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春老 唐 · 白居易

欲随年少强游春,自觉风光不属身。

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

首句“欲随年少强游春”,诗人表达了想要跟随年轻人一同去游春的愿望。“强”字用得尤为精妙,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倔强和不甘,又透露出他身体已衰老,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尽情享受春天的信息。

次句“自觉风光不属身”,诗人直接道出了自己感受到的春光虽好,却与自己无关。这里的“不属身”三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慨。

后两句“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诗人通过描写歌舞屏风上的画作,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他注意到屏风上的画作都是年轻人的形象,很少有描绘白头老人的。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感慨自己的老去,也体现了他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通过描绘春景和屏风画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这种感慨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思考,也反映了人类普遍的生命体验,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情感底蕴和普世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伤春词 唐 · 白居易

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首句“深浅檐花千万枝”,诗人用“深浅”形容檐前花朵的色彩,而“千万枝”则展现了花朵的繁茂。这样的描写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次句“碧纱窗外啭黄鹂”,诗人通过描写窗外黄鹂的鸣叫声,进一步增添了春天的气息。黄鹂的鸣声清脆悦耳,是春天的象征之一,但在这里,它的叫声似乎也在提醒着人们春天的短暂和易逝。

后两句“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诗人笔锋一转,将焦点转向了室内的一位女子。她因为春天的逝去而感到伤感,以至于“残妆含泪”。她独自坐在帘后,整日都在为春天的离去而伤心。然而,春天本身并不知道她的伤感,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离去。这里的“春不知”既表达了女子的孤独和无奈,也体现了自然规律的无情和不可抗拒。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景和女子的情感,形成了一种对比和反差,使得诗人的伤感之情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留住的感慨,这种感慨不仅是对春天的思考,也是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洞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残春曲(禁中口号) 唐 · 白居易

禁苑残莺三四声,景迟风慢暮春情。

日西无事墙阴下,闲蹋宫花独自行。

此诗以暮春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落寞而又充满哀愁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

首句“禁苑残莺三四声”,诗人以“禁苑”二字开篇,奠定了诗歌的宫廷背景。“残莺”象征着春天的逝去,而“三四声”则透露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氛围。莺鸟的叫声在空旷的禁苑中回荡,更显得空旷而寂寥。

次句“景迟风慢暮春情”,诗人继续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象。“景迟”指的是景色变得迟缓,似乎也在为春天的离去而留恋。“风慢”则形容春风不再像初春时那样和煦,而是带有一丝凉意。这两个字巧妙地传达了暮春时节的萧瑟和凄凉。

后两句“日西无事墙阴下,闲蹋宫花独自行”,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的状态。“日西”指太阳西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一天的结束。“墙阴下”则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是在宫殿的墙角阴影之下。这里的环境更显得冷清和孤寂。“闲蹋宫花独自行”是诗人对自己的动作描写,他独自一人在宫中漫步,踏着落花,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代春赠 唐 · 白居易

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

但知莫作江西意,风景何曾异帝乡。

首句“山吐晴岚水放光”,诗人以“山”和“水”为开篇,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山峦在晴朗的天空下吐露出淡淡的岚气,水面闪烁着光芒,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次句“辛夷花白柳梢黄”,诗人进一步描绘春天的色彩。辛夷花绽放,洁白如雪;柳树的枝条也长出了嫩黄的新叶。这些鲜明的色彩使得春天的景色更加美丽动人。

后两句“但知莫作江西意,风景何曾异帝乡”,诗人通过转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尽管眼前的风景如此美丽,但诗人仍然提醒自己不要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而忘记了故乡。他强调,无论身处何地,春天的景色都是相似的,都能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