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79年对于中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变革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的新一代领导层发起了奠定现代中国基础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也从1979年开始一点点的变得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越自卫反击战)

但是这也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改革开放为什么不早点开始,这样我们的人民不就能少吃一点苦了吗?改革开放难道是我们的领导人一拍脑袋就突然想到的吗?

事实上,之前我国不是不想改革开放,而是不能改革开放,原因很简单,国际安全形势不允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

一、不存在的“投名状”,卡特有苦难言

1979年深刻改变我国国际安全形势的重要因素来源于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而对越自卫反击战绝不仅仅只是中越两国之间的战争,其实是深刻的影响到了中越,美苏,阿富汗,泰国等诸多国家的世界性的大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之中,美国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在当时乃至是今天,都有很多人认为美国是中国对越主动发起战争的“幕后支持者”,而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是中国向美国的“投名状”。

事实上,当时美国对于中越之间的态度是非常的消极的。自从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国就被美国视作为“世界的第三股力量”,是在苏攻美守的历史大背景下,能够帮助美国制衡苏联的“神队友”。

因此对于七十年代的美国而言,首要的并非是帮助中国平衡周边关系,而是保证中国现政府能够继续存续下去。

1978 年越南大举入侵柬埔寨,邓小平访问泰国,泰国军政府首脑克良萨将军在曼谷向邓小平做出承诺,如果中国对越南发起军事打击,泰国将会“尽可能帮助中国”,“中国即将惩戒越南”的消息也由此传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

也是在这个时候,美方高层也深刻的意识到了中越两国极有可能在1978年-1979年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在越军于1979年1月7日占领柬埔寨首都金边之后,白宫授意CIA,国安会,国务院等部门组成了一个联合决策小组。

最后该小组认为:“中国的国际威严在现阶段受到了巨大挑战,中国极有可能会对越南发动战争,以避免自己被认定为‘纸老虎’。动手的时间极有可能会是在邓小平访美之后,而在中国对越南动武之后,苏联很有可能会介入其中,一旦中苏开战,中国必败。

因此中越冲突本质上无益于中国,中国的失败同样也无益于西方。基于美国的自身国家利益,现阶段最重要的外交任务便是阻止中越开战!邓小平访美也成为了美国阻止中越开战的唯一机会,美国也应当避免中国落得”侵略者“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事实上美国不仅没有挑唆中国对越发动战争,甚至是在激励避免中越两国发生大规模冲突。美方不是不想干涉越南,而是希望采取一种“温水煮青蛙”且更加循序渐进的方式介入越南问题,而非战争。

二、搞定卡特

布热津斯基结束访华之后,对卡特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美国不想要破坏现有的“平衡状态”,那就绝对不能和中国“结盟”。但是邓小平访美却恰恰就是在破坏平衡,邓小平就是想要对外界造成一种“中美合流”的假象。

由于尼克松任期的后半段,其与莫斯科方面达成了关于核武器的条约,因此美苏关系在七十年代同样有所回暖。而美苏关系的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其实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中国必须抓住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机会,向外界塑造中美联合的表象,为美国树立“强硬反越”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克松)

进而促使美国无视中国“惩戒”越南,最好能够促成美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对中国提供援助。在布热津斯基的建议下,卡特将与邓小平的会谈当作了一场辩论,卡特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说服邓接受以下几种观点:

1.限制战略级武器是能够限制苏联的无序扩张的,中国的安全形势也将会得到保障。

2.美方将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和日本以及中国共同协商解决印支半岛的问题。

3.中方的任何军事行动,无疑将会使得亚洲各国的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4.除非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否则美国永远不会在外交上承认越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特)

但是对于此时的邓小平而言,卡特的这些保证都只是治标不治本。通过限制战略武器而非削弱苏联势力范围的方式来保证中国的安全,就本质而言其实就是将中国的安全放到了其他人的手中,中美日会谈也不可能从本质上解决越南的好战性。

而在邓小平访美之前,其就已经访问了泰国和新加坡,这两个国家领导人对于越南的态度与中国类似,因此对越发动战争其实才更有助于亚洲各国合作。最后一点,美国对越南承认与否,都不会影响苏联对越南的支持,所以美国并非解决问题,而是在延后问题。

毫无疑问,布热津斯基和卡特希望中苏长期对抗,从而使得两国互相牵制,进而保证美国的国家安全。但是对于邓小平而言,邓的想法又何尝不是与卡特相似。在卡特与邓小平的会谈中,邓小平拿出古巴举例:“贵国放任古巴存在的结果,就是如今古巴在非洲已经驻扎了超过5万军队,而越南就是‘亚洲的古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和卡特)

虽然中美会谈未能达成具体方案上的结果,但是两国也谈不上不欢而散。双方确定了互相之间的大意向都是“惩戒苏联和越南”,具体分歧仅仅只是行动方案上的不同。但是就在卡特准备继续规劝邓小平的时候,中方却表示:“我们并非征求您的意见,而仅是尽到通知义务。”

事已至此,卡特与布热津斯基明白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布热津斯基提出了三个最终解决方案:

第一,美方接受邓小平的建议,与中国一起谴责苏联,但是这将会是美苏关系无法挽回。

第二,美方谴责中方入侵越南,美苏关系将会大幅回暖,但是中美关系将会受到损害,但并非无可挽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和卡特)

第三,美方“平等的”谴责所有人,要求中方撤离越南的同时要求越南撤出柬埔寨,中方承诺一个月内撤军,这就会把越南架在火上烤。在苏联“惩戒”中国的同时,美国也“惩戒”中国,从而避免中苏之间真的爆发战争。

而第三个方案,也成为了卡特最后所执行的方案。

三、急变期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真的爆发之后,苏联果不其然认为是美国在暗中支持中国,挑唆中越爆发战争。而美国此时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成为了撇清与中方的关系,急于证明自己“清白”的美国开始不断的与苏方洽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

但是对面的勃列日涅夫却无法轻易相信美方的辩驳,在苏方看来,美国在中越战争之间必然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而此时苏方同样不希望与美国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因此在没有摸清美方的目的与底线的情况下,苏联无法直接对华发动军事行动。

而对于美国而言,阻止苏联对华发动军事行动,同样也是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出发的目标。因此在苏联驻金兰湾的海军舰队侵入南海的同时,美国的“星座”号航母同样来到南海。“星座”号恰恰横在了苏联海军与中国大陆的中间,苏联海军可谓进退两难。

最后苏方为了避免和美国海军的直接冲突,被迫将舰队撤回到了金兰湾。而美国海军的做法,更是让苏方认定美国在中越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虽然苏方对美国的误解,在数周后还是得到了澄清,但是此时对越自卫反击战早已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热津斯基)

美国在战争爆发之初便要求中越两国分别撤军,而中国遵循了美方的要求如期撤军,同样也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愿意遵循美方的规则与价值观”。一个愿意遵守规则的玩家,总要比不愿意遵守规则的玩家更受欢迎。

因此中国的国际形象不仅没有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受损,反倒有所提升,这场战争其实更加有利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之中。而对于苏联而言,最好的介入时间就是中越交战的时候,而在中国从越南撤军之后,苏联其实反倒失去了武装干涉中国的理由。

但是苏联在战争前期的有苦难言,却并非苏联的盟友们能够理解的,在受到苏联保护的国家看来,苏联的形象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意出卖盟友的毫无诚信的国家”。但是当时的苏联因为没有摸清美国的底线以及准备入侵阿富汗,确实是分身乏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笋和勃列日涅夫)

可以说在这一战之中,中国所有的目的全部都达成了,一手合纵连横也是玩得精妙绝伦。而正是因为中国领导人们在这场战争前后的精彩操作,才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参考资料:

陈力.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中美“准同盟”新探[J].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3,(02):72-89.
中山.李光耀回忆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J].领导文萃,2008,(0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