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丨黄泽正 王满华

编辑丨张丽娟

马斯克的X帝国又要新增一家巨无霸企业了。

据《纽约邮报》报道,马斯克的AI初创企业xAI最早将于周五完成一轮70到80亿美金的融资,公司估值暴涨到了20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446亿元)。

一位投资xAI的消息人士称:“马斯克要求投资者在周五结束前汇出资金,然后就会关闭第一轮融资的窗口”,而以美国红衫为首的投资机构,则表现得非常买单,为了投入更多资金,投资者甚至“要求马斯克尽快开启第二轮交易”。

如果这笔融资最终敲定,这将是大模型领域第二大规模的融资,仅次于OpenAI的百亿美金。20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446亿)的估值,也将让xAI成为大模型创企排名前三的超级独角兽。

成立不到一年,估值超1400亿元,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国内AI大模型领域头部企业。

目前,“国内大模型五虎”——智谱AI的估值是200亿元、月之暗面和Minimax差不多是180亿元、百川智能130亿元、零一万物近70亿元。也就是说,把国内大模型五虎的估值打包加在一起,也只有xAI的一半。

同样是AI初创企业,xAI不由得让人感叹“同人不同命”,而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源自海外投资市场,对于人工智能赛道的预判,已经与国内产生了极大不同……

一个月之内三次上调规模

xAI是由“科技狂人”马斯克于2023年7月创立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在外媒的描述中,马斯克打造xAI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希望建立一个ChatGPT的替代品。

事实上,这并非xAI首次传出融资消息。

早在4月初,就有外媒报道称xAI正计划寻求一轮30亿美元融资,此时估值约为150亿美元;随后月底,数字变成了“融资60亿美元,估值180亿美元”。

一个月之内三次上调规模,估值也跟着水涨船高。外媒对此的解释是:因为资本进入热情高涨,“众多投资者都希望参与到交易中”。

值得玩味的是,正如上文提到,xAI成立不足一年,产品只有一个初具雏形的Grok开源模型,几乎没有营收。也就是说,从入局时间、技术壁垒、营收结构等多个维度,xAI目前都只是一个追赶者的姿态,那么美国资本为何会对xAI迸发出如此热情?

马斯克的个人影响力,或许正是撑起高昂估值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眼下,“投资即投人”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埃隆·马斯克作为xAI的创始人,不可否认其个人品牌和在科技领域的成功经历都在投资圈有着绝对的吸引力。

一位专注境外老股交易的朋友告诉小饭桌,早在xAI成立之初,市场上找他咨询交易机会的人就络绎不绝,涵盖了投资机构、家族办公室以及个人投资者等多类买方。在他看来,“大家看中的就是马斯克这张‘金字招牌’”。

当然,xAI本身的团队背景也足够亮眼。

从xAI官方主页显示的团队信息不难发现,其创始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皆来自DeepMind 、OpenAI、谷歌研究院、微软研究院、特斯拉等顶级大厂。其中,Igor Babuschkin不但是DeepMind AI部门的资深研究员,还曾是OpenAI的ChatGPT项目成员,据说去年3月他被马斯克挖到了Twitter。Igor Babuschkin之外,xAI很多成员也都曾参与过诸如GPT-3.5、GPT-4、AlphaStar和AlphaCoda等项目的研究或作出过贡献。

不夸张的说,xAI已经打造出了一支AI领域的“顶级战队”。

更重要的一点是,相较于市场上一些单打独斗的AI公司,xAI的背后还站着马斯克建立的整个“X帝国”。

据了解,在实际运营上,xAI虽然由马斯克亲自领导独立运营,但是会和马斯克旗下的X公司(推特)、特斯拉等进行紧密合作。

目前马斯克旗下的公司很多,光是巨无霸级别的就有好几家。除了X(推特)和特斯拉,在航天领域有SpaceX和Starlink,还有脑机接口Neuralink。如果将这些公司与xAI链接起来,就意味着,xAI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来自多个领域的超千亿级别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验证场景,而且是横跨了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在算力层面,xAI也展示了强大实力。马斯克近日表示,xAI的下一代Grok模型正在2万块英伟达H100 GPU上进行训练,而未来的Grok 3对AI GPU的需求还将增长至10万块。

另据外媒报道透露,此次融资踊跃的原因之一,就是马斯克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即他可以利用特斯拉的计算能力来帮助xAI。

追梦是需要资金的

在过往交流中,有多位投资人告诉小饭桌:“国内很难出现OpenAI这样近千亿美金估值的AI独角兽,甚至连Anthropic和xAI这样200亿美金估值的企业,都很难。”

最直接的原因,是资本市场的泡沫时代已经过去,一级市场已经很难支撑长期烧钱追梦的项目。

比如都以成立一年左右为限,xAI的烧钱体量,早已不是国内AI创企能承受的。在最昂贵的算力方面,xAI早就传出在20000个英伟达H100上训练第二代Grok,马斯克还表示最终需要10万个GPU来训练Grok 3.0。去年一张H100的售价被炒到了约30万人民币。

光是算力这一项,就足够让国内AI创企羡慕。根据Omdia Research数据,在去年全民抢卡背景下,腾讯抢到了5万张H100位列全国第一,百度3万张,阿里巴巴2.5万张,字节2万张。

即便如此,xAI的H100数量也仅次于阿里巴巴,与字节持平。而阿里巴巴是国内大模型五虎背后共同的投资方,换句话来说,虽然同为创企,但xAI的实力更接近国内大模型创企背后的“金主爸爸”。

朱啸虎在最近的中国投资年会上也提到,商汤等“AI四小龙”的运气已经算很好,因为“四小龙碰上了安防大建设巨大的红利,投入几千亿甚至上万亿建摄像头,所以很快有收入。即便现金流有困难,同时碰上了资本泡沫,有投资人不断垫着现金流,所以前期可以一直烧钱。”

但现如今,被广泛看好的AI大模型,在国内一级市场却面临着“大家都看好,大家都不投”的尴尬境地。一级市场投资人不看好大模型的原因,也非常统一。

一方面,要实现AGI到底要烧多少钱,还没有定论。奥特曼在最新的斯坦福演讲中说:“实现AGI一定会很昂贵,但我不在乎,不管要花5亿,50亿,还是500亿美金,只要对人类社会有价值,我觉得就应该去努力尝试。”

另一方面,超大参数模型到底该如何赚钱,也是业界难题。朱啸虎就认为,大模型的商业模式非常差,甚至不如发电厂,因为“发电厂投入基建以后,基本不需要再投入很多钱去更新,但大模型每两三年就要砸更多的钱去升级,而且变现的周期可能就两三年。”

同样的问题,马斯克和他的xAI自然也会遇到,但他的解法非常粗暴,就是“一梦破十会”

马斯克首先给xAI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终极目标是——了解宇宙的真实本质;中期目标,是对抗谷歌的AI霸权,保证人工智能不会消灭人类;短期目标,是对抗OpenAI和微软的闭源模型,保持模型的开源生态。

这些阶段性目标每一个单拎出来,都已经足够宏大,但马斯克将其融在了一家公司,并以此向投资人宣称:“我的任务紧急,你们赶紧投钱。”

在除了硅谷的任何地方,这套更接近江湖骗子的说辞,都很难打动投资人。但马斯克确实靠“梦想”不断征服投资人,也拿到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从早期的Paypal到特斯拉到SpaceX,美国红杉几乎全程投资了马斯克的创业项目。

有外媒曾经评价:“马斯克最大的能力,是能让投资人求着投他。”而在AI时代,马斯克又靠“梦想”叙事法,催生了一只AI巨无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