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逢年过节,按中国人的老传统,家人之间都要聚聚的。这样可以联络一下感情,否则一年到头都不见面,那还像亲人吗?

所谓的聚聚,主要还是聚餐,大家坐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各种事情,亲情就在这些闲聊中传递着。父母年纪大了,大多喜欢热闹,子女就借着聚餐陪倍他们,这是非常好的事。

有这么一户大家庭,今年“五一”劳动节子女们都回来后,婆婆定了个规矩:以后节日聚餐每家出300元,如果去饭店吃,就出500元。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来自季女士的讲述:

我公婆有3个子女,2个儿子和1个女儿,女儿是最小的。

大哥家跟公婆住在一起,但大哥在我们所在的城市里打工。他们夫妻俩长年两地分居,嫂子在老家陪着老人和孩子,主要是因为孩子,所以她没法出来打工。

我老公是排行老二,他在我们这所城市里上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就留在这里工作了。后来,我们俩认识了,就结婚了。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我们家的经济条件比婆家好,所以结婚时,在经济上我们家出了大头。

我和老公结婚后,小姑子来投靠我们,她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我们就帮她找了一份工作,她吃住在我们家。

过了4年后,小姑子嫁给了我们本地的一个小伙子,婚后过得挺幸福的。

三兄妹家,也就大哥家过得不是很好,我们家和小姑子家,经济上都不错。大哥家在老家,老家是农村里的,经济上比不上我们这里的城里的。

后来,我老公劝大哥也到我们这里来打工,可以多挣些钱,让嫂子和孩子过得好一些。大哥就来我们这里的工地上打工了,他没文化,也没技术,只能做些体力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每年春节、“五一”和“十一”等,我们都要回老家去的,要去看看公婆。我们家和小姑子家都有汽车,大哥没有,他就有时坐我们的车,有时坐小姑子家的车。

我们回到老家后,婆婆和嫂子就会张罗一大桌的菜,然后我们坐在一起吃饭,边吃边聊,挺开心的。

菜钱都是公婆出的,婆婆说蔬菜都是自己家种的,只是买一些荤菜,他们老夫妻俩还承担得起。我们就理所当然地吃着,谁家也没有出过钱。

大嫂是个很勤快的人,她一直感恩着大哥工作的事,所以从不跟我们计较。每次我们回去后,她总是不让我们干什么,让我们只要等着吃好了。

可今年“五一”回去,在吃饭时,婆婆突然宣布一个规矩,说以后节日聚餐,每家出300元。我们先是一愣,接着我老公说,300元是不是太少,要不500吧?

婆婆说:“就你钱多啊!你只为自己考虑,不为别人考虑的?以后聚餐,在家里吃的话。每家出300元;如果去饭店吃的话,那每家出5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我和老公明白了,婆婆是怕我们多出钱了,会给大哥家增加负担。300块钱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可对大哥家来说,可能也不少了。

小姑子有点纳闷,说以前都不出钱的,怎么现在要出钱了?

婆婆就说,以前她和公公还干得动,聚餐时买菜的钱由他们出。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去年公公生病住院,还花掉了不少钱呢!

所以以后他们老夫妻俩不出菜钱了,也不能让大哥大嫂出这钱的,所以让我们每家都掏一些钱。

婆婆还说,以前她和大嫂一起做饭,大嫂不会太累。现在她干不动了,就大嫂一个人干,那大嫂会吃不消的,所以以后我和小姑子也要帮忙,和大嫂一起做饭。如果嫌做饭麻烦,就去饭店吃,那每家要出500元。

大嫂听婆婆这么说,就一个劲地说,她一个人做饭没事的,叫婆婆不用为她操心。

可婆婆说,她这是在定规矩,否则以后她和公公脑子糊涂了,不能主事了,三兄妹之间会闹矛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现在,聚餐时出钱这个规矩算是定下来了,到“十一”我们再回老家时,那三家都要出钱了。

老公说,公婆明事理,所以要定下这样的规矩。老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大家庭来说,想要家庭和睦,还真要些规矩的。否则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来办,岂不乱套了?

我也觉得定下这样的规矩挺好的,“亲兄弟明算账”嘛!大家聚餐时AA制,大家都没有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在子女开枝散叶,成家立业后,家庭成员自然就多了。人多了,矛盾也就会多了,所以定些合适的规矩,还是有好处的。

逢年过节,亲人们聚聚,这原本是好事,可有些家庭却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闹得很不愉快,这是令人遗憾的事。

父母还健在时,要处理好子女之间的事情,这样有利于子女间和睦相处,有利于大家庭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