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一幕悲壮的场景震撼了无数国人。这并非艺术夸张,在长津湖战役中,整连甚至整营打光的情况并不是孤例。

勇士的牺牲并不只是精神层面的,毕竟我们付出代价是为了打胜,而不是纯粹追求精神。

水门桥战斗刚刚结束,战报报到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虽然对伤亡非常痛心,但他以统帅的眼光,敏锐地看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情况,进而从中琢磨出对付美军的办法。

一、水门桥的情况

美军的行为不寻常,太不寻常了。

从军事地图上看,水门桥并不是什么咽喉要道,山的周围有很多可以迂回的路。

即使是汽车、坦克、装甲车,也不是这一条路可走。

但是美军偏偏要修桥,而且费了好大劲去修。美军撤走后,据前线的将士说,他们查看新架好的桥,发现了制造厂商的字样,原来是日本的三菱重工制造的钢构桥梁。美军居然不远数千里之遥,从日本运来如此庞大的机件。

有道是,远水不解近渴。特别是战场之上,大军交争,志愿军如影随形,用美军记者的话说,随时就会有志愿军士兵,像地底的炽热的岩浆一样迸涌出来,把手榴弹往他们身上、车上扔。面对这种情况,第一时间不是拼命逃跑吗?怎么会绕一个大弯,从日本想办法呢?

另一个不寻常的情况是,美军在阻止志愿军的炸桥行为时似乎有点漫不经心,只投入了一个团属单位的坦克。志愿军投入到水门桥的兵力只有已经打残了的一个团下面的一个营,这个营也只能分出一个连的兵力去炸桥,余下的兵力要阻击从北面退下来的美军。

炸桥的过程并非像吴京那样靠送人命一个一个地硬上,去接近水门桥,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打一阵冲锋,爆破组上去安放炸药,如此而已。美军居然放志愿军去炸了三次。可见其漫不经心的程度。仿佛他们的桥不要钱似的,又仿佛他们修起桥来轻松加easy,完全没有誓死力争的劲头。

看出来问题了吧!

一方面美军头脑相对简单(杠精请勿喷,只是相对我军来说,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比美军倔种的军队多的是,比如日军),没有太多战术变化。

另一方面,美军强大的后勤供应能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战役战术思路。遇到困难,只用最简单的战术应对之。换成志愿军,如果退路被炸断了,还修什么桥,早就小群多路四处迂回撤离了。而美军有强大的火力硬推能力,不想费劲找迂回路线,认准了一条道必须走到黑。

炸水门桥的同时,志愿军在美军必经之路上设置了很多路障,有的是堆放的石头、树木,有的是将美军遗弃的汽车炸毁后当作路障。这是当年八路军抗战时的经典战法,破路行动极大限制了日军的机动能力。

但这一招在美军面前根本不好使。遇到路障,美军就出动大型推土机,几分钟就能完成路面清障,志愿军花费好大气力设置的路障,根本起不到任何阻滞作用。

所以说,打水门桥和阻击、追击美军牺牲的烈士们没白死,正是他们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把美军各种求生本能都逼了出来,除了没用原子弹,其余所有手段都展现了出来。

对手牌再好,如果底牌都亮了出来,这就好打了。

彭德怀带着志司研究这些情况,逐渐对眼前的对手有了感性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类似的打法,志愿军也见过。在哪见过?国内的辽沈战场。彭德怀摸索出对抗美军的战法,向国内战场借鉴了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