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体娱堂

编辑|体娱堂

一、前言

李白到底是不是胡人,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他的诗,产生于胡风文化盛行的长安。

有的是对胡人的描写;有的是对边塞战事的描述;有的是对胡地文化风俗的描绘。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既意境奇妙,又浪漫脱俗。

可以说,他是盛唐精神的象征,是唐文化的一座伟大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大都产生于丝绸之路开拓下各民族文化交融的背景。

因此深入探究李白作品中的时代背景:

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李白的精神世界,深刻认识丝绸之路的开拓对于文化创造的价值。

二、关于李白的胡族身份的考证

对于李白的来历,历代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

他到底是不是胡族?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在其家世之谜中,李白在自己的作品里是这样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本家出身于金陵,属于地位比较高的宗族。但因为战争关系,先祖们被迫逃到了秦地。”
据范传政《碑序》记载:“李白的祖先是陇西纪氏,西凉开国国君李暠九代孙也”。

按照这个说法,李白和李唐统治者,都属于李氏一脉。

这就可以解释唐玄宗召见李白时时“降辇步迎,如见绮皓”。

不仅仅是因为他欣赏李白的才干,更是因为他和李家的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李白是陇西人(现甘肃地区)

李白的祖辈曾经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但李白不是胡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胡风在李白诗中的表现

(一)李白作品中的胡人意象

因为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西域的胡人与中原的汉人,在相貌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是眼睛

李白也曾仔细观察过这一点。

他在《幽州胡马客歌》中描写有中有“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的诗句可以证明。

胡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双绿色的眼睛

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李白并非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姬”,就是胡人中的女子,她们有的靠卖酒为生,有的靠卖艺为生。

胡族姑娘们都是异国的美人,她们的性格开朗、热情奔放、能歌善舞、顾盼生辉。

唐朝时期,胡地歌舞盛行,李白很是赞赏喜欢。

比如他的一首诗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在诗人的心中,胡姬酒馆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地方。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座自由之地的热爱

(二)李白作品中的胡风乐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的统治者,以一种宽广的胸襟和包容的态度,让中外两国的文化交流变得异常繁荣。

与之前的几个朝相比,中原与其他民族之间的隔阂,显得十分薄弱。

唐太宗说:“自古以来,中华为贵,夷狄为贱,朕偏偏对他们一视同仁,一样喜欢!

这一点,进一步推动了胡汉文化的融合。

《于阗采花》就是李白根据胡风的音乐和舞蹈而创造出来的一首著名的诗。

是根据西域传来的胡戎舞曲改编而成。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提到的青海波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将军客歌》中“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写到的羌笛……

都是写胡地的乐舞。

(三)李白作品中的胡器特色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字,被很多学者解读为“胡床”

随着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许多胡地的器具也逐渐传入了中原,如:

胡人的服饰、床榻、酒水、饮食、器具、音乐、舞蹈等,也逐渐传入了中原地区。

如《九日登山》一首,中就有:

“胡人唤玉箫,越女弹霜丝”、
“羌笛引出梅,吴溪陇水情浓”等。

玉笛、羌笛、横笛、琵琶,都是西域的一种乐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渐渐传到了中原,因为其独特的音色,在中原和汉人中颇受欢迎。

西域美酒,李白在其诗词中更是赞不绝口。

同时对酒器的描述也是非常优美的。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之光”。

说的就是用一只玉碗盛着一瓶兰陵之酒,那酒液的颜色,在玉碗之中,犹如琥珀之光,散发着一股让人垂涎欲滴的香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李白作品中的胡地风情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因为边塞战事频繁,所以边塞诗派的作品,大多都是对边塞风光的描绘。

比如大漠孤烟直,雪满天山路等。

李白也创作了许多关于边塞战事的诗歌。

这些诗歌,都与胡人的风土人情息息相关。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诗歌中,无论是风、霜、雪、沙、尘土还是火焰,都是以一种天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但也隐约表现了作者对在朝廷“失意”,无法建功立业的悲伤,以及对百姓的怜悯之情。

四、李白的作品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唐朝诗人们创作了许多充满了异域色彩的诗歌。

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丝绸之路上,记录着时代,折射着人生。

唐朝的统治者们采取了开明而宽松的政策,让西域的文化和汉人的文化相互交融。

繁荣的长安,成为了一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葛景春先生在《李白及其诗歌中的丝路文化色彩》中,对李白与西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他说:“李白对西域文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诗歌中,更体现在他的精神和灵魂中,融入了他的血液中。他是中原文明与西域异族文明交融的典型代表。”

葛先生毫不怀疑,丝绸之路文化对李白的创作影响有多大。

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丝路文化影响之下的民族平等观

正是由于李白的成长经历,以及唐朝时期的文化大交融。

使李白很少有“夷夏之防”的看法。

以及他在长安生活中对“平交权贵”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反映出了李白超越于世俗的,种族平等的意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

而且这种想法,并没有因为自己遭到贬谪,被别人轻视而改变。

也没有因为自己是汉人就对其他民族人表示轻视与排斥。

相反,他对胡人、胡地和美酒,都充满了热情。

显示出他因丝绸之路上各民族文化交融而产生的民族平等观念

(二)丝路文化影响下的浪漫主义基调

丝绸之路上的各民族,都是歌舞升平的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自由奔放,热情大胆,有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不但受到了中原人士的模仿学习,更是唐朝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

李白喜欢自由自在,生性放荡不羁。

看着胡乐跳舞,他的诗兴也是突飞猛进。

总是能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浪漫细腻的感情来表达自己。

这也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在这种美酒在手、美人在怀、仙乐飘飘的民风文化中,创作的诗歌想不浪漫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丝路文化影响下的作品素材的丰富

丝绸之路的繁荣,将胡地的优质葡萄、瓜果、美酒等,带到了中原地区。

也让中原文人感受到了胡地的自然风土人情。

这种异质文化的交融,对李白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在诗歌中多次提到“胡风”、“胡天”、“胡地”、“胡沙”、“胡马”等等。

这些都是对“丝绸之路”上的真实情景描述。

但这种文化交融中并不总是一片升平,偶尔也会有民族冲突。

这种冲突也作为一种珍贵材料出现在文人的作品中,作为一种难得的现实主义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的边塞诗词中,充满了对国家战争的批评情绪,并对和亲之事表示了深沉的同情。

李白有一首《古风》: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首诗中“胡兵”二字,写的就是安史之乱时,胡人将军的反叛。

诗人对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大加批判。

表达对叛军的一种痛斥和怨恨。

(四)丝路文化影响下的胡人精神的养成

李白身不过七尺,但胸怀天下。

丝路文化虽然促进了文化交融,也带来了文明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暗流涌动的时代背景中,诗人的作品中永远表达了一种想要普渡众生的志向。

李白也是如此。

虽然李白的政治生涯是失败的,但他仍抱着一颗“乘风破浪”的心。

关于李白想要建功立业,上阵杀敌的想法,在许多诗中都有体现。

比如: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在安史之乱之前后,对胡人安禄山的战争保持了高度关注。

胡人性格坚毅豪迈、慷慨大方、崇尚武力。

所以,胡人的精神,对于李白创造现实主义的诗歌的影响是巨大的。

李白渴望在战场上效忠,建功立业、大杀四方。

这种性格中也表现出了胡人好战精神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总结

不管是李白的家世、经历,还是诗词歌赋,都有胡人的痕迹。

他的许多诗词,都是在丝绸之路上,以“胡化”为背景的真实写照

李唐时期的开明政策,使得“胡曲”、“胡乐”、“胡姬”“胡舞”、“胡服”、“胡风”、“胡食”、“胡妆”等深受欢迎。

而胡家酒楼,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有美丽的胡姬,有绚烂的胡舞,有精致的胡器,有醉人的胡酒,再加上辽阔的胡地风光,丰富的胡地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都给李白的诗词创作带来了极大的灵感。

所以,李白的诗词,就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晶。

这也是他的诗词具有浪漫色彩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