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艾冰)“我觉得我从来没有离开护理的工作,并且随着国内护士创造力的不断提升,我的工作越来越有意义。” 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这天,曾经做了23年的护士陈仁英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讲述了她从一名护士变成一名“护士发明家”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仁英(左二)在研究护士的发明成果。受访者供图

护士具有强大的创造力

陈仁英很喜欢护理工作,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科做护士工作,一做就是23年。2008年,医院为了发展老年护理科,便委派陈仁英等人前往香港学习老年专科护理。

“我在香港学习期间发现,他们的护理人员很有创造性,自己发明创造的很多技术在老年护理或其他科室都实用性非常强。”陈仁英告诉记者,由此,她开始关注到,“护士原来也可以有这么多可创造性。”

“我最开始是自己找一些关系,把这些想法做成物品用在自己医院,慢慢地也有其他医院的护士了解到,说要来找我买,可是我没有那么多产量。除了越来越多的需求,我发现我们的护士其实也开始有些属于自己的发明和创造,如何让这些发明创造能够量产,并且让越来越多有需要的人用上,是我那几年一直在思考的事。”陈仁英回忆,经过了长达1年的思想斗争,2013年,她辞去了热爱的护理工作,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扎根护士专利成果转化。

陈仁英及团队帮助护士完成的国内首款“称重救护车担架车”转化成果投入使用。受访者供图

帮护士完成230项专利成果转化

11年间,陈仁英已经帮助全国各地的护士发明家们成功做了230个专利转化。

就在上个月,陈仁英和团队帮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的一位护士发明家完成了国内首款“称重救护车担架车”投产使用。

“去年,一位急诊科护士找到我们,她在临床中发现对于心肌梗塞或者脑梗塞的患者抢救来说,能够黄金4小时内称到体重,对于尽快用药、抢救非常重要。”陈仁英介绍,基于这一需求,她就设计了一种“称重救护车担架车”并申请了专利,但苦于没办法做成产品,几经周转,才找到了陈仁英。

收到需求后,陈仁英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关系,迅速整合资源,联合相关企业,并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一专利转化成了产品。

“全国各地有五百多万名护士,他们在临床护理病人中遇到难题,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护士的发明创造性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也因此,专利实现转化的难度有所提升。”陈仁英表示,帮助这些人找到厂房,并提供完善的供应链和营商环境,也是一件非常有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