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头之一,苹果这些年的吸金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供应链方面,从智能手机发展初期就采用的lighting接口坚持到了iPhone14,并非因为好用,而是有苹果MFI认证给其带来的专利费。而在低端制造环节,苹果为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这些年也在将生产线向劳动力廉价的印度、越南市场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芯片性能逐渐进入过剩阶段,手机产业似乎步入黄昏,众多科技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跨界进军汽车制造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然而今年2月,备受瞩目的苹果公司却突然宣布暂时搁置已经启动了十年的造车计划。

之所以苹果暂停造车计划,分析人士指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苹果不想点错技能书,尤其当人工智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新风口,苹果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列为其重点推进项目,从而赋能其智能手机业务,提升iPhone竞争力。同时,造车不同于造手机,周期长、投资大、竞争激烈,资金周转,外加汽车业务负责人多次更迭,内部缺乏必胜决心,苹果造车大概率会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近期多家媒体报道,苹果正在与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商讨洽谈重启“苹果造车”的可能性。据悉双方合作走的路线可能与华为塞力斯的合作方式基本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苹果要重拾造车计划呢?为什么会反悔呢?

首先,资本是无孔不入的,更何况苹果这一佼佼者,自然不甘于驻足于某一领域。汽车市场比手机市场大一倍,每年高达万亿美元,这么大的市场和利润苹果自然不会抗拒。

其次,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主要是软件带动硬件,6成价值来自软件系统。有了当下完备的供应链,苹果造车简直易如反掌。小米仅用三年的时间就能实现量产,苹果的供应链掌控能力、资金实力、芯片等底层硬件技术、软件系统都不逊色于友商,进军汽车行业似乎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问界、小米su7之所以能成功,除了用料扎实之外,拼的就是互联网流量和品牌影响力。作为同样在手机领域享有盛誉的巨头,苹果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创新能力也为其在汽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外加果粉拥趸,很有可能出超越特斯拉,成为一家超级车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果粉或者广大消费者来说,或许是一大利好。若一次性拿出30万买一台车,对许多网友来说确实有些压力,但如果像iPhone手机那样有24分期免息,估计会吸引不少潜在用户,甚至会激发二手新能源市场的活跃度。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