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问起法西斯到底是什么时候终结的,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1945年。然而,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直到1975年才得以终结,而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法西斯国家就是西班牙。

西班牙之所以能够在二战结束之后,依然保持法西斯主义制度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西班牙没有参加二战。

一、夹缝中的艰难求生

西班牙之所以能够在二战中保持中立,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一个人的努力,这个人就是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独裁者——佛朗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朗哥)

总得来说,佛朗哥在西班牙历史中算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佛朗哥在内战期间率兵造反,推翻了西班牙左翼合法政府,也粉碎了西班牙人民发起的大革命。在此期间,数十万西班牙人因此而死。

在佛朗哥漫长的统治期内,西班牙国内始终处于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

佛朗哥对于异见者的态度非常的明确,那就是杀光他们。但是换一种角度来说,如果不是因为二战期间西班牙的统治者是佛朗哥,那么纳粹德国很有可能将会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武装占领西班牙。那么西班牙将会承受的伤害,很有可能会比佛朗哥的独裁统治更加糟糕。

而且从客观上来说,佛朗哥的确也是维持西班牙中立地位的“忠臣”。佛朗哥这个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冷静与客观,佛朗哥几乎总是清醒的。他能够清楚的看出德国的实力不济,也对西班牙自身的实力有着清晰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轴心国控制势力)

在二战爆发初期,佛朗哥便宣布西班牙将会保持中立。而在希特勒邀请佛朗哥加入轴心国的时候,佛朗哥则谨慎的予以回绝。佛朗哥向希特勒表示:“只要德国能够拿出十足的证据证明自己必胜,那么西班牙必然参战。”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佛朗哥并没有说谎,他就是在待价而沽。在纳粹德国与法国取得辉煌的胜利之后,佛朗哥就开始改变态度支持德国。但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筹码全部押上德国,他谨慎的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对手,苏联。

与芬兰的曼纳海姆相同,佛朗哥在所有的公开声明中,都只会保持对苏联一个国家的针对,但是对以英国为首的盟军,却始终保持了克制的态度。而佛朗哥相比曼纳海姆更加的谨慎,他没有直接宣布参战,而仅仅只是派出了志愿军帮助德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另一边,佛朗哥依然接受来自英国的经济援助,这也是在暗示英国,西班牙不会彻底倒向德国。作为回报,丘吉尔也阻止了罗斯福尝试直接攻击西班牙的打算。而且对于飞越自己领空的盟军战机,西班牙从来不会进行拦截。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佛朗哥也看出了德国的颓势,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志愿军撤回国内。但是西班牙能够维持自身的中立,必然不可能仅仅只是因为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如果西班牙没有一点“硬货”的话,那么等待着西班牙的必然是低地国家的下场。

那么西班牙,究竟有什么真本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朗哥)

二、西班牙的特殊性

在二战期间,欧洲大陆上有着三个主要中立国,其分别为瑞典,瑞士以及西班牙。瑞士维持中立的底气在于其武装力量以及金融实力,瑞士就像是刺猬一样。

对于希特勒而言,即便拿下了瑞士也是得不偿失,更何况希特勒还仰仗于瑞士帮助其与外界维持经济联系。

瑞典的“生存之道”则更加的露骨,那就是希特勒要什么给什么,无论是从贸易往来还是从过境权的问题上,瑞典几乎从不忤逆德国。而且纳粹维持自身战争机器的重金属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与瑞典的贸易,即便拿下瑞典也能够获得这些资源。

但是这个过程中带来的损失,就不是纳粹能够承受的。而西班牙维持中立的底气则更足一些,西班牙是南美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前宗主国。虽然这些南美洲国家在民族主义时期先后获得独立,但是其与前宗主国西班牙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班牙)

从1939年开始,西班牙便承诺帮助德国获取来自南美洲的粮食供给。而在1940年,西班牙也和意大利达成了类似的协议。除了粮食之外,南美洲的其他资源也能够通过西班牙这个“中间人”来被轴心国所利用。

而南美洲国家也乐得如此,他们对于轴心国的感观本来就不差。但是这一切却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的,那就是轴心国不会进攻西班牙。如果轴心国真的入侵了西班牙,那么南美洲国家必然将会与轴心国交恶,对于希特勒而言这也是得不偿失的

西班牙有什么德国需要的吗?西班牙没有工业,西班牙也没有什么财富可供掠夺,西班牙的确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希特勒都能够低价买到。但是如果与西班牙开战,佛朗哥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而且还会得罪南美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特勒)

更何况希特勒如果入侵西班牙,盟军也不会看着,英国人必然将会把伊比利亚战场和北非战场连在一起。那么德国很有可能将会腹背受敌,“诺曼底登陆”甚至都有可能提前发生,只不过进攻方向是从西班牙向法国进攻。

三、西班牙真的不想参战吗?

而且出于希特勒自身而言,他也并不总是希望把佛朗哥拉入伙。在希特勒进攻法国的时候,佛朗哥就曾经主动示好,希望能够加入战争分一杯羹。这是佛朗哥一生中最危险的一步,但是幸运的是,希特勒竟然拒绝了佛朗哥的要求。

因为他看出了佛朗哥就是一个想要分战利品的“秃鹫”,希特勒也清楚自己很快就能结束在法国的战争。

但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之后,希特勒却再也没有得到把佛朗哥拉入伙的机会。而在法国战役结束之后,希特勒再次尝试拉拢佛朗哥,并且做出了帮助佛朗哥拿下直布罗陀的承诺。但是佛朗哥反倒狮子大开口,他向希特勒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朗哥)

希特勒不仅需要帮助西班牙拿下直布罗陀,还需要将法属摩洛哥全部交给西班牙,将法属阿尔及利亚的一部分交给西班牙,除此之外西班牙还需要在法属西非分出一部分领土充实自身的殖民地。

除此之外,佛朗哥还表示:“西班牙在内战中承受了太大的痛苦,如果德国希望她能够立刻参战,那么需要提供向西班牙提供足够的资源用以恢复自身。”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大量的现代武器,大量的钢铁,粮食以及石油。

而这还不是佛朗哥要求的全部,他甚至还加上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德国首先需要在英国登陆,如果德国能够做到,并且满足了西班牙的所有要求,那么西班牙才会参战。然而,希特勒怎么可能满足佛朗哥的这些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朗哥)

如果希特勒真的把北非交给佛朗哥,那么北非的达尔朗必然将会倒向盟军,希特勒的北非战略也将会破产。在达尔朗与佛朗哥之间,希特勒选择了达尔朗。而且佛朗哥要求的资源,希特勒根本就拿不出来,希特勒自己都需要不停的找瑞典“爆金币”,哪里有多余的物资给佛朗哥。

更何况佛朗哥后续的要求,更是完全无法做到,如果希特勒能够直接登陆英国,他还要找佛朗哥干什么?法属西非也是戴高乐的地盘,德国打都打不过去,又如何许诺给佛朗哥呢?

佛朗哥的态度其实也很明确,那就是如果希特勒想要拉西班牙入伙,那么就必须先打非洲,后打苏联。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而佛朗哥油盐不进的态度也让希特勒印象深刻。以至于后来希特勒在和墨索里尼谈话的时候说道:“我宁可拔掉自己的三颗牙齿,也不愿意再和佛朗哥谈判哪怕一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墨索里尼)

但是,如果希特勒真的做到了佛朗哥的那些要求,佛朗哥又会怎么做呢?那么很有可能佛朗哥就真的参战了。

在当时的欧洲,能够不拜倒在希特勒精湛口才之下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佛朗哥另一个就是曼纳海姆。曼纳海姆选择参战是因为希特勒满足了他的所有需求,从资源到土地,希特勒要什么给什么,所以曼纳海姆参战了。

但是这就能说明佛朗哥就比曼纳海姆更加高明吗?也未见得,佛朗哥与希特勒的同床异梦与利益不一致,才是西班牙未能被德国拉拢的主要原因。而一直被人们所吹嘘的,所谓的“佛朗哥的英明”,也并不见得就那么真实,只不过佛朗哥是赢家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班牙)

所以西班牙最终能够维持中立,其实还是得益于三重因素。第一,西班牙的特殊性。第二,西班牙过人的运气。而位于两者之间的,才是佛朗哥的理智,但是佛朗哥的理智却又并非真正左右大局的因素。

所以说,西班牙人与其感谢佛朗哥,倒不如祈祷他们的上帝给予他们的那一丝丝好运气,毕竟运气才是战争中最宝贵的东西。

参考资料:

尹鸿. "为什么建立了法西斯政权的西班牙在二战中保持中立." 历史学习 3(2005):2.
祝中侠. "二战中佛朗哥政权保持中立的原因."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7.2(2008):5.
耿涛.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一个独裁者的背影." 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 5(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