,楼市是个整体,不仅仅豪宅是有数的,中产社区也是有数的。

有豪宅滑落阶层,就会倒逼一些中产社区房价下跌,甚至被挤出中产的圈子。

毕竟人家以前曾经是豪宅,至少在某些方面是达到了豪宅的层次的。

落魄了,水平大概率也比很多中产社区的高。

比较危险的就是那些曾经的1.5类地段,本来就在中产社区的身份上达到了豪宅的价格水平,以后首当其冲的可能也是这些地方。

当然,这个是很宏观的规律,到了微观层面来看,其实中产社区的地缘特性比豪宅要强很多;

实际分析的时候还要结合各片区自身的供应结构来分析实际的影响。

此外,也会有一些所谓的豪宅会非常悲剧,比如户型特别大,总价腰斩了都卖不掉也是有可能的。

结语

篇幅有限,只能将逻辑讲清楚,没法逐个板块分析崛起和滑落,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讨论,或者联系小助理预约咨询。

此外,肯定有朋友好奇,本文说的情况难道完全无解吗?

可以确定的是,单靠刺激购买力是作用不大的。

上海楼市整体的二手房换手率大概只有3%,远低于国际大城市的水平。

这和我国特殊的情况有关,很多家庭资产其实就是那套房子,没什么现金,购买力是释放不出来的。

而且需求这东西,挤一次两次还行,挤多了也是真没有。

短期来看,局部的放松准入条件,恐怕是势在必行。

长期来看,还是要我们持续突破,全面发展才行。

有一天,上海的豪宅成为全球的奢侈品,自然问题迎刃而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