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及教育家,被排在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首位

他不但创办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所私塾,积极开展推行平民教育

同时还整理了古籍,编撰了《六经》。

继承了古代文明,创立的儒学文化,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基者,并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如柳治征《中国文化史》一书中所言,“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文化,自孔子而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继往开来的思想贡献,贯穿于中国人民的文化血液与精神遗产之中。

尽管它在历史上的位置曾有过几次起伏,但在当今精神文明相对式微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可以理性地看到,孔子的很多人生哲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二、孔文化中个人品德的培养

(一)以“仁德”为本,坚持“忠恕之道”

儒家文化以“仁”为根本,以“中庸”为准则,以“礼”为行为规范,以“修身治国”为目标。

注重提升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努力担当起社会重任,以求个人心境平和、家庭和睦、国家长治久安,并以此为终极目标

《论语》中有109次提到了“仁”“仁”贯穿了孔子思想的始终。

如果把“仁”作为主题,那么在个人修养上,具体的表现就是:

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对朋友诚信,对国家忠诚,对陌生人要有爱心,无私公正,做事勤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其中,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人之为仁的根本。

如何求仁,如何行仁呢?

孔子要求要行“忠恕之道”,意思就是:

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了解他人的想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忠恕之道”主要有两个层面:

“忠”指忠于自己的职责,以己之力为人出谋划策,这是“仁”的一种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不要将自己所厌恶的事情强加于他人。

在孔子看来,忠恕是一种可以用一生去实践的行为准则

(二)自我约束,自我反省

孔子强调一个人在道德建设中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

“修身养性”是一种“求仁”“行仁”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约束。

孔子说:“君子求己,小人求人。”

指的是,君子在任何事情上都会向自己寻求理由,反思内在理由,不断提高自己;

而小人却只会求助于他人,将问题的根源推到别人身上。

孔子建议每天都必须反复地反思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没有为他人做过一件事情而付出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说话算话了吗?老师教的东西,是不是都学会了?”

这一切都说明孔子提倡严格要求自己、反思自己,弃恶从善,以此来树立威信。

(三)做人应全面而平衡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指出,人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也就是要有追求、有修养,不偏离生活的轨道,但也要有闲情逸致,热衷于礼乐、射箭及书法等艺术。

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像一个器皿那样,只有一个特定的功能,而是要博学多闻,多才多艺,如此才能愉快地生活,这一观点反映了孔子关于人的社会属性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曾经遇到了一个特别擅长唱歌的人,于是就让他反复地唱,然后仔细地听他唱得好的地方,学会了之后跟他们一起唱出来。

这就说明了孔子并不是一个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老师,而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生活也充满了情趣,这才是孔子推崇的人生之道

孔子相信,在个人的修养中,全方位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人要做到全面、平衡地发展,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才能实现内在的和谐

孔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一个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各得其所,同时又能和谐共处的社会,仍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孔文化中对于个人社交的建议

(一)谨慎选择自己的朋友

关于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孔子的建议就是:

要和正直、宽厚、博学的人做朋友,而不是和那些歪门邪道、谄媚奉承、花言巧语的人为友。

1.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

意思是,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交朋友要交比自己优秀的人。

朋友都有各自的优点,所以要做到取长补短,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提升自己的修养,增长自己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朋友是社会上仅次于家人的存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社会联系。

孔子认为,朋友之间应保持个性的独立性,以及疏离度,“合则合,不合则散”

庄子曾经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就像是一汪清泉,虽然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淡,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是非常亲密的。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注意“度”,要有一种距离感,这样才能维持友谊,才能和睦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要有识人之术

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必然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孔子教导我们要细心地观察,从细微之处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从而判断自己要不要跟他交往。

孔子提到的识人之术有四点建议

1.从话语中判断

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不懂别人说话的含义,那么他就无法辨别一个人。

所以他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有的人说话比较随便,通常说出来的不能兑现,这些人说的话是不能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从行为中判断

孔子认为,要想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他的言行来了解一个人。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从过错中判断

孔子相信,每个人的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每个人的错误都是不同的。

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生活中的种种错误,就可以看出他的品德和修养。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从评论中判断

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被人评价,但孔子认为,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

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维护真理,采取了特立独行的态度,但是这样做会侵犯到一个小群体的利益,所以常被“众恶之”。有些人擅长逢迎媚世,沽名钓誉,以小利来笼络人心,虽然不合道德,但可以“众好之”

孔子也曾说过,“惟仁者能善,能恶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说,唯有仁者,才能明辨是非,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在合乎道德的事情上,可以支持、帮助;也可以反对、阻止不合乎道德的事情。

总而言之,孔子教导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的性格,就要看他的言行,看他做事的方式,看他所经历的事情,看他内心的想法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只有这样,你才能完全了解他。

(三)要注重遵循礼节

《论语》中“礼”字出现频率也很高,共计74次。

孔子重视社交活动中的“礼”,重视礼仪和行为的规范。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要从眼、耳、口、身等方面对自己进行严格的管束,用外部的标准来培养自己,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与礼仪相一致。

“不学礼,无以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礼仪,那么他的修养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有一种谦卑的态度,要对人有一种尊敬,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在这个世界上就能多个朋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
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
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
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礼仪也被不断地赋予了新的内涵

然而,不管这些内涵如何变化与调整,孔子所提倡的以“仁”为核心的;

以尊重、适度、自律为原则的社交礼仪规范。

至今仍能对教育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对建立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以及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要诚实守信

“诚”是一种以诚待人、以信待人的品质。

它是孔子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孔子的一项教育内容。

孔子认为,小到人与人的相处,大到治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获得他人的信任

做人不讲诚信,就像一辆马车,没有了车轮这个重要的部件,就不能将车子支撑起来用来赶车。不知自己还有何立身之地!

子张问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立足?”
孔子回答:“说话要忠实可信,做事要让人笃信敬佩,这样即使在蛮夷之地也能立足。不受人信任,不受人尊敬,即使在自己的家乡,也行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位学生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道:“足食”,“足兵”,“足信”,尤其是“足信”并说“民无信不立”。意思是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就会崩溃。

由此可见,孔子认为,要想在社会中站稳脚跟,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先获得他人的信赖。

言行一致,一诺千金。

四、总结

和谐社会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美好的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

诚信、友爱、公平、公正、稳定、有序、充满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和谐的社会,是随着人性的不断完善而变得完美的。

如何做人,不仅与提高人类的素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

改革开放数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经济成就。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精神文明却出现了相对的衰退信仰缺失、诚信下降,打破社会传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屡见不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从汉代“文景之治”到清代“康雍乾盛世”,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孔子所代表的儒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为了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我们需要在新的时代里,把孔子的思想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普及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把孔子关于为人处世的教导牢记在心。

追求仁义、行忠恕、反省律己、广交良友、遵守礼仪、讲究诚信;

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适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可以获得信任、尊重、友谊,从而实现自身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这样,一个诚信、互助、友爱、和谐的社会,就可以实现了。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2]程乐同.略论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9.
[3]张云,张维民.孔子的管理思想对学校管理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4]高赞非.孔子思想的核心——仁[M]济南书社,1987.
[5]王林萍.引仁入礼——孔子对周礼的超越[D].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