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爱国卫生工作若干规定(草案)》,同意进入二次审议程序。该项目今年2月29日启动以来,仅仅历时两个月即进入州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成为了湘西州立法史上以最快速度提请人大审议的立法项目。体现了湘西速度,展现了湘西之为。

这仅是湘西州司法局以高质量立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以严密法治护航乡村振兴、以精细化法治助力社会高效能治理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该局主动融入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推动出台地方性法规11件、单行条例1件;开展法规规章清理工作两次,推动废止州级单行条例3件、修改自治条例1件,实现了以良法保善治,有力确保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听民意贴民情

让地方立法更接地气

如何让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满载民意?州司法局通过不断丰富民主立法内容,把更多的民众声音带到立法过程中,让每一部法规都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有魅力。

日前,湘西州“村茶”非遗大赛在保靖吕洞山镇黄金村举行。黄金村是保靖黄金茶发源地,村内的7座古茶园内孑遗2057株古茶树,其中最古老的“茶树王”已有416岁。据保靖黄金古茶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戴四生介绍,20世纪80年代,保靖黄金茶曾经历过野蛮生长时期:没有技术、没有产量,少人打理,更多人选择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茶园凋敝、制茶技艺失传等问题突出。

202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黄金茶古茶树资源保护若干规定》,是湖南出台的首部古茶树资源保护法规。有效填补了湘西州茶树资源保护的空白,为保靖黄金茶古茶树资源保护穿上“铠甲”。目前,保靖黄金茶园总面积达15.5万亩,综合产值23.16亿元,带动约10万人致富,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在立法过程中,我们着力扩大民主立法渠道,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全省司法行政部门首个立法审查中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工作规程。重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立法起草全过程征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立法意见。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作用,广泛收集基层单位和群众意见,使地方立法更接地气、察民情。”州委依法治州办专职副主任、州司法局党组成员聂春辉介绍。

在出台上述规定过程中,州司法局就邀请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农村企业、茶产业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立法调研、听证论证,反复征求意见。聂春辉表示,“我们健全完善专家论证制度,充分发挥‘外脑’、智库等作用,为湘西州立法工作注入智慧和力量。”

严审查守底线

加强制度机制创新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实现高质量立法的关键所在。湘西州司法局准确把握这一立法基本原则,不断夯实立法基础,以完善的制度机制促进地方立法质效不断提升,地方立法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在立法起草环节,率先采用书面形式出具立法指导意见,编制立法起草重要流程一览表,就立法起草的重要流程、法定程序、内容要点等提出意见建议。探索完善法规草案送审稿审查标准,从合法性、合理性、协调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等6个方面对每部法规草案送审稿进行全面审查。同时,总结细化合法性“12+2X”审查要点,重点关注文本设置减损管理相对人权益、增加管理相对人义务、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收费、表彰奖励等12类情况,严格把控“与上位法不抵触”“不存在明显不适当问题”2条底线。

在修改自治条例过程中,起草专班深入全州8县市、湘西高新区反复征求州县有关单位、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360多条,十易其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农村村民住房建设若干规定等专业性强或者涉及重大利益调整事项的立法项目,开展专家论证咨询,为地方立法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专业支撑和智力支持。

下一步,湘西州司法局将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探索举措,有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为湘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来源:湖南法治报(文/全媒体记者 伏志勇 见习记者 李颖 通讯员 戴琳 刘剑箫)

一审:曾金春

二审:陈佳婧

三审:戴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