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前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央行直接下场购买国债”的新闻,似乎我们正在向【财政赤字货币化】MMT的模式转向。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国官方一直对MMT持否定的态度,央行也不能直接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只是说,近期在各种经济会议中有提议——“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也就是说央行本身是可以在二级市场中购买国债的。

那么游戏规则其实还是没有变化。如果真想像美元那样MMT,在直升飞机上撒钱,那RMB得有足够的国际地位,有全球的市场来消化超发的货币,并且我国得转型为贸易逆差国,这显然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一下历史上的特别国债,分别在1998年、2007和2020年新发行过3次,98年发行特别国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补充四大银行的资本金。2007年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用于成立中投公司,来管理外汇投资。而2020年,大家都记忆犹新用于抗击新冠疫情。而17年和22年是对于07年发行特别国债的“以旧换新”,可以看作是同一批次的延续。

而今年将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我个人认为是应对地方财政收入因为土地财政失效,中央需要替代地方做部分投资的一种变向的“化债”方案。联动前段时间因为地方债务问题,要求12个重点省市基建缓建停建。要知道我国房地产+建筑业占GDP的比重是在13%左右,如果这两个行业都拉胯了,5%的增速如何完成?但地方债务高筑,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且不允许轻易发新债,以及增加隐形债务的情况下,如果盘活带动地方经济呢?这时候中央必须下场干涉了,否则国内经济那就是真通缩了。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种超长期国债个人就不用去考虑购买了,基本是不可能买到的,都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预定了的。反而我是建议大家看看这1万亿国债筹集的资金,是投资用于什么行业方向。我们常说国家通过“发钱”来刺激经济,而这次的1万亿的超长期的国债,其实就是一种“发钱”。当然这笔钱不可能像幼儿园给小朋友发糖果一样,平均分配到每个人的手中,国家是通过投资的方式把“水”自上而下流入到实体经济中。通俗来讲,就是大家得做些事情才能从政府拿到钱。

找到这1万亿国债“放水”的流向,其实就是我们常说——能够让猪上天的风口。比如传统基建不行了,但是新基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这些方向也契合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风口”。“凌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后知后觉,酸人家是风口上的猪,还不如自己行动起来去找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