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即将到来!

从长远来看,利率是下行的,任何时候降息都不让人感到意外;但具体何时降,业内人士春江水暖鸭先知,有这方面的信息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利率是长期下行的呢?

因为利润来源于利润,而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收益高的好项目都投完了,只剩下收益率较低的项目。

此外,发达的金融制度可以创造货币,资本不再稀缺。

因此,全社会平均利润率越来越低,能够负担的利率自然越来越低。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利率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利率走势不尽相同,大致有美国和日本两种模式。

美国的利率走势虽然也是长期下降的,但具有较大的弹性,有显著的加息周期。

最近两年,美联储一共加息11次525个基点,目前5.25~5.5%的联邦基金利率甚至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而日本却是一降到底,甚至负利率,直到最近才消除了负利率。

利率是社会经济平价利润率的体现,利润率越低,利率也越低。

但利率再低也有个底线,理论上不可能低于零。

然而,由于经济长期停滞造成资本边际效率崩溃(凯恩斯原话),不少国家纷纷打破了这个圭臬!

1999年,日本央行将银行隔夜拆借利率降至零,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行名义零利率。

2009年,瑞典央行为对抗经济增速放缓和通缩风险,将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到-0.25%,开启了负利率试验。

不过,前者是银行间借贷的利率,后者是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超额准备金的利率,都不是商业银行面向储户的存款利率。

商业银行不敢向个人储户实行负利率,否则大家都拿钱取出来藏在家里,造成挤提。

只能由公司客户买单,因为大额交易要通过银行结算系统转账而不能现金支付,必须将钱存在银行。

即使这样,商业银行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要公司客户倒贴利息,只能通过收取各种名目的服务费来转嫁成本。

2019年,丹麦突破了这个“底线”!

该国实施-0.75%的存款利率,而按揭贷款利率为-0.5%,存贷款有0.25%的利差,银行理论上还有的赚。

如果存钱的人少,贷款的人多,银行岂不是要倒贴?

亏本的买卖没人做!

购房者向银行按揭贷款虽然享受负利率,但还要缴纳手续费,银行实际收益是正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靠低利率无法刺激经济,而且还有很多副作用,特别是金融行业!

1、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名义利率太低导致净息差缩小。

如果一年期存款利率为5%,贷款利率可以达到8%,银行有三个点的利差。

如果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贷款利率只能达到3.5%,1.5个百分点的利差。

如果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0.2%,贷款利率只有0.35%,0.15个百分点的利差。

目前的日本,就是最后一种情况!

存贷款利差并非净息差,但两者高度相关。

净息差太低,银行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覆盖必要的成本以及坏账拨备,影响金融安全。

因此,银行在贷款利率不断下降的同时,也在尽可能地压低存款利率。

但存贷款利率下降的幅度是不对称的!

因为很多人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提高了银行的实际成本。

银行也有应对措施,通过下架智能存款自动转存功能、压缩中长期限大额存单额度、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禁止手工补息等方式,降低存款整体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对于经营寿险的保险公司来说,利率长期下降将带来利差损。

在高利率时代,寿险公司推出的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很高,因为当时比较容易找到高收益的投资项目。

当利率持续下滑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利差损。

预定利率越高、寿险保费收入越高,利差损就越大。

日本自从1990年以来,多次降息直至负利率。

尽管保险业多次调低预定利率,但下调速度滞后于国债利率。

与此同时,保费收入停滞不前,使得低成本新保单对于负债成本的稀释作用较为有限。

从1991年起,日本寿险投资收益率持续低于预定利率,部分险企开始出现利差损,仅千代田生命和东邦生命1993年利差损就达8千亿日元。

1997~2001年,有7家险企相继破产,占当时行业总资产的10%。

为了应对利差损危机,日本保险业除了降低预定利率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1、减少储蓄型产品的销售;积极开发和促销保障型商品;降低个人寿险的最低保险金额;降低预缴保费的折扣率以及延迟领取保险金的利息。

2、在资金运用方面强制减少外币债券并提高本币债券的比例以减少兑换风险,调整低回报率股票的持有比例等。

3、关闭和调整海内外机构,缩编行政人员等以节约开支。

经过多年调整,日本寿险业于2013年终于摆脱利差损,多年来首次实现利差益0.2万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