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瘤体确实比较大,和宝宝头部的体积差不多一样大!”回忆起最初见到患儿兰兰(化名)时的场景,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小儿外科主任郭卫红仍然记忆犹新。5月7日,看着即将出院的兰兰(化名)恢复了正常孩子的模样,所有医护人员的眼里都满是欣慰。

5月12日,郭卫红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讲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救治故事。

带着27×22厘米的瘤子出生

2023年底,兰兰妈妈怀孕20周的时候,在当地医院被查出胎儿骶尾部长了一个瘤子,体积还不小。几经辗转,他们来到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走进了母胎医学多学科MDT门诊,希望能为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觅得一线生机。

经多学科团队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个胎儿骶尾部畸胎瘤发自骶尾部终末端,不与椎管内相连。瘤体大部向胎儿体外生长,对周围脏器并未造成严重压迫,虽有少部分实性成分,但绝大部分还是以囊性为主。根据以往经验,这种畸胎瘤在出生后可以手术切除,而且有很好的预后。家长焦虑的心情有所缓解,也坚定了继续妊娠,保留胎儿的决心。

在产科定期复诊到胎龄39周1天的时,这个时候骶尾部畸胎瘤已经较大,超声直径已经达到11cm*7cm*11cm大小。为避免自然分娩导致瘤体破裂,按计划行剖宫产手术,术前产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多学科会诊,制定了全面的分娩预案。

“然而,伴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一个3350克重的女婴诞生了。虽有心理准备,但大家仍然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这是一个27×22厘米的巨大瘤子,几乎和婴儿的头一般大。”郭卫红说,幸运的是,生产过程中瘤体完整,没有破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7日,兰兰顺利出生。医院供图

多学科联动,成功摘除巨瘤

出生后,兰兰被送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由于肿瘤的巨大,宝宝无法平躺,面对弱小的生命,医护人员非常小心的护理这个特殊的孩子,在此期间每一次大、小便护理都异常小心,生怕那个“巨球”破裂。经过对出生后患儿整体情况的评估,新生宝宝瘤体虽大,但并没有需要紧急手术切除的情况,可以先正常喂养,让新生儿适应出生后的生理和生活环境的转换,并确定了择期手术切除后方案。

生后28天时,兰兰再一次回到新生儿科,多位专家又一同进行了会诊。与出生时相比,瘤体没有明显增长,但是宝宝体重增长了近1kg,而且吃奶、排尿、排便等正常。郭卫红说将近满月的新生儿,手术区域的局部组织层次会比刚出生时分明,术中操作更容易。而且患儿目前的体重和一般情况,可以更好地耐受手术打击,有利于术恢复和伤口愈合。

4月26日,兰兰被推进了手术间。“新生儿手术的麻醉难度大 风险高,由麻醉科刘国亮主任亲自上阵。这台手术的难度并不小,既要完整的分离切除肿瘤,又要小心的保护直肠及周围血管、神经,保证正常组织结构不受破坏。最主要是巨大瘤体切除后遗留的空间修复,尽量恢复双侧臀部的正常结构和外形”郭卫红说。

经过数小时的精细操作,这台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在新生儿护士长王立娟的指导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们为兰兰开放静脉通路,监测体温,记录生命体征,调整尿袋位置……。手术后5天,开始恢复进食,7天左右基本恢复到手术前的正常喂养量,巨大的伤口愈合良好。而今,兰兰终于可以像正常宝宝一样平躺在床上了。5月7日,术后第11天,兰兰恢复良好,终于可以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