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前言

成吉思汗及他的后裔们的西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由中原向西域、中亚和钦察大草原(咸海至乌克兰以北称钦察草原)延伸,中断了数百年的“欧亚大通道”得以畅通。

元王朝建国后,忽必烈认识到“陆上丝绸之路”形势错综复杂,因战乱时常发生,会时断时续。因此,他开始大力开发“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对南宋航海技术的承袭与发展,元朝的对外贸易十分繁荣。其商品的品种、金额都大大超过了前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大利商贾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游历和长年的逗留,促进了忽必烈眼界的开拓及地理知识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忽必烈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是元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沟通中西方的纽带,甚至在沿线国家掀起了“中国热”,是我国丝绸之路贸易史上光辉的一笔。

其所建立的海上贸易制度也为后世进行海洋贸易管理提供了借鉴意义。

忽必烈也被称为:“人类远祖阿丹(Adam)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未见过的,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

并在孙中山眼里是能与秦皇汉武、拿破仑等功绩相媲美的一代枭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成吉思汗的西征与中西陆路运输的通畅

(一)丝绸之路的介绍

“丝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要通道,也是双方文化、经济、贸易交流的必经之路。

它主要分为“陆路”“海路”两条线路。

陆上丝绸之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

其中,蒙古大草原上的一条,穿过西伯利亚,通往东欧和俄罗斯的,就是所谓的“草原丝路”

从宋到元,“草原丝路”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重要纽带,也是中国同中亚和西域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国南方沿海广州和泉州两个海港,往南穿过南海,再经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和波斯湾,再经过遥远的东非和欧洲

或者从北海岸穿过东海,到达日本和朝鲜,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二)成吉思汗与“陆上丝绸之路”

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蒙古平原上建立了“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西征,建立四大汗国,为蒙古时期路上的“丝绸之路”开辟了畅通的道路。

蒙古族起源于蒙古高原地区,是一个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民族。

蒙古高原是一个农业基础落后地区,粮食和布匹等生活物资匮乏,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商贸往来是其它生活物资获取的主要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平时期,各大部落之间以互市为主要手段,以满足各自的需要。

当草原上出现分裂势力,局势变得非常混乱的时候,游牧政权必须用战争来维持道路的畅通,进行贸易交流。

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部落后,蒙古和西域之间的贸易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1205年蒙古曾6次派兵对西夏进行征战以解决蒙古和西域的贸易问题

1227年,西夏覆灭,河西长廊与西域之间的丝绸之路再次畅通无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驿站的发展促进“丝绸之路”的拓展

随着蒙古帝国的西征,欧洲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成吉思汗的“西征”,打通了从钦察草原到蒙古的东西商路,打通了从中亚到蒙古的通道。

大蒙古国遍布欧洲派遣的使节们的足迹,大量的传教士与商贾也相继来到了东方。

突然之间,不仅仅是蒙古,而是亚洲都进入了欧洲人的视线。

成吉思汗大力发展驿道,并将其扩展至西域,为“丝路”的扩展开辟了道路。

随着成吉思汗的不断西征,蒙古王朝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到了西亚、东欧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蒙古国”时代,除了在漠北草原上设立驿站之外,四大汗国也都设立了驿站。

连接了蒙古草原和西域的驿站交通网络,使得被封锁了数百年的“欧亚之路”(从中原到草原,再到西域,再到中亚,最终到达钦察草原)再次畅通无阻。

在大蒙古国时代,由于驿道的设立和有效的管理,蒙古王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可以说,在大蒙古国时代,这些驿站的修建,为打通“丝绸之路”,促进中外贸易往来,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蒙古汗位的更替与陆运的阻滞

(一)蒙古大汗之位的争夺

1927年成吉思汗去世,大蒙古国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王位争夺。

1259年,蒙哥汗因进攻南宋合州渔城而战死。

蒙古王朝在蒙哥汗死后,分裂成了元朝、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以及伊利汗国。

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建立了元朝,阿里不哥在漠北建立了自己的汗国。

忽必烈和四大汗的关系日益紧张。

忽必烈在1264年战胜了阿里不哥,统一了漠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3世纪末,由于西北诸王的反叛,元代的“陆路丝绸之路”就这样因为战乱也动荡不安,时而关闭。

因此,“陆路”的阻挠,使忽必烈开始大力发展“海路”。

(二)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

1260年,马可·波罗父亲及叔父于君士坦丁堡出发,到钦察汗去做生意。

其后,二人经花剌子模驿道,赴察合台,因蒙古诸王之乱,二人回国之时,受其影响,只得在察合台停留三年。

之后,马可·波罗同叔父随伊利汗旭烈兀的使者前往元朝拜见忽必烈。

经过了多方险阻,从1271年至1275年,经过长达五年时间,马可·波罗一行终于到达了上首都,面见了忽必烈

自此马可·波罗马可·波罗开启了在元朝长达十七年的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可·波罗聪慧过人,他在中国期间学会了蒙古文和汉语。

据说,他在华期间会根据忽必烈的“秘密任务”,游历了中国各地区。

他曾访问过中国将近三分之一的省份,北至内蒙,西至新疆、甘肃,南至云南、广东,东至福建、山东等也,曾访问过邻国越南、缅甸等地。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仔细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

回大都之后,将这一路游历的所见所闻一一禀告给忽必烈。

同时马可·波罗的访华期间也带来了很多欧洲文化知识,涉及政治、地理、科技、文化等多方面。

丰富了忽必烈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忽必烈大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蒙古国时代,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因其对海洋认识的局限性而未能进行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忽必烈登基后,为了改变大蒙古国只重视“陆上丝绸之路”的现状。

在征服了南宋后,为了防止“陆上丝绸之路”被切断,他开始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四、元代的统一与“海上丝路”的开辟

(一)“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成功的原因

元王朝之所以能成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元朝的西域诸王起兵造反,造成了陆上运输的不畅

其次,随着马可·波罗等人远航中国,蒙古人的视野不断扩大,地理知识不断增长,蒙古人对海洋的认知和兴趣不断增强;

三是忽必烈王在统一中国之后,承袭了宋人的海上科技,并具备了借助广州、泉州、宁波等海上要冲,发展海上贸易,发展海上经济的基础。

在消灭南宋之后,元王朝实现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统一。

而忽必烈汗所建立的多民族的统一,又为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海上交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陈高华的研究,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兴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元代朝廷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泉州、蓬莱、宁波、杭州各大海港,都设置了市舶司,负责对外贸易。

元王朝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丝绸之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元代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在对外贸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粮食、丝绸和瓷器等都是元代对外出口的主要商品。

元朝社会经济的发达,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船舶、航海等方面的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创造了良好的时间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成功的影响

忽必烈大帝在位期间,丝绸之路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西域人和中亚回回人进入中国后,蒙古人和中原人对地理的了解大大增加。

他们的航海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仅能以罗盘辨向,还能以季风的变化为依据,来确定航程和航程。

元朝的对外贸易繁荣程度,是汉唐时期无法比拟的。

元代的对外贸易具有双向性,通过“海上丝路”通达亚非诸国的距离较前朝更为广阔。

对外往来的国家多为南海诸国东亚高丽、日本等,因此,对元代的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元朝时,中国和印度次大陆间的商贸活动,经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远较宋代更为繁荣。在此期间,中国商旅更多地进入阿拉伯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吸引了大批来自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的商旅来来往往,使广州、泉州等海港城市的外来文化和生活情调得以传播

泉州港是中国最大、最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其贸易规模在元代已超过了广州港。

随着丝路的通畅,元朝驿站交通网的发展,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也开始向泉州、杭州,中原、蒙古等地蔓延。

文明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一般都是通过运输通道进行的,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一条重要的通道,这条通道就是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蒙古民族处于亚洲的内陆,很少与海上文明发生联系,因此,他们对于海洋的认识是非常匮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忽必烈登基后,欲与东亚诸国如高丽、日本、安南及爪哇等建交,因此,他积极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也成功达成了自己与东南亚各国建交、贸易的往来。

根据马可·波罗的说法:元朝是一个理想的国度,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13、14世纪,丝绸之路在海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怎样的高度。

五、总结

在整个忽必烈时代,元代通过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得草原文明海洋文明相互接触和融合。

推动了中国对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使得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由于元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中国与东南亚、印度、西亚、东非,甚至地中海都有了一定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各个地区之间通过海路进行交流的密度、强度和速度,将原本孤立的不同区域联系在一起。

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的频繁活动,东西方之间构成了一个海上交流网络

虽然当时的海路远没有现在发达与便利,但它的开放程度在那个时代却是惊人的!

这种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向前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时至今日,我们仍受益于这种文明交流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M].合肥:黄山书社,2016.
[2]彼得 ·弗兰科潘.丝绸之路[M].邵旭东,孙芳,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李治安.忽必烈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雷纳 ·格鲁塞.草原帝国[M].龚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刘迎胜.丝绸之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