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世纪的东欧大平原,斯拉夫部落之中,基辅罗斯这一新兴的欧洲政权缓缓崛起,开启了现代俄罗斯的序幕。基辅的首任大公,一位雄心勃勃的领袖,誓言要将他的国家建设成为无与伦比的强国。他不仅巩固了内部的统一,还目光短浅地频频对东罗马帝国发起进攻,一步步侵蚀其疆土。

到了十一世纪,基辅罗斯已成为欧洲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然而,这片土地的命运即将迎来转折——蒙古人的到来。虽然许多人将此视为黑暗的开始,但实际上,蒙古帝国对这些欧洲政权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管理策略,允许他们在大帝国的羽翼下保留自自治的权力。

蒙古统治下,莫斯科公国成为其重要的一员,其领导者不得不派兵参与蒙古的远征。而斯拉夫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学会了蒙古人的扩张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80年,经过三代伊凡大公的努力,莫斯科公国开始吞并周边小国,逐步壮大自身力量。伊凡三世终于公开反抗金帐汗国的统治,并在战场上击败了蒙古大军,这标志着他的帝国正式成型,并更名为俄罗斯,开启了沙皇时代。

俄罗斯的国徽——那只骄傲的双头鹰,一头朝向欧洲,一头朝向亚洲,象征着其跨越两大陆的雄伟地位。这不仅反映了其地理位置的双重性,也预示着其政策的双向扩张。在欧洲,沙皇俄国虽是军事强国,却因缺乏不冻港而未能如其他海洋强国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力量。这一点在16世纪大航海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

沙皇俄国的扩张野心由此开始,目标不仅是开拓新的领土,更是寻找通向世界的窗口。这一时期,俄罗斯的历史舞台上,绚烂且复杂的战争、外交和文化交融场景接连上演,成就了一个跨时代的帝国传奇。

在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统治下,沙皇俄国的版图扩张达到了高潮。她将目光投向了波罗的海和黑海,这两个水域的控制权成了与瑞典和奥斯曼帝国之间冲突的焦点。尽管俄国在这些战争中取得了显著的胜利,成功将俄罗斯的旗帜插在了这两片海域的沿岸,但这些地区并未能解决俄国长期以来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寻找到一个不受外国控制的不冻港。

波罗的海和黑海虽然为俄国提供了冬季不封冻的港口,但它们作为内海的地理特征,意味着俄国舰队出海必须穿过其他国家控制的海峡,这让俄国的海上力量始终处在他国的威胁之下。

面对西方扩张的重重阻碍,叶卡捷琳娜将目光转向了东方。与西方的众多强国不同,俄国东部边疆的主要对手是分散的游牧民族,广袤的土地和潜在的丰富资源呼唤着帝国的拓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俄国政府鼓励并资助民间探险队前往西伯利亚深入探索。这些探险队在经过漫长的跋涉后,首次踏足了贝加尔湖以东的辽阔土地,并最终抵达了太平洋沿岸。

与此同时,清朝对其东北领土实行的封锁政策使得这片辽阔的土地长期处于边缘化,清政府在这些地区的控制力日益衰弱。俄国探险队的到来恰逢其时,为沙皇俄国在这一地区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契机。

经过一系列军事冲突和谈判,雅克萨之战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最终确认了清朝与俄国在东北的边界。尽管清朝在这份条约中放弃了对西伯利亚太平洋沿岸地区的主权要求,但实际上清朝从未在那里设立过正式的行政机构,使得这片土地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复杂的边疆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第一次鸦片战争揭开了清朝内部腐败和虚弱的面纱时,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远东。与此同时,所谓的“第零次世界大战”——克里米亚战争,也刚刚结束。沙俄在这场战争中因多国联合的打击而元气大伤,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沙皇急需通过外交或政治手段来安定人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沙俄西伯利亚的总督穆拉维约夫采取了一项大胆的行动。他带领一支小型军队直奔位于今天中俄边境的瑷珲。他向清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议:如果清朝愿意将黑龙江以北的土地割让给俄国,俄国将援助清朝抵抗正在威胁的英法联军。

清朝的爱新觉罗·奕山起初并未将这看作是一件紧迫的事情,直到穆拉维约夫的炮队发出的几声炮响震动了他的决心。在恐慌之中,奕山草率地签订了《瑷珲条约》,割让了大片土地给俄国。清廷得知此事后震怒,立即罢免了奕山的官职,并宣布不承认这份条约的合法性。

随后,沙俄的特使来到北京,与爱新觉罗·肃顺开始了长期的谈判,但双方均未能达成一致。在谈判陷入僵局时,沙俄特使选择留在北京,不愿离开。

不久,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迅速占领了北京和天津。在这关键时刻,恭亲王奕负责与英法进行和谈。沙俄特使察觉到了机会,自荐成为清政府与英法联军之间的调停者,条件是清政府必须承认《瑷珲条约》。

在这场危机中,奕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对形势进行了模糊处理和虚构,咸丰皇帝在不完全了解情况的情况下批准了这个要求,结果导致外东北地区永久性地割让给了俄国。

在外东北的成功吞并后,沙俄随即制定了“黄色俄罗斯计划”,计划占领长城以北的全部地区。随着沙俄势力在中亚的扩张,他们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更远的西藏,希望在这个神秘的地区也能插上沙俄的旗帜。

沙俄对西藏的兴趣起初是由于其神秘的文化和关于黄金的传说激起的。尽管在彼得大帝时代,商队的进入试图打开这片神秘之地的大门,但艰险的道路和遥远的距离使得初步的渗透计划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政府的势力逐渐衰弱,加之沙俄在中亚地区的扩张,侵占西藏的想法逐渐具备了可能性。

沙俄在新疆和外蒙古采用的策略如间谍活动、联合当地反对派、收买官员以及煽动民众等手段也被同样应用到了西藏。然而,尽管清政府的影响力日益下降,西藏的地方政府和民众展示了强烈的抵抗意志,使得俄国的计划难以快速推进。

与此同时,日俄战争的爆发成为了俄国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战争源于俄国对远东地区的野心日增,特别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的兴起和俄国在八国联军中的直接干预,迫使日本让步于朝鲜的权益。国际社会对沙俄的扩张行为日益不满,各国开始支持日本对抗俄国。旅顺港的悲惨爆炸最终引爆了这场战争。尽管日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严重削弱了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并动摇了沙皇在国内的统治地位。

国内的政治动荡伴随着工人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苏维埃政权的崛起。至于沙俄梦想中的黄色俄罗斯计划以及西藏的侵略图谋,都随着历史的洪流和那些贝加尔湖畔的白军幻影一起消逝在了时间的尘埃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