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着春风笑语,近日,西宁市国际村小学的师生走出教室,来到大通县石山乡中心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研学实践活动。在种植基地,学生们挖坑、铲土、种植、填土、压实……体会劳动的美好,感知劳动的艰辛。辛勤劳作后,大家席地而坐,一起品味美食。

前往乡村学校进行研学及种植体验、打造“萌屿耘畔”劳动生态实践基地。近年来,城东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劳动+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印发了《城东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各校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多元校本课程,打造丰富多彩的特色劳动教育品牌,激励学子传承和弘扬劳动精神,推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让广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提升素养、滋养心灵。

“劳动很辛苦,我们这才明白了课文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意思。”同学们纷纷说道,在劳动中收获大自然的馈赠,更懂得珍惜粮食,关爱自然。“老师叮嘱我们一定要把水浇透……”在西宁市园山回族学校的蔬菜种植园内,学生们用铁锨、锄头、耙子等农具堆起一行行的田垄,将种子均匀地撒在上面后用土壤覆盖,并用耙子轻轻压实;小心翼翼地把菜苗放入坑内,最后把土压实,提桶浇水……别看学生们个头小,干起活来是有模有样。同样干得热火朝天的还有西宁市八一路小学的同学们。“这只鸟怎么了,还能抢救一下吗?”“养好这些水草,鱼儿自然长得快!”在“萌屿耘畔”劳动生态实践基地里,生态共生、沙漠绿洲、可爱多肉、育雏基地、制作乐园、自然转角、葫芦王国、蘑菇实验室等8个区域让学生们全方位得到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绿色生态教育以及生命教育。

“开展劳动研学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落实‘五育’并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城东区打造‘劳动+思政’特色育人模式,核心是让劳动教育从教室走向田间地头,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劳动的快乐,也让劳动研学实践活动真正‘生根发芽’在基层。同时,这也是各学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城东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