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给你们,朕玩够了,拜拜。”

2019年6月29日,这是吴思去世之前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发完后她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着死亡。

一个25岁的妙龄女孩儿,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文字?做为一名医学生,她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面对死亡恐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学生被确诊癌症

自从2012年考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专业,吴思就立志:“凭良知和尊严行医救人,把病人健康作为首要顾念。”

从学校毕业后,吴思成为检验科的一名医务人员,虽然不用整天跟病号面对面的交流,但检验的工作对病患而言,意义更重大。

2018年4月份,吴思的腹部隐隐作痛,起初她还以为是饮食不规律所导致的,并没有多担心,毕竟自己只有二十几岁,也不会是什么不好的病。

后来这种情况时常反复,到第4个月的时候,吃药已经缓解不了腹部的疼痛了,吴思这才准备去做一套详细的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系列的检查做好后,拿到结果的那一刻吴思崩溃了,她被确诊为子宫未分化肉瘤

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吴思属于中晚期治愈率非常低,后续的生活质量也会变得很差。

谈癌色变,更何况吴思是一名医学高材生,她知道一旦沾染上“”这个字,以后的生活可想而知。

刚毕业不到2年的时间,本来有着无限前途,可如今生命却进入了倒计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找多家医院检查,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病急乱投医”,这是大部分癌症患者确诊之后焦虑紧张的情绪。

而吴思被确诊之后,情绪只低落了几天,马上便振作了起来。

她开始了自己的抗癌生活,每天写日记:“一路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人,我想尽可能记下所有感谢。”

原来吴思确诊癌症之后,身边的同学朋友和同事都积极地鼓励她,还会定期探望,这给了吴思很大的安慰。

治疗癌症的过程非常痛苦,化疗的副作用很大,吴思把“癌症病魔”用动画的形象画在了本子上,仿佛这些癌细胞在自己面前不堪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肿瘤科的病房里,大部分患者和家属的情绪都是低落的,而吴思把自己活成了“一盏灯”,用力地去照亮身边的病友。

她告诉身边的病友:“大家要积极抗癌,情绪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这只是冰山一角,在吴思情绪的渲染下,病房里所有的癌症患者情绪都好了许多。

“你觉得自己的命运是不公平的吗?”这是来自一位网友向吴思提出的问答。

吴思回复:“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活得轻松的,命运捉弄我又怎么了?还是要热爱生活,热爱接下来的每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化疗的副作用异常难忍,其中最大的反应就是呕吐,吃什么吐什么。

而吴思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小妙招:“感觉吃什么都想吐的时候,可以闻一下橘子皮,这对于治疗恶心的效果非常大。”

经过化疗之后,吴思的头发也是大把大把地掉,到后来直接成了光头,即使这样,她也会给自己画上美美的妆,然后拍一张美美的照片。

照片中的吴思眼睛明亮,嘴角带笑,她不想让任何人看到自己的憔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病危拒绝进入icu

穿上一身白衣,奔波在医院里,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这是吴思最大的梦想。她记得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过关于器官捐献的事情。

当时吴思就在相关的网站填写了个人信息,但她自己也没想到,这天会来得这么快。

“既然我救不了别人了,那我就要发挥我最大的用处去帮助别人重获新生。”

吴思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吃不下任何东西,每天只能依靠营养液来维持基本的营养摄入。

到后来她开始昏昏欲睡,状态已经很差了,然而这个时候,吴思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给她下了病危通知书,并表示吴思只有进入重症监护室才能延长生命。

但是一旦进了icu,就意味着她要切开气管,因为吴思当时的状况身体极度缺氧,但是,切开气管的话,身体就不完整了。

吴思告诉医生:“我不进入lcu,不要气管插管,不做一切损害身体的治疗。”

不进入icu就意味着身体很快就会衰落,她在自己的遗嘱里写下:要把遗体捐赠给母校,为最爱的医学事业奉献最后一份力量。

2019年6月29日,她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之后,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用最后的遗愿,帮助了许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荣的“大体老师”

去世后,吴思的眼角膜捐献给了一个10岁的小女孩儿和一个17岁的男孩儿,她让两个孩子重见光明。

为了完成她的遗愿湘雅医学院的老师和相关的工作人员,来回2100公里的路程走了30个小时2019年7月6号晚上10点左右把她的遗体接到了曾经哺育她的母校。

现在吴思是一名光荣的“大体老师”,她的故事传给了一代代医学生,为了保证自己身体的完整,生命垂危之际不去icu接受治疗。

虽然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思的故事令许多人产生了死后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想法。

在我国器官供体的难度非常大,平均每年有30万人等待着器官移植,但只有1万人左右才可能获得移植器官的机会。

大多数人都受到了老观念的影响,觉得死后身体应该是完整的,要完完整整地入土为安,即使自己同意器官捐献,家属也很难作出决定。

如果是你,你会同意家人捐献器官吗?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秋日生活打卡季#

-全文完-