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三国那个乱世,曹操可是个有名的谋略家。

他不仅勇猛善战,而且心思缜密,总能想出一些出奇制胜的计策。

当年,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

曹操一看,这是个好机会啊,就率领大军去攻打他们。

可这几个袁绍的儿子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一看曹操来了,就暂时放下内斗,联合起来对付曹操。

曹操一看,哎呀,这不行啊,他们联合起来我可打不过。

1、隔岸观火。

就在曹操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的谋士郭嘉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主公,咱们先别急着打,先退兵,让他们继续打。”

曹操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下令退兵了。

果然,曹操一退兵,袁绍的几个儿子又开始窝里斗了。

他们你争我夺,打得天昏地暗,最后都累得筋疲力尽。

这时候,曹操再一举进攻,就把河北给攻下来了。

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一看大势已去,就逃到了辽东,投奔了公孙康。

曹操一看,这两个漏网之鱼可不能放过。

但这时候他的将领们都建议他发兵攻打辽东,曹操却摇了摇头,说:“不急,咱们先等等。”

将领们都不解,曹操却笑而不语。

曹操下令大军南下,给辽东公孙康那边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公孙康一看曹操没有追来,心里就放松了警惕。

可是袁熙、袁尚这两个家伙可不安分,他们看公孙康的地盘大、兵马多,就起了歪心思,想要夺取兵权。

公孙康也不是傻子,他看出袁熙、袁尚的野心,就决定先下手为强。

有一天晚上,他设了个鸿门宴,把袁熙、袁尚请了过来。

席间,公孙康假装敬酒,却暗中下了毒。

袁熙、袁尚哪里知道,喝下了毒酒,不一会儿就倒地不起了。

公孙康一看大事已成,就命人把袁熙、袁尚的头颅割下来,打包送到了曹操那里。

曹操一看这包裹,心里就明白了,他哈哈大笑,说:“公孙康真是个聪明人,替我解决了心头大患。”

就这样,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袁熙、袁尚这两个心腹大患。

他的将领们这才明白曹操的用意,纷纷赞叹他的深谋远虑。

这就是曹操的“隔岸观火”之计。

他看准时机,让敌人自相残杀,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这不仅是曹操的智慧,也是他在三国乱世中能够立足的根本。

从那以后,曹操的名声更响了,他的“隔岸观火”之计也被传为佳话。

每当有人提起这个计策,都会感叹曹操的智谋和胆识。

而曹操也凭借这个计策,为他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退为进。

其实“隔岸观火”这招,不仅曹操能用,也是我们工作中的一大杀招。

在办公室里,小张和小李一直是竞争对手。

两人为了争夺同一个项目,明争暗斗,火药味十足。

小张是个急性子,总是想直接击败小李,但每次都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有一次,小张又准备找小李的茬,老路也想插手,但被我及时制止了。

我告诉他:“先别急,让他们的矛盾自己爆发出来。”

老路半信半疑,但还是按我说的做了。

果不其然,不久后,小李为了抢项目,暗中给对手透露了小张的核心资料。

结果,两人闹得不可开交。

这时,老路按兵不动,只是默默观察。

等到他们斗得精疲力尽,老路才出手,以逸待劳,一举拿下了项目。

他感慨地说:“原来,有时候不是要去收拾谁,而是要学会等待,让对方先消耗自己。”

这就是职场中的“隔岸观火”,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

学会这招,你在职场上也能游刃有余。

3、智取之道。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想要成功,不仅要靠实力,更要有智谋。

当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我们不必急于出招,尤其是当自己无法一次性快速取胜时。

想象一下,你正在职场上竞争一个重要项目,而你的对手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

此时,你不妨先冷静下来,观察对方的动态。

你会发现,他也有自己的“敌人”——那些同样渴望这个项目的人。

在这些人中,有些人与你的矛盾,并不如与你的对手那么尖锐。

你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关系,通过一些手段,挑动他们先与你的对手斗起来。

比如,你可以透露出一些“内幕”信息,或者稍微制造一些误会,让对手与这些人之间产生摩擦。

当对方与这些“敌人”斗得不可开交时,你已经保存了实力,并且坐山观虎斗。

等到他们筋疲力尽,你再出手收拾残局,往往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

这就是智取之道,它告诉我们,在竞争中,保存实力、巧妙布局比盲目出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